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內容摘要】互動是幫助學生走入課堂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本文結合初中地理教學內容提出幾點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的策略,希望可以為我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互動 ?初中地理 ?教學方法 ?教學效率
前言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內容為人文地理,需要學生理解記憶的內容相對較多。對于該類教學內容,通過采用互動式教學方式,有利于幫助學生提高專注度,也有利于學生理解記憶知識點,為此將互動式教學方法運用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利用問題導入進行互動教學
基于對初中地理教學內容的分析,我們能夠發現其難度相對較低,例如我們在初中地理會學到的七大洲的認識地圖的基本要素等等內容,其大部分都為表面知識。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時,建議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來導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激發學生與教師、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促使學生在對教師所提出問題產生興趣的基礎上,更快速地進入到課堂學習狀態。
在利用問題導入本節課教學內容時,初中地理教師需要了解到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本節課需要達成何種教學目的。通過了解該方面內容,讓自己可以在設置問題時具有更強的針對性。由于大部分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因此他們在思考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時會受到發生思維的影響,為了使學生能合理利用課堂時間來思考本節課知識點,教師就需要保證自己的問題設置更合理,進而引導學生向本節課教學內容進行思考。第二,問題之間的層次性。要想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與教師進行互動,教師就需要保證自己在設置問題時具有一定的層次性,通過不斷與學生交流,引導學生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思考,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初中地理知識產生興趣,進而在問題的激發下,更深入的探究本節課教學內容。第三,保證問題的靈活性,在地理課堂教學之中,學生突然提出的問題以及突然想到的點是比較多的,基于此教師就需要保證自己所設置問題更加靈活,以便能夠應對課堂上的其他情況。
例如,初中地理教師給學生講解自然災害相關知識時,就可以通過設置“你是否經歷過自然災害?”“你認為的自然災害都有哪些形式?”等問題來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此時大部分學生都會積極回想自己的經歷,將自己切身經歷的,或是在電視中看到的自然災害形式說出來,在實現互動的同時,幫助教師引出本節課話題。
二、通過模擬演示進行互動教學
通過對初中生的分析,我們能夠發現大部分初中生更喜歡去實踐探究,通過進行模擬實驗,可以讓他們對知識內容產生更為濃厚的興趣。結合初中地理教學內容,建議教師通過進行模擬演示等方式來進行互動教學,一方面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教學內容,可以更快速扎實的記下本節課知識。
隨著我們科學技術的進步,當前階段不僅可以借助地球儀、紙質圖片方式為學生進行相關演示,同時也可以積極利用多媒體設備技術,通過采取圖片、音頻、視頻的方式為學生進行演示,在演示過程中通過暫停等方法讓學生有時間進行思考,并通過提出問題或者讓學生提出問題的方式來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與狀態下掌握本節課知識。但初中地理教師也應該認識到,學生在課堂學習之中很容易就會出現走神的情況,為了避免這一問題,教師在進行模擬演示時,就需要保證自己所演示內容可以吸引到學生興趣,且必須與本節課教學內容相關,因此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師在前期備課時必須搜集更多信息,通過預估不同信息在本節課教學中的使用效果來判斷該信息是否能夠被利用于模擬演示之中。
例如,初中地理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澳大利亞時,就可以通過為學生播放澳大利亞的紀錄片或是澳大利亞當地的一些圖片等方式,通過真實進行模擬演示,讓學生更為直觀地感受到澳大利亞的風俗文化,其獨特的動物、植物等,讓學生可以積極深入到澳大利亞知識的探究之中,通過引導學生將澳大利亞與中國進行對比,促使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基礎上,對本節課知識點記憶得更加深刻。
三、開展小組合作進行互動教學
開展小組合作不僅能夠讓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融入課堂之中,積極與其他學生進行互動,同時也是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基礎上,讓學生更快速掌握知識的一種方式,為此初中地理教師就需要積極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來開展課堂教學工作。
為了保證小組合作達到更好的課堂利用效果,建議初中地理教師采用如下環節:(1)設置問題情境環節。該環節意在通過讓學生思考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來確定自己的思考思路,在這一環節中,初中地理教師可以為學生留出三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將自己想到的思路先寫到紙上,以便后期可以與同伴進行相關探討。(2)組織討論環節,該環節教師需要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為了避免課堂出現紀律過于混亂的情況,教師應在不調整座位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前后左右的同學成為一組進行探討,在學生實際探討過程中,地理教師需要走入學生之中,了解到每一組的思考狀態。(3)結果呈現環節,教師可以讓每一組學生派一個代表站起來回答本組的討論結果,當所有組結果都呈現完成后,教師需要對每一組的結果進行一定的點評。通過開展小組合作的方式,既讓學生對本節課知識有更深入的探討,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地理學習有趣之處,進而激發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例如初中地理教師在給學生講解《祖國的首都——北京》時,就可以為學生設置“北京有哪些特色小吃?”“北京有哪些名勝古跡?”等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探討,給學生留出一定時間進行探討后,地理教師來讓學生總結自己組所探討出的結果,哪一個組隊中所說的準確率高且數量多,哪一個組獲得了最終的勝利,教師此時可以給該組進行精神鼓勵或物質鼓勵,讓學生獲得滿足感。
四、引導學生總結進行互動教學
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大部分教師都會通過為學生寫板書或呈現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本節課知識點的總結,雖然在該種狀態下,初中學生能夠再復習一遍知識點,但是學生尚未積極融入課堂之中,他們對于知識點的記憶也只能是短暫的。為了避免這一問題,我們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時,就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去總結,一方面該方式有助于學生更系統的回顧本節課知識點,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此時未進行總結的學生會更加認真地聽總結學生的發言,通過尋找其在總結過程中存在的漏洞,來顯示自己對于本節課知識點掌握得更好,由此可見,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總結,也會讓班級學生課堂專注程度得到提高。但是我們也需要認識到初中學生年紀相對較小,他們在進行課堂總結時容易出現遺漏的情況,若班級中已經有學生對他的遺漏進行補充,教師就不再需要對其進行補充,若班級中所有學生都沒有想起相關部分知識,初中地理教師就需要及時幫助學生回顧相關內容,在促使學生想起相關內容的基礎上,能夠對該內容有一個更深的印象。
例如,初中地理教師在給學生講解自然特征與農業后,就可以給學生留出兩分鐘時間進行思考,整理出本節課的學習思路以及自己認為的學習要點,并挑選一名學生讓其進行課堂總結,當該名學生總結完自然特征與農業相聯系的點后,教師可以在找班級中其他任意一名學生對其進行補充,在兩位學生都說完后,教師需要對其總結良好的地方進行鼓勵,對其總結中遺漏之處進行補充,幫助學生建立起更完整的知識體系。
總結
總而言之,要想讓初中生更快速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就需要利用問題導入、模擬演示、小組合作、引導學生總結等方式,讓學生走入課堂之中,進而再融入課堂的基礎上,更好地掌握本節課所傳授的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高海軍. 互動式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學苑教育,2018(23).
[2] 魏小舟. 初中地理課堂互動式教學策略探析[J]. 成才之路,2019(23).
[3] 張嘉文. 加強師生互動提升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研究[J]. 成才之路,2016(22).
[4] 張玉林. 多項互動,提升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內蒙古教育,2016(18).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梅苑雙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