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山
摘 要:學會學習作為中國學生六大核心素養之一,是各學科核心素養的前提,因此,學生是否學會學習顯得尤為重要。文章從學會學習素養培育的路徑和方法入手,論述了在課堂環境下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
關鍵詞:學會學習;學習共同體;課堂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6-19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1-0090-01
一、在課堂情境下學會學習素養培育的路徑
學會學習包括樂學善學、勤于反思、信息意識三個基本要點。在課堂情境下,學生學會學習的素養體現在自覺性、計劃性、反思性,是無須刻意努力的自主現象。這種自主現象可以通過課堂管理、課堂合作及課堂評價等路徑來達成。
(一)培育學會學習素養的管理路徑
一方面,教師要讓學生樹立“自己的學習自己管”的意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滿斗志和成功欲,實現學習的自我管控,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和習慣。學校、家庭要幫助學生培養自身的學習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教師要研究一些學習管理手段,讓學生管理自己的學習任務,提高學習的自控力。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制定“約課單”,明確學習要點,建立知識結構,規定最后完成學習任務的期限。這樣,就有利于學生在約定的期限內逐步完成學習任務。
(二)培育學會學習素養的合作路徑
在學生學會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合作加強學習共同體建設是非常必要的。建立學習共同體,可以采用學習伙伴、學習小組及學習代表等形式。學習伙伴就是指導學生跟興趣愛好一致、起點水平差不多的同學同步學習,共同進步;學習小組是將不同起點水平的學生放在一起,讓學生分工合作,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最大價值;而學習代表則是學習任務完成得最好的學生作為這一項或幾項學習任務的代表,集中精力去跟進、檢查、落實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帶動班級其他同學。
(三)培育學會學習素養的評價路徑
在具體操作中,教師可以設計并使用“學情錄”,客觀記錄學生每項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這樣不論評價主體是誰,都必須根據學習過程的實情展開,只要根據“學情錄”記錄的數據評價,其結論就不會有太大的出入。最重要的是,這會引導學生自主反思學習過程,使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理想。
二、在課堂情境下學會學習素養培育的方法
(一)構建有利于學會學習素養培育的指導方法
怎樣的指導才能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呢?一般來說,可以用“設計、發動、鑒定、認證”來概括。教師是設計師,設計一系列的選題供學生選作學習任務,而不必拘泥于完成任務的細節;教師是發動者,適時而動,引導學生跟其他同學或書本對話,產生思想的碰撞,而不必作照本宣科的講解;教師是鑒定人,可以默默守望學生作答并作恰當的評價;教師是認證員,能夠確認學生的學習成果,放大學生積極的學習體驗,而不必為了批改大堆的作業廢寢忘食。教師通過設計、發動、鑒定、認證實施指導,把思考的機會和行動的空間留給學生,學生學會學習才有可能順利地實現。
(二)構建有利于學會學習素養培育的學習方法
課堂學習是在思考中完成的,學生要用“思悟”的眼光觀察事物,從抽象中看到具體,從具體中聯想抽象;學習又是在行動中完成的,學生必須動起來,動起來才有活力,才出實效。故導學框架理論為學生學習設計了清晰的“導學流程”:選題—對話—作答—述得。選題能夠強化學生的信息意識,讓學生從眾多的選題中抽取適合自己的學習任務;對話有利于實現學生之間的頻繁互動,促進樂學、善學;作答要求學生不斷嘗試,直至獲得正確答案,有利于培養學生勤于反思的素養;述得是學生向學習伙伴、學習小組成員或老師講述習得的知識與體驗等,既有利于鞏固、反思,也有利于促進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增加學習的體驗。
培育學會學習的素養,既要對學習管理、學生合作與學情評價等途徑系統思考,從而培育學生自管學習、自主合作、自能評價,又要基于導學互動,構建相應的指導方法與學習方法。教師通過設計、發動、鑒定、認證環節的指導,讓學生通過選題、對話、作答、述得等課堂行為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
[1]溫宏宇,楊 麗.基于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呼喚教育理論[J].教育探索,2018(5):6-9.
[2]譚志堅.擁抱課堂 成就素養[J].基礎教育參考,2017(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