龔錫龍
【摘 要】在初中階段的教育教學當中,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傳統文化教育的實施可以更好的有助于道德品質培育和愛國教育的實施。讓學生能夠逐漸地形成正確的三觀,將語文課程的內涵和價值展現出來。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也應該將核心素養作為導向,更好的重視傳統文化教育的實施。讓語文課程的內涵得到不斷的展現,真正的促使學生對文化進行繼承和傳播。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師;核心素養;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
在現階段的背景下,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教育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導向。能夠讓教學在開展的過程當中帶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推動學生的素質生成。至此,初中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開展中也應該立足于核心素養,持續地推動課程當中傳統教育的實施。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文化品格,讓學生獲取到更好的成長與發展。
一、初中語文教師核心素養課堂教學之傳統文化教育的實施價值
(一)弘揚民族精神
所謂的傳統文化一般情況下就是指,民族所共同享用并且創造的一種文化。對于傳統文化來說,本身具有較強的精神力量,能夠不斷地提高民族之間的凝聚力。所以,每個國家、民族都有著對傳統文化宣揚的重任。這樣才可以對歷史文化進行承載,帶領中華民族更好地走入到文明社會當中。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當中,通過傳統文化的有效實施就能夠更加有助于民族精神的發揚,讓學生受到感染和觸動,能夠有更好的發展。
(二)促使素質增強
在課程教學實際的開展中,借助滲透傳統文化也可以使得學生更好的對道德品質加深理解。這樣就可以對學生日常的思想和行為起到一定的導向和約束力,讓學生在實際生活和學習當中都能夠認真積極、尊老愛幼,也能夠在他人遇見困難時伸出援手。這樣就可以讓良好的社會風氣得到積極的構建。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這樣也能夠推動祖國未來的穩定和長遠的發展,真正的讓學生的行為能夠與道德要求相符,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修養得到不斷的增強和提高。
(三)發揚傳統文化
在我國文化歷程當中,傳統文化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珍寶,可以在無形當中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在文化發展的過程當中,汲取了各個時代背景下的思想、理念,是值得人們在現代社會當中不斷的繼承和弘揚的。所以,借助文化滲透的加強可以使得學生在文化的接觸的同時產生濃厚興趣,并可以讓學生逐漸的認知到所要承擔的使命和責任感。這樣就可以使得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和行為當中以身作則,更好的對周邊的人、事、物進行感染。讓學生實現知識的累積和學習,加大文化的創新和滲透。這樣就可以讓文化在新時代下富有更加強烈的生命力,有效地進行發揚和流傳。
二、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對傳統文化教育的要求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核心素養的標準也倡導,教師在語文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不僅要注重學生讀、寫、聽、說能力的提高,更應該對文化的滲透和發揚加大重視。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受到相應的感染和熏陶,使學生能夠兼濟天下,樹立起良好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念,真正的做到胸懷大志,樹立崇高的理想。所以,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當中,通過傳統文化的有效熏陶,不僅可以更好的展現出核心素養的導向性,也能夠讓學生的知識內涵得到培養,讓學生可以洞悉世事、通透、形成健全的個性和人格素養,并能夠在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的過程當中展現出無可比擬的優勢,更好的凸顯語文學科的價值和內涵,讓學生立足于課堂之上就能夠追求人文素養,感受到文化的深厚和感染力。
三、初中語文教師核心素養課堂教學之傳統文化的實施對策
(一)提高文化修養,滲透傳統文化
作為一名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師,在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應該真正的展現自己的專業素養,特別是對于教材當中古詩文的講解時,一定要對文本進行認真的研讀。這樣才能夠對文化精髓進行領悟,更好的找尋到現代社會和古代詩文之間的連接點。做到因勢利導,因地適宜,讓學生在接受文化的過程當中更加自然。所以,要想更好地保障在核心素養導向下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滲透,教師首先就應該追求自身文化素養的不斷提高,這樣才能夠保障課堂教學的實施,推動教育得到有效開展。例如,教師在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除了要挖掘教材當中的古代詩文之外,也應該對其他課外的文化書籍進行潛心的學習,努力的對自身的文化修養進行提高,真正的為學生起到一個榜樣示范的作用。比如,對于《水滸傳》、《弟子規》等古典著作,教師都應該不斷地進行熏陶,并可以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進行滲透。可以在教學當中對作品的社會背景、名家的一些品性情懷更好地滲透其中。這樣就可以帶給學生熏陶和感染,讓學生在文化的海洋當中不斷地暢游。
(二)鍛煉語言能力,滲透傳統文化
在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對教材內容中所蘊含的道德因素不斷的進行挖掘,并帶領學生學習古人身上的偉大胸襟和博大的力量。這樣也可以為學生自身的道德建設產生強大動力,讓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念得到科學的構建。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也可以趁機來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學生對文化產生更加深厚的體驗感。例如,在講解《醉翁亭記》這篇課文的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加深分析,作者借助“山水之樂”以含蓄的方式對封建社會背景下地方長官隱秘在山水后的苦衷進行表達。并借助借景抒情來展現出情感思想,將自己與民同樂的情懷充分的展現出來。所以,教師在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就可以讓學生對作者的思想情感進行體會,讓學生對古仁人的高尚情懷進行感受。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也可以轉變文本的載體,可以讓學生將古文翻譯成現代文,讓學生將自己的見解和感受融入到其中。這樣就可以在無形當中也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學生對于古詩文的理解變得更加深刻。
(三)生成文化品質,滲透傳統文化
在語文教學實際開展的過程當中,應該將傳統文化作為立足點。這樣才可以將文化的價值展現出來,也能夠使得文化特性得到不斷的凸顯。在此過程中,教師也應該不斷的加大引導,使得學生不斷的生成文化品質,將傳統文化的滲透價值和效果展現出來。例如,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生無論是在情感體驗能力還是文本解讀水平等方面都是亟需提升的。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對文化產生認識,教師在教學中就一定要引導學生多讀多看,真正的做到閱讀過程當中的準、全、精,推動學生的綜合和全面發展。如,在日常生活當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唐詩三百首》、《論語》、《山海經》等相應的經典作品。這樣也可以為學生的詩詞和文言文學習做好相應的準備。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去閱讀一些杜甫和陶淵明的作品。讓學生在閱讀之后開展互相交流和互動。也可以讓學生品讀《史記》,對愛國情懷更好的進行生成。在日常當中,也可以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撰寫演講稿、和讀書筆記。這樣都會讓學生對背后的文化內涵產生深刻的感受,達到理想當中的文化品質的培養效果。
(四)培養思維品質,滲透傳統文化
在傳統文化滲透的過程當中,在核心素養的導向下,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主動思辨,不斷地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更好地抓住文化的精髓,能夠站在多個角度、視角下對文化精髓進行挖掘,讓學生在方方面面上都得到良好的生成和發展。例如,在講解《木蘭詩》一課的過程當中,本節課的目標教師就可以設定為感知傳統詩歌的基礎上讓學生對語言的特點和結構更好地進行掌握。讓學生對孝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進行深刻的體會。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主要可以引導學生從兩個方面進行探究,首先是文章當中所蘊含的孝文化,讓學生對孝文化的魅力進行深刻的感受。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使得學生加深對于歷史背景的理解和挖掘,感受到中國古代制度的不足和弊端。讓學生對古代的歷史文化產生深刻的認識。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這一過程當中積極轉動思維,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加強詩詞鑒賞,滲透傳統文化
在語文核心素養的導向下,審美情趣也是核心素養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在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為學生設定一些詩詞鑒賞的環節。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入情入境。真正的有良好的感受和體會。例如,在講解《三峽》一課的過程當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三峽地勢險峻等特點,教師就可以一邊借助多媒體來為學生播放三峽的視頻,一邊在氛圍下進行范讀。并可以讓學生在這一過程當中自主的對一些三峽相關的古建筑資料來進行查閱,在課程當中進行共享。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讓學生在情景中更好地進行鑒賞,并能夠加強對古代建筑的理解,讓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當中得到良好的滲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立足于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師在教學中重視文化的滲透和熏陶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加大課程當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獲和體會。所以,教師在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應該提高文化修養、鍛煉語言能力、生成文化品質、鍛煉思維品質、加強詩詞鑒賞。讓傳統文化在這一過程當中得到真正的滲透和加強,讓學生受到文化的帶動和感染,獲取到更好的成長和收獲。
【參考文獻】
[1]任建兵.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初探[J].學周刊,2020(22):69-70
[2]岑禮霞.初中語文詩歌創作教學活動策略探析[J].青海教育,2020(03):38-39
[3]張國寧.初中語文課堂落實核心素養初探[J].基礎教育論壇,2020(08):3-4.
[4]張言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對策[J].當代教研論叢,2020(03):43
(本文是建甌市2019年度教育科研課題《語文核心素養的傳統文化教育的研究與實踐》(B19047)階段性成果)
(福建省南平建甌市東游中學,福建 南平 353100)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強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傳統文化智慧。
在我國傳統的文化中包含了較為豐富的文化底蘊,如詩詞底蘊、歷史底蘊、文學底蘊、民俗底蘊、文言底蘊等幾類。學生在中學階段是進行個人涵養的重要儲備階段,學生在這一時期學習詩詞、歷史、文學等都會幫助其形成初步的感性認識,并在無形之中逐漸形成個人文化積累。在知識積累的過程中,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對其發揚。
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人們的生活更加依賴于科學技術,但是無論科學技術如何發達,在對個人進行衡量時,還要對其個人修養與思想內涵進行評價。因此,加強個人修養,是永遠不會褪色的。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知識,對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