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哈巴·買力克 周曦 古麗盼
摘 要:有效教學是基礎教育改革的目標之一,是初中生進步和發展的外在動力。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中,要維護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性思維培養。本文主要從“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及其重要性出發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并探討了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地理課程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希望為以后的教學實踐提供些許建議或指導。
關鍵詞:有效教學;初中地理;小組合作
引言
小組合作學習適應素質教育要求,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是當代比較流行的且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教學形式。合作學習作為新課改倡導的主要學習方法之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并樹立合作探究的精神[1]。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具有獨特優勢
(一)學科定位
現在雖然提倡素質教育,但是升學壓力還是會左右著素質教育的實行,應試教育還沒能退出歷史的舞臺。初中地理恰好是處于“副科”地位,在考試中處于次要地位,我們新疆剛好地理不用參加中考,因此教師可以根據素質培養的目標,自主進行探索與嘗試,提高學生合作、動手及學以致用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初中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課程目標上注重三維目標的達成,而這些課程理念與課程目標恰好能貫穿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如環境污染、全球變暖、自然災害頻發等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問題,學生比較感興趣,將這些話題引入初中地理小組合作中,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從小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不僅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促進了社會的長遠發展。
(三)學科特點
多年實踐表明,并不是所有教學內容都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那些有價值、存在爭議、個人難以完成、小組合作能較好解決的內容才比較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初中地理是一門涉及面較廣、綜合性很強的學科,由各種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組成、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性質的學科,其中關于生活、環境、城市發展等課題蘊含的知識量十分龐大,有不少值得爭議的問題,因此這部分相關知識可作為小組合作的選題。
二、目前初中地理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誤區原因分析
1、過于強調合作的形式。
合作學習并沒有從內容的需要和學生的角度出發,而是盲目地去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只是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學活動中只注重合作學習這一形式而不重視合作學習的實效,使我們的合作學習趨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2、沒有明確的合作任務或合作的任務缺乏挑戰性。
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提出明確的學習任務,而直接讓學生去合作,無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幾個人圍在一起,漫無目的的合作。另一種情況是在學生大家都能直接解決問題的情況下,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內容缺乏挑戰性。
3、忽略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不敢放手讓學生合作,不相信學生的能力,學生的合作學習還是在教師統一的“安排”下進行的,學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師的指導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師生之間的互動,而在這里的互動中,教師主宰了一切。
4、忽視了對學生合作習慣的培養。
現在有些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有三種極端的表現:第一種情況是,教室里亂成一鍋粥,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規極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談一些與合作的內容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種情況是,學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幾個人聚集在一起,做著自己的事,毫無合作可言,與其說是在進行合作學習,不如說是幾個學生圍在一起進行自學;第三種情況是,一部分學生在大講特講,另一部分學生無所是事,不會傾聽,把自己排除在小組之外。
三、對初中地理小組合作學習的建議
(一)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對于初中地理這門課來說,綜合、分析能力要求較高的地理原理性知識和一些具有開放性答案的地理問題適合小組,比如,歐洲西部旅游業發達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可以分小組結合地形、氣候、交通、經濟等條件進行討論總結,不僅復習了前面的知識,也鍛煉了學生對這類題的概括能力。
(二)合理進行班級分組
首先要確定分組原則,在還未了解學生的階段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或是就近組合,熟悉了學生以后,最好根據學生的特點重新分組,以防出現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情況。在分組的時候要注意確定小組人數,每組人數最好是4到6人,便于合作。在合作的時候要明確小組分工,教師應適當進行指導,確保合作學習規范有序。在座位安排上也要注意,做到當教師講解時學生能迅速朝向教師方向。但在分組方面會受到學校教學條件的限制,應根據具體的條件實施。
(三)有效調控課堂教學
由于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策略,許多學校還沒掌握它的精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初期缺乏合作學習的技能,特別是成績較差的學生把合作學習當作聊天的工具。如在討論過程中,制造較大的噪音,或者討論一些與學習本節課無關的內容等。針對以上的問題,教師要反思討論出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制定有效的課堂秩序。同時,也要注意學生的參與度,讓成績好與成績差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
(四)合理制定評價體系
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中較為關鍵的環節,參考了袁曉宇的評價體系,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個人成績、小組成績和課堂表現三個方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其中在個人合作學習評價和小組合作學習評價這兩方面可以參考前面的實驗評價部分。在課堂教學評價方面,可以用打分或反饋建議等評價指標,通過學生評價、教師自評或師師互評等形式,通過最終的評價得分及建議不斷完善教學,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 要真正實施小組合作化教學, 教師必須真正的改變教學觀念, 努力接受新的教學思想, 敢于放手, 勇于放手, 并精心鉆研教材, 設計典型的小組合作化問題, 對小組合作進行正確引導,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優化我們的地理課堂教學, 才能使我們的學生的學習真正實現合作化。
參考文獻:
[1] 陳志榮 康瑩.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3,(12):84.
[2] 顏斌.小組合作學習在區域地理教學中的應用[D].福建師范大學,2008.
[3] 袁曉宇.初中地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
[4] 王玉.中學地理課堂小組合作活動教學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5] 馬正國.初中地理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誤區及策略探討[J].科技視界,2013:120-121.
[6] 楊素燕.對初中地理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探討[J].新課程(中學),2012:39-40.
[7] 劉俠.初中地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3:30.
[8] 李少麗.小組合作式學習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1:88-89.
[9] 楊迪海.淺議初中地理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與教學策略[J].祖國,2013,(122):119.
作者簡介:
馬爾哈巴·買力克(1987.9-) 維吾爾族,新疆吉木薩爾,研究生 ?中級教師,研究方向:運用合作學習法培養學生史地學科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
(昌吉州第三中學 ?新疆 ?昌吉 ? ?83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