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良
摘 要:教育事業的進步是科技進步的有力保證,教育事業的進步在于對教育的創新。因此對初中化學課堂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是當前化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問題。在初中化學課堂上,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尤為重要。
關鍵詞:初中化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
創新思維是當今教育領域中頻繁出現的新詞。創新在化學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是指利用一種獨特、新穎的方式解決化學問題。在化學中應用這一方式是對常規思維的一種突破,它超越常規,并時常以反常規的方式創新思維,從而形成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本文將從如何突破傳統而融于傳統、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創新課堂教學方法這三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化學創新思維,芻議初中化學課堂之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方案。
一、突破傳統而融于傳統,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初中化學教育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進行,而新課程改革后的教學目標重點在于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創新是對傳統教育中教師授課和學生聽課兩方面進行革新,并在傳統的基礎之上添加了現代新型的課程內容和教學理念,加大了化學課程學習中實踐性課程所占的比例,并要求教師在教學環節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肯定。而這一系列的措施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但打著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旗號,完全反對傳統教學模式也是錯誤的。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是時間上的區別,傳統教育也是先前的教育工作者與歷屆學子共同經歷的學習歷程,也有其鮮明之處和多變之處。因此,為創新學生的化學思維,新型教育模式和傳統教育的融合是對學生和教師的重大挑戰,在這場教育融合過程中不可避免。
在初中化學“燃燒與滅火”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燃燒現象幫助學生進入課題學習。在這節課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成為本次實驗的主要參與者,并要讓課前導學引出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接下來進入白磷和紅磷的燃燒,探究過程中,一些學生可能會由于操作不規范,在白磷燃燒中引燃紅磷。此時,教師應因勢利導,共同和學生探討實驗失誤的原因。這一銜接過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得出化學中燃燒所需的正確條件。創新思維在于對實驗所探究核心點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探索。因此,為了更好地推動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教師可以增加實驗的切入層面。以“白磷”為例,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向水中的白磷通入空氣;其次,可以利用導氣管向水中吸氣,進行進一步的白磷燃燒所需條件的探究。
二、營造良好學習環境,提供思維培養氛圍
對于學生化學創新所需要的環境來說,不僅指學校環境,還指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從大的方面社會環境來講,快速的科技發展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加快了人類社會的生活節奏,但這種高速化的模式也助長了人類在技術推進過程中的急功近利和消極形態,只看近期不考慮長久,這種社會現象不僅會影響社會整體的科技創新氛圍,還會對學生的思維創新有所遏制。
例如,在“化學溶液的形成”學習過程中,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本,營造可持續發展性的、個性化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盡可能地在實踐中學習這節課程必備的基礎知識、化學技能和方法,要讓“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精神”成為教學重點。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白砂糖和沙子在水中的變化,讓學生了解溶液形成之前溶解的過程和不同物質在溶解過程中具有的不同特征,然后可以著力讓學生以食鹽在水中的溶解為主要學習線索,探究實驗在水中的溶解限度,讓學生通過這種形式的自主探究,對“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食鹽”的認識更加深切。這節課本身不存在重、難點問題,操作也十分簡單,但正是由于這個特征,多數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容易出現“囫圇吞棗”式的學習方式,對所學知識和具體操作理解不到位,而與教學目標脫軌,與化學知識脫節。
因此,教師要讓學生適應并養成細致的化學學習觀察習慣,只有科學的化學實驗和經歷,才能抓住化學學習的本質,創新化學學習的思維。
三、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開展思維創新活動
在化學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創新性教學活動,帶動起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教師還可以將教學中的一些活動游戲化和概念模式模型化,讓化學科目真正成為知識密集型的科目和智慧型科目。從宏觀角度來講,化學教學課堂的創新建立在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轉化和化學教育的應用之上。但這一切又以課堂創新為支撐。因此,突出化學課堂創新,大力提倡化學課堂創新,才能培養出真正與時代潮流相一致的高素質化學人才,從而在大格局上提高民族工業及產業化學創新程度,使我國順利度過化學知識經濟萎靡期,逐漸縮短我國與其他國家化學教育的差距。
綜上所述,化學的神奇之處在于其領域的探索過程中存在好奇心和思維的解放,化學的思維創新是理想條件下對社會需求的滿足。但學生要想從化學中收獲一定的有益效果,仍需在化學課堂上創新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韓蓮.如何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70-71.
[2]王雪梅.翻轉課堂對初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7.
編輯 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