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景林
摘 要:在初中教育體系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其中的重要科目,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有著重要的影響。主要圍繞如何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效率進行分析。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聯系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需要精準施教,要突出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
一、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在以往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一些教師主要是采用灌輸式教學法,將教材中的內容一股腦兒地灌輸到學生腦海中。在這種背景下,學生只能夠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觀點,缺乏對問題的思考,這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事實上,只有為學生構建一個和諧、平等的課堂,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才有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那么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思考空間,要教會學生看書、教會學生提問。在道德與法治課本中,重要是以大段課文為主,所以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與理解也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通過預習了解下節課所講述的內容,并鼓勵學生自行繪制思維導圖。通過這種學習方法,學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這些知識內容的內在聯系。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惑與見解。在以往,由于教師過多地講解知識內容,忽視了學生對問題的看法,這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散。因此,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也可以鼓勵學生提問,讓學生根據文中的材料,或者是聯系社會上的一些時事,這樣能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效率就會得到顯著提升。
二、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主要是采用板書式教學法,這導致課堂氣氛較為沉悶,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教學方式關系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興趣特點來選擇相應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法,將教材中的知識內容通過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不僅能夠刺激學生的大腦,也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走進法治天地”的這個單元中,當講述“法律就在我們身邊”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網上下載相應的法治視頻,讓學生觀看這些真實的案件,然后再引導學生去分析這個真實的案件,相比于教師單純的口頭講述,這種教學方式無疑更能夠令學生接受。如,小明騎著電瓶車上班,但是被小轎車碰撞而受傷,請問這個時候小明應該怎么辦?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案件不勝枚舉,許多學生在電視劇以及現實生活中都遇見過類似情形。教師可以播放該案件的視頻,然后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當教師提出這個問題時,有些學生說如果受傷比較嚴重,就需要司機賠償醫療費用。還有的學生說應該先打120,讓救護車過來,然后拍攝轎車的車牌號,拍攝一些事故現場的圖片,以便交警過來定責,如果司機不賠償損失,就需要通過法律的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除了采用多媒體教學法之外,教師也可以采用合作學習法、故事教學法等,這些方法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加強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更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識點,忽視了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這樣才能夠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所學的知識并不是無用的,而是可以用于社會實踐中。例如,在講述“可持續發展戰略”這課時,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興趣小組,然后每組自行選舉一名組長,再讓各小組去調查本地的水污染情況。例如,飲用水的情況、當地河流的變遷等。隨后,再讓各小組完成調查報告,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一些教師的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對教學內容過多地講解,教學方式相對單一,忽視了學生對問題的看法。在這種背景下,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此外,教師要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多采用一些學生感興趣、易接受的教學方式,尤其是要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如此,課堂教學效率就會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鐘巧平.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才智,2020(7):56.
[2]陳千誠.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率之我見[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C],2019:121-122.
[3]顏昌興.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率的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0):13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