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發揮基于翻轉課堂教學理念的高中導學案教學方式的支撐作用,是針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創新發展新的教學模式,應用了現代信息技術,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的同時,更加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合作意識,提高了自身探究能力,可以說是強化高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核心思想,提升其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翻轉課堂;導學案;高中數學;實踐背景;局限性
一、 翻轉課堂與導學案的實踐背景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基于信息技術的新型教學模式,從20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在歐美國家開始流行,已受到我國教育界的熱切關注,進行了較深入、系統的探索,國內越來越多有信息技術支撐條件的學校開始對翻轉課堂進行本土化的實踐。
翻轉課堂是對傳統教學課堂的顛覆。教師使用課前學習視頻來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提高彼此溝通和獨立建立知識的能力,由以前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學生之間根據教師設計的翻轉視頻互相討論并且得出結論,在課堂中互相交流,再由教師對于學生之間討論的結論進行升華總結。翻轉課堂是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先后順序進行了顛倒,把傳統課堂中知識傳授過程提前到課前完成,知識的內化過程則從原來的課外作業轉移到課堂當中通過師生和生生的交流來完成。
“導學案”的教學模式是順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提高課堂實際效能的產物,在20世紀九十年代后期開始,在中國部分省份中學開始進行試驗,獲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在全國很多地方進行了開展“導學案”的教學探討。在導學案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設計導學案,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合作、展示與交流等學習活動,通過任務驅動、目標驅動等方式,創設相關習題,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導學案的指引,習得課堂核心知識,并自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構建知識體系,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從某種角度而言,導學案已變為指導學生學習方向的工具,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明確的指引性作用,提升了課堂活力和課堂質量。
高中數學導學案是一種合作教學模式,是高中數學教師在充分了解學情、分析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高中數學教學特點,根據數學問題導向和數學任務導向,引導學生思考教材內容,習得教材精華,為學生設計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相互討論的方案,高中數學導學案的設計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這與當前新課標的改革和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是相吻合的。
二、 翻轉課堂與導學案實踐中的局限性
作為一種相對較新的教學方法,翻轉課堂和數學導學案教學模式仍在探索和實踐中。由于其自身應用的局限性,在實施過程中還發現了諸多問題。
翻轉課堂作為一個較新的教學理念,在中國本土的實踐中,我們也發現了其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1)由于各種原因,各個學校的信息技術發展參差不齊,學生家庭條件也不同,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順利參與翻轉課堂的課前學習。(2)學生課前自我學習效果不是特別理想。因為是新的教育方式,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還沒有做得很好,自學參與度不高,影響了翻轉課堂的課前學習質量。學生學習不足和評估系統不足已成為實施翻轉課堂的重要瓶頸,影響了后續翻轉課堂的實施。教師上課前對學生的自學知識掌握不足,教師無法有效地掌握和干預學生的課前學習。(3)學生的課前學習與課堂學習還不能有機結合起來。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上課前的自我視頻預習和課堂教師上課內在吸收是構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在上課前自主學習后,采用內在吸收,對于學習能力差或未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的學生,上課它不會再次講授知識,因此課前學習無法有效地與課程結合。同時,自我學習和課程內化這兩個模塊沒有很好的聯系。在課程內化之后,一些學生的疑問仍然存在,并且在不同的課程之間缺乏“紐帶”聯系。
導學案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實踐得比較廣的教學方式,也在實踐中暴露出它實際應用中的局限性:(1)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情況和教材內容缺乏系統通盤考慮,設計出來的導學案內容難度把握不準確,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使得學生根據導學案學習課堂知識;要不因為難度太大而止步前行,影響了學習的效率和對課堂知識的本質理解,要不因為難度太小難以提起學習興趣。(2)部分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主動性和自主性,教師布置的導學案中的引導問題或者習題不能按時按質完成,課堂預習工作不到位,對于課前的引導理解方面比較缺乏,或者導學案設置的題目,學生不能獨立自主完成,對于比較復雜的問題也不能和同學之間互相探討,影響了導學案在課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思索的問題,如何在導學案教學中避免這種情況?
三、 翻轉課堂與導學案的共生機制探究
建立教與學之間關系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課堂效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和導學案教學模式,都是以提升課堂效益為根本目的,他們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他們是否有著天生的契合點?他們是否能夠共生?或者我們是否可以把兩種教學方式進行融合同化,形成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導學案教學模式?
那么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翻轉課堂”和“導學案”這兩種教學模式的特點,找到他們的共生機制。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設計這一種教學模式:在根據任務驅動設計的“導學案”的指引下,引入基于翻轉課堂教學理念的“教學視頻”作為教材的前奏,從時間和空間的角度重新定義課堂,學生先從教師根據教學任務驅動制作的“翻轉教學視頻”中,使用現有的認知結構來學習或適應新知識的不同情況,后借助“導學案”作為學習指南和訓練題材,創建問題情景以引導思考,使他們的思維出現在新的認知“沖突”中,并且不斷反思和重構原有的認知結構,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重新構建新的思維能力。
在“導學案教學”的理論構建和“翻轉課堂”的借鑒過程中,逐漸從簡單的效仿到整合,從建構“模式化”向“去模式化”的轉變,從理論和實踐上追求兩者價值和期望的交集,形成互動、共生及再造的聯動的課程與教學觀理論體系和聯結效應實踐機制。目前,在一些有條件的學校以先進的計算機、綜合多媒體電教室、教室一體機、移動平板等現代教育技術作為輔助,結合“導學案”的模式,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討論,教師上課流程更加自然順利,教師的教學是高效的,從而實現新時期下課程改革的本質價值訴求。
四、 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高中數學導學案課程設計
翻轉課堂展示了課堂的前奏與重難點,數學導學案則是設計問題破疑惑。“翻轉課堂視頻”為學生的前置性學習做了一定的準備,學生利用“翻轉課堂視頻”提供的視頻信息和教師在視頻中設計的問題,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了充分的認識和把握,教師再在課堂上發揮“導學案”的作用,進一步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惑。
例如我們在教授蘇教版必修四的《三角函數誘導公式(一)》一課中,我們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從對稱性出發,推導誘導公式,能掌握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會選擇合適的誘導公式將任意角的三角函數轉化為銳角三角函數。根據本節課的數學核心素養要求和教學目標,我們可以在設計翻轉教學視頻的時候,以視頻為主線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探究,引導學生了解以下問題串:
探究1: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是什么?
(2)各象限內正弦、余弦、正切的三角函數值的符號是什么?
探究2:已知sin60°=√3/2,如何求sin120°,sin240°,sin300°的值。
探究3:
(1)α與π+α角的終邊關系如何?
(2)設α與π+α角的終邊分別交單位圓于點P1,P2,則點P1與P2位置關系如何?
探究4:
(1)α與-α角的終邊位置關系如何?
(2)設α與-α角的終邊分別交單位圓于點P1,P2,點P1與P2位置關系如何?
探究5:
(1)α與π-α角的終邊位置關系如何?
(2)設α與π-α角的終邊分別交單位圓于點點P1,P2,點P1與P2位置關系如何?
學生通過觀看翻轉教學視頻,通過視頻展示、引導、探究,可以了解到角與角的關系,明白任意角的三角函數求值都可以借助單位圓中的對稱關系,觀察角度和有關聯的角度的三角函數值的數據特征,可以嘗試著推導出誘導公式,然后互相探討可以總結出誘導公式的核心口訣;學生通過公式的自我推導,學生的知識習得經歷了從陌生到熟悉、抽象到具體、未知到已知、簡單到復雜的轉化過程,從而提高他的數學分析問題和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觀看翻轉教學視頻后,然后教師可以通過導學案,可以快速引導學生從更深層次發現角度與角度的關系,推導出誘導公式一至四,進而歸納出“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的誘導公式口訣,把誘導公式可以用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數求值當中,促進了學生計算能力、發現能力的提升的同時,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通過這樣的翻轉課堂教學視頻和紙質的高中數學導學案,實現學生自主學習、互相討論,吸收內化數學學科知識、檢測與應用數學學科知識的過程,而且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同時在“數學導學案”和“翻轉教學視頻”的設計和開發在動態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更新和完善,最終實現課程與教學的普遍有效結合,形成有序、可持續的高質量課堂教學。
總之,發揮基于翻轉課堂教學理念的高中導學案教學方式的支撐作用,是針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創新發展新的教學模式,應用了現代信息技術,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的同時,更加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合作意識,提高了自身探究能力,可以說是強化高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核心思想,提升其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馬麗娜,王海燕.從教學模式視角剖析國內翻轉課堂研究之現象[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8,155(3):22-27.
[2]張旸,蒙澤察.“導學案教學”與“翻轉課堂”限度與共生的價值[J].全球教育展望,2013(7):10-17.
作者簡介:
孔鑫輝,廣東省梅州市,廣東梅縣東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