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祖章
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人們對教學質量提出了新要求,有效教學應運而生,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教學不僅是學生發展數學思維的前提條件,還是培養數學素養的基本保障,因此,本文筆者對有效教學展開研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生活情境;信息技術;游戲場景
初中數學知識區別于小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內容知識較為深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產生一定的思維障礙,并對數學知識產生一定的陌生感,長此以往,對今后學習產生不利影響。同時,傳統的教學方式常常使課堂氛圍變得枯燥、乏味,也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角度觀察問題,并設置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效果達到有效性。本文筆者以初中數學為切入點,從“創設生活情境、運用信息技術、構建游戲場景”三個方面對有效教學進行分析與探究。
一、創設生活情境,引發情感共鳴
數學知識大部分來自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初中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應用性,而教師作為教學的研究者,應及時發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并按照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不自覺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樣不僅能夠引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共鳴,塑造應用意識,還能夠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深化對知識的學習。
筆者在進行“正數和負數”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對正數和負數具有感性認識,但并未建立理性概念,為了使學生正確理解正數、負數、0的意義,首先創設生活情境,提出:“同學們,夏天的溫度都是零上幾攝氏度,冬天的溫度大多數都是零下幾攝氏度,對比這兩個生活常識,你們發現了什么?”由于這一生活問題是學生們所熟知的,進而引發了學生們的情感共鳴,隨后學生們進行熱烈討論,一段時間后,有些學生回答:“零上和零下是相反的意義”,有些學生回答:“零上和零下是以0為界限的”,在此基礎上,提出:“如何運用數學符號表示零上和零下呢?”學生們產生了好奇心,于是引出了負數的概念。因此,通過生活化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思考的意識,還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從而為教學的順利展開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運用信息技術,降低學習難度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將信息技術作為工具,運用到教育教學中成為大勢所趨,新形勢下,教師應與時俱進,將信息技術整合到初中數學教學中,這樣不但能夠將抽象的數學圖像、概念以直觀化的形式展現出來,而且能給學生多種感官沖擊,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思維發展規律,從而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
筆者在進行“線段、射線、直線”教學中,為了使學生認識并區分線段、射線和直線,考慮到線段、直線和射線是一組比較抽象的圖形,學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難,因此,運用多媒體投影技術,將具體實物圖片展現在學生面前,如:“連綿起伏的群山、一縷縷陽光、鄉間的小路”,學生感受到了數學世界的五彩斑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將人行橫道線近似地看作線段,手電光看作射線,并讓學生想象線段的兩端都無限延長,把它看作直線,同時,觀察并區分它們的特點,于是完成了教學活動。通過信息技術,不僅給學生視覺沖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還讓學生結合自我認知,直觀化地看到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特征,從而完成了學習目標。
三、構建游戲場景,增加參與程度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結合的過程,教師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常常以“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展開教學活動,學生不但很少部分參與其中,還扼殺了學生的發散思維,這與素質教育理念相悖,而游戲場景可以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構建游戲場景,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還能潛移默化地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筆者在進行“線段的長短比較”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掌握線段大小的比較方法,首先構建游戲場景,組織學生前后排進行身高比較,可以運用米尺,還可以運用其他的方式,學生們都踴躍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并激發了學生對“比身高”活動的興趣,有些學生自動拿起了尺子,對自己的身高進行測量,并記錄數據,有些學生背對背測量出高與矮,有些學生身高差異較為明顯,觀察即可比較出身高。在此基礎上,請學生總結出了線段比較的三種方法,即:“觀察法、度量法、疊合法”。因此,通過游戲場景,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參與程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潛在地加深了對數學知識理解。
綜上所述,有效教學成為教師越來越重視的理念,它不僅是創新教學方法的基本動力,還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師作為教學的研究者,應深化這一理念,并創設生活情境,以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同時,合理利用信息技術,降低學生學習中的理解難度,此外,掌握教學節奏,構建游戲場景,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陳玉尊.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探討[J].新課程(中學),2017(2).
[2]董維真.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簡析[J].中華少年,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