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康
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加強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前面認識和理解,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和人文精神。同時,家國情懷教育,也有助于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和效率,從而更好促進立德樹人教學任務的高效完成。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家國情懷;教育策略
引言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教育有利于拓展初中歷史教學資源,培養學生良好的歷史學習意識與歷史學習素養。而且初中歷史教學中,包含很多與愛國主義精神和家國情懷教育有關的知識,可以更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實踐需求,推動初中歷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一、家國情懷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在新課程全面改革的過程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意義重大,也有助于對學生學習資源和學習內容進行豐富,強化學生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家國情懷教育作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之一,對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起到很大影響。其中,家國情懷教育與歷史教學的有機結合意義從以下幾方面呈現出來。第一,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在新時期背景下,很多學生正處于和平年代,對于相關歷史事件和人物難以有效理解和認識,而通過家國情懷教育,可以充分將學生帶入到當時歷史情境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并且能通過家國情懷教育來體會當時的歷史任務對家國的情懷,如此一來,不斷提高學生歷史學習效率,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歷史觀。第二,有助于實現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包含很多與德育教育有關的知識和內容,比如“西周分封制”相關教學內容,包含與認祖歸宗和孝敬長輩的文化知識,用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方式進行講解,不利于學生更好對家國同構概念的理解,而通過家國情懷教育,可以使學生意識到有家才有國、有國才有家。從而不斷實現對學生德育教育的滲透,培養學生良好的歷史核心素養,增強學生弘揚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能力。第三,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教育,有益于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在新時期快速發展過程中,一直弘揚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且“愛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要求,通過家國情懷教育,可以更好實現對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相關歷史事件,向學生講解,其中所蘊含的歷史知識和內容,并且實現對學生愛國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培養,增強學生在初中歷史學習中的道德品質,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發展。第四,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教育,可以實現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初中歷史教學中,包含與文化、政治、經濟有關的各種學習內容,教師可以結合相關教學內容,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和素養,讓學生更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提高初中學生歷史學習效率,激發學生在歷史學習方面的潛能。
二、家國情懷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合理挖掘歷史教材內容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為更好實現對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則需要明確家國情懷教育與初中歷史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性。在應用家國情懷教育的過程中,初中歷史教學要積極挖掘歷史教材內容,充分將歷史教材內容中與家國情懷教育有關的知識呈現出來,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并且結合課本原有的素材,培養學生良好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例如,教師在教學“五四運動”相關教學內容時,就可以合理挖掘歷史教材內容,實現對學生的家國情懷教育,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引起“五四運動”的直接原因。在教學期間,教師可以采用讓學生表演巴黎和會一幕的方式,小組之間進行合作和排練,充分將法國總理的蠻橫、美國總統的虛偽等角色生動形象的展示出來,同時,還要將中國北洋政府代表顧維均的愛國情懷表演出來,在表演當中,培養學生愛國情感,充分促使學生將那些愛國情感與角色內容產生共鳴。此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不由自主地喊出“還我青島、還我山東”。通過合理挖掘歷史教材,有助于使學生在一系列的內容表演和情感表達中,增強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感。而且這種合理挖掘歷史教材內容的方式,也充分突出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潛移默化地達到家國情懷教育的目的。
(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在家國情懷教育中,初中歷史教學要積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和精神,而且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也有助于轉變傳統初中歷史教學方式單一的教學現狀,更能激發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例如,教師在教學“戊戌變法”的相關內容時。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多媒體教學視頻和課件的方式,帶領學生回到1895年的初春,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采用設計問題和向學生提出問題的方式,引發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思考。比如“如果此時學生們是應試的舉人,當聽到與《馬關條約》簽訂的有關消息后,你們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引發學生的思考,強化學生對問題的全面認識和理解。其次,學生在一系列思考與討論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公車上書》的相關視頻,并向學生講解在國家危亡之際,梁啟超、康有為等愛國主義人士的高呼救國主張。最后,在介紹完關于梁啟超和康有為的救國主張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相關內容來發表和談談自己的看法。如此一來,全面激發學生在初中歷史教學和家國情懷教育中的愛國熱情,并且意識到學習過程中和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自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三)積極開展歷史教學活動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通過開展歷史教學活動,也有利于實現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而且通過多樣化的歷史教學活動,也有利于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和探究知識的機會。例如,教師在進行“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的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先為學生播放“難忘的九一八”“血肉筑成城”等影視資料。然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充分感受其中所蘊含的愛國之心、報國之情。并且小組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分析,從而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增強學生對國家的強大責任感和使命感。除此之外,在家國情懷教育期間,教師也可以采用撰寫報告、收集圖文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精神和情懷的培養,要求學生在一系列的教學活動與實踐中,提高自身歷史綜合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從而有效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
結語: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合理挖掘歷史教材內容,并且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積極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突出學生學習主體性,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家國情懷,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居敏.新時期基于歷史核心素養的初中生家國情懷培養路徑探究[J].農家參謀,2019,13:270.
[2]簡允詩.“互聯網+”環境下初中歷史教學中開展家國情懷的實踐——以《從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7,10:27-29.
[3]顧新利.初中歷史學科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策略——以部編本“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為例[J].教書育人,2018,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