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
【摘要】隨著基礎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針對小學生開展基礎知識教育的同時更應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小學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重點學科,逐漸將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轉變為更適應學生未來發展的素質教育理念。教師應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位置,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數學核心素養,實現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本文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具體培育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育策略
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是指小學生通過數學的學習擁有用數學思想、數學思維方式、數學方法來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某一種單獨的能力,而是包含了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想象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知識的應用能力等綜合性能力,數學學習的本質是將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應用于生活實踐,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操作能力,真正實現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提升。
二、數學核心素養的具體培育策略
小學作為學生的基礎學習階段,是學生習慣養成和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因為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來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知到數學的魅力,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一)注重情境教學,拓展學生抽象思維
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拉近數學和生活的距離,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從而保證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教學“植樹問題”時,教師可以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為了讓學生理解種樹的間隔和種樹的數量之間的關系,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啟發學生自主探究和分析。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課間操時錄制的小學生做操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形象地了解間隔的概念。為了做操時能夠伸展得開,橫排兩個學生之間要留出兩臂的距離,豎排留出一臂的距離,學生之間的距離就是間隔,如果學生之間的間隔縮短,那么同等空間范圍內每排或每列的學生數就會有相應的增加。然后用做操的隊列情形與植樹問題做類比,讓學生思考:學校準備在操場四周種植梧桐樹,已知種植的總長度為400米,間隔為5米,那么一共需要種植多少棵數?學生通過畫圖或者用公式進行計算得出一共需要種植80棵數,接著教師讓學生思考種樹需不需要在400米的起始位置種樹?學生通過想象思維得出80+1=81棵樹的最終結果。通過數學教師創設的生活情境啟發了學生思維,拓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提升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二)強化合作探究,提高學生分析能力
數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強的邏輯學科,知識點龐雜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在對小學生進行核心素養培養時,教師可以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邏輯思維,通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探究,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積極的參與進探究活動中,進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比如,教學“植樹問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拓展學生思維.教師將學生劃分成小組.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活動。上文中已經得出種植數的總數是81棵,現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合作探究,來驗證81棵這個答案是否正確,并分析歸納出這類涉及間隔的數學問題的計算公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將種植樹的總長度改為20米,方便學生通過多種方法驗證。有的學生選擇用畫圖法,來直觀的進行驗證;有的學生選擇用公式法來進行論證,最終經過驗證后分析歸納得出:植樹的總棵樹=間隔數+1。學生在合作探究中進行自主探究和分析,提高了自身的合作意識和分析能力。
(三)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為了提高小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實驗教學法激發小學生的探究欲望,創設出適合小學生邏輯推理的空間情境,促進小學生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比如,教學“可能性”時,數學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大膽猜測找到思維方向,然后在用論證的方法驗證結果,最終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事情發生的概率和可能性的不同。針對這節內容數學教師可以用實驗教學法來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找到正確的問題答案,培養了小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比如教師從一副撲克中抽出4張A,3張K,2張Q,1張J然后打亂順序讓學生任意抽取一張,看看抽到A,K,Q,J那張牌的可能性大,經過一輪輪的實驗操作,學生發現抽到A的可能性最大,然后依次是K,Q,J。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A被抽到的可能性最大?是和什么因素有關?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得出:可能性的大小與牌在總數中占的數量多少有關。通過親自動手開展實驗探究,拓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了觀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實現了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
三、結束語
當代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培養學生的能力。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能一蹴而就,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循序漸進地滲透,隨著數學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也能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劉邦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策略研究[J].新校園(中旬刊),2018(11):25
[2]宋海兵.淺談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內刊),2018(6):70-72
[3]任遠遠.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文存閱刊,2017(15)
素養一指修習涵養,二指平素所供養。出自《漢書·李尋傳》:“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素養是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一種道德修養。禮儀之邦,首先講的是道德,再素質。區分道德和素質是很重要的,一個把辦公室收拾得干凈整潔的人可能在領導面前造謠生事。一個隨地吐痰,滿口粗話的人可能在你旅途最困難的時候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兩者并不完全關聯。衡量一個民族,素質和道德也必須分開考量,混為一談是很愚蠢的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