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瓊
摘 要:綜合與實踐不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大內容,也是素質教育提倡的教學策略,更是學生融入數學、認識數學、接受教學知識和學習方法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互動;有效運用
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知識的規律是線性的,他們的思想還沒有得到拓展,對數學知識的認識還停留在數字、符號等的簡單內容上,沒有把數字與符號連接起來,也沒有認識到它們之間關聯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最擔心的不是給學生怎樣傳授知識,而是如何把知識清清楚楚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從一想到二、從二想到三,從而想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和數學知識之間的鏈接和牽引。綜合與實踐,從學生的知識應用、經驗積累、問題解決入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參與性、研究性、實踐性,讓數學知識融入生活的元素,增強學生感悟數學、親近數學的能力,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在可操作的基礎上,規劃綜合與實踐內容
對于綜合與實踐的內容,老師課前要有一定的準備,對內容進行清晰的目標規劃,既要結合教學內容,又要讓教學內容緊貼大綱和生活,著眼在操作性上。以前教師的教學以內容和目標為基礎,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思想的轉變,教師也充分認識到了教學主體——學生的重要性,所以在規劃實踐內容與互動環節時,要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從學生的立場出發,強化內容的互動性、趣味性與知識性。比如,在學習梯形面積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生活規劃綜合實踐的內容,為學生的課堂學習做好準備。讓學生在預習時,觀察一下生活中的梯形物體,如家里的一些生活用品,自己的玩具、上學路上的建筑物等,強化學生的感性認知。這樣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在學生明確知道什么是梯形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從具體的場景中給學生出練習題,讓學生把公式融入生活,試解物體的面積,增強課堂的互動性。這種可操作性的練習,既可以讓枯燥梯形面積的學習變得親切、生動,又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并在實踐中發現不足,進行消化、鞏固,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二、把綜合與實踐故事化,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由于小學生對知識的認識不足,所以對他們來說教學的趣味性遠比知識性更重要,有趣味學生才能對內容和過程感興趣,才能不自覺地接受知識,如果只有知識性缺少趣味性,學生對過程和內容不感興趣,他們接受知識的意識和思想就會關閉,再重要的知識他們也接受不了。所以,在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因素、身心的成熟度,利用他們的天性,把知識融入故事中,開展有趣的課堂實踐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數學。比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過程中,有一個重點內容就是幫助學生認識和掌握分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教師就可把這個知識重點融入故事中:熊大、熊二和光頭強一起春游,他們野餐時要吃一個西瓜。光強頭說:“分成三份,每人三分之一。”熊二聽完一把抱過西瓜說:“三分之一太少了,我要吃四分之一。”光頭強哈哈大笑,他說:“好的,給你四分之一。”光頭強先按照三分法在西瓜上劃了印跡,讓熊二看,熊二看了一眼轉過頭去。光頭強又把西瓜劃了四份,熊二一看急了:“為什么四分之一比三分之一少呢?你騙我,光頭強。”光頭強給熊大和熊二講了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切分原理和方法,并把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教給它們。通過這個故事,實現了綜合實踐的教學目的,讓學生掌握和學習知識的方法變得有趣了很多,既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又能達到教學目的。
三、調整綜合與實踐課程資源,優化教學過程
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在課堂上開展綜合實踐教學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結合教學內容,掌握學情,結合綜合與實踐課的最終目標,把生活與知識結合起來,吸引學生參與,才能慢慢培養其興趣,增長其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整合綜合與實踐的資源,并調動家長,與家長配合,讓家長幫助學生完成課下的實踐練習任務,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比如,在學習統計表的時候,讓學生與家長一起去購置生活用品,了解家里的收入和支出情況等。這些生活情景中有數學知識的實踐運用,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激發學生對綜合與實踐課的興趣,優化教學過程,使教學更有效。
總之,對素質教育來說,綜合與實踐不但是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也是開發和啟迪學生智慧的主要手段。作為小學數學教師,結合實踐目標,在內容規劃中融入生活,結合生活,既能活化內容、激發學生興趣,又能實現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張珍晨.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8(26):157.
[2]魏小艷.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課堂師生有效互動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8(10):136.
注:本文系甘肅省蘭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學個人課題“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在課堂互動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