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萍?許曉東
摘 要:近幾年,電子商務在我國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國內貿易的發展,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需求大,培養與社會發展對路的電子商務人才是高校的當務之急,而校企合作為一個培養適銷對路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本文就目前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從而構建就業導向下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新模式。
關鍵詞:就業導向;電子商務;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在早些年,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學生就業報告里面,電子商務專業的就業率及薪資水平比較低,在2011-2012年,電子商務專業都為紅牌專業,可是根據國內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還是很大。根據國內電商人力資源需求數據顯示,預計未來十年電商人才缺口將持續擴大,2020 年缺口將達400 萬人。一方面,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大,但另一方面,學生的就業率和薪資水平不高,電商人才供需不平衡。為此,本文著力在校企合作的視野下,探索以提升學生就業率為目的的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1 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的現狀
近幾年隨著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很多高職學校都開設了相關的專業,在該專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校企合作融合度不高,人才培養方向不明確,課程設置單一等問題。
1.1 校企合作融合度不高
在校企合作班級里的學生,以后不一定在校企合作的企業里就業。但是,目前電子商務專業的校企合作模式,基本停留在以企業招生為名,以單純的工種培養進行校企合作,沒有深入挖掘學生就業需求,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的技能單一,學生到了企業也不一定會從事實訓期間的崗位工作,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全面的學習,也不利于企業發揮學生不同的優勢和迅速配備崗位。
1.2 人才培養方向不明確,學生定位模糊
電子商務是一門新興的專業,各高校處于對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期。正因為如此,很多高校開設該專業沒有足夠的基礎,缺乏對該專業的調研和設計,教學內容和崗位需求脫節等,導致對學生人才培養方向不明確,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和就業,最終出現學生就業率低、薪資水平不高。
1.3 學校的課程和師資不匹配
由于電子商務專業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高,學校需開設較全面的課程和優越的師資力量去適應人才需求。然而,實際上,大部分的高校開設的課程不合理,課程之間結合不緊密,出現斷層,上課的模式和內容的單一導致學生學習效率差,實踐性不強。此外,校企合作的方式和課程結合不緊密,師資力量大部分是從現有的教師培養,較少專業的電子商務教師,基礎較差。總而言之,課程設置不合理和師資力量不均衡影響了人才培養的有效性。
2 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基于上述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的現狀分析,電子商務專業與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明顯。
校企合作針對當前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實施具有現實價值意義,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高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課程設置欠佳等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2.1 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傳統的教學更多注重學生的理論學習,或者是部分的實踐操作,實踐性不夠,存在一定局限性。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具有豐富資源和發展空間的實踐場所,對學生的理論知識進行優化,開闊學生的視野,最大的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快學生角色的轉換,加速學生步入工作崗位,最終提升市場需求的能力。
2.2 對校、企、生三方共同發展的促進
校企合作是一項對企業和高校都有利的人才培養模式。一方面,校企合作為校企雙方打開了一條教育發展的新路,學校可以第一時間了解當前電子商務領域的信息,這對于學校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有很大的好處。另一方面,企業通過與學校合作,減少了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創新了用人的途徑,更好地培養了高級技能人才。第三,作為一種新興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雙方能夠更快的為電商學生提供就業渠道,解決學生就業難問題,解決企業用人荒問題,達成校、企、生三方共贏的局面。
2.3 對企業人才需求的滿足
企業在招收人才的時候,往往更注重能盡快為企業產生效益的人才,而校企合作里的學生,是在大學里最大限度的適應企業用人標準的人才,企業方會傾向于在校企合作的班級里招賢納士。作為高校無法正常滿足人才培養的專業,企業方更希望通過與學校合作的形式,培養為社會所用的人才,這樣也就節約了企業選擇優秀人才的成本,確保企業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招收到企業需要的人才。
2.4 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
贛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的“南大門”。贛州市不僅是內地通向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也是溝通長江和華南經濟區的紐帶,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贛州現正大力實施主攻工業戰略,加快推進“兩城兩谷兩帶”建設,經濟取得了快速發展。與此同時,贛州人才需求進一步加大,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對接贛州區域經濟發展是解決贛州經濟發展中人才匱乏的重要途徑之一,而校企合作能夠最有效地培養和輸送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
3 以就業為導向的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的模式
3.1 明確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較快速對接市場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徑。高校必須積極探索校企合作途徑,促進高校專業建設,加強校外專家參與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方案的建設。在方案設計方案,雖然校企合作需要根據市場需求來設計培養方案,但是不能忽視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在設計方案時,也要注重學生全面能力的提升。
3.2 強化師資力量
為了讓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取得最大成效,高校需要強化師資力量,這里從兩方面來探討。一是學校自身的師資力量。高校教師的優勢在于理論知識豐富,缺點在于實踐經驗少。為了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學校可以分批派遣教師多到企業進行鍛煉,加強教師的實戰經驗。二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企業中的電子商務專家是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通過與企業的人員合作,將企業的實踐經驗傳授給學生,學生可以更貼切、多渠道、多層次地學習電子商務知識。為此,學校教師資源和社會資源有效結合,可以將理論和實踐經驗進行互補,從而提升學生的積極性。
3.3 創建實訓基地
要充分實現校企合作,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創建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實現資源共享。通過創建實訓基地,將學校現有資源和新資源結合,學生的實踐環節得到了硬件保障。在創建實訓基地過程中,應注意,一是要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主導,提供適用于學生專業技能的實訓環境。二是注意實訓基地的布局。創建電子商務專業相關的實訓基地,應包括店鋪運營實訓室、店鋪美工實訓室等專業技能相關的場地。三是結合市場需求增設實訓基地。當前抖音、淘寶等直播火熱,這些平臺的電子商務交易頻繁且高效,實訓基地可以創建主播室供學生進行電子商務平臺的實踐。四是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通過與電商企業合作,利用企業現有的基地供學生實訓。
3.4 采取訂單人才培養模式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和企業深度合作的形式。這種模式一方面可以保證學生迅速的解決就業問題,提高學校的就業率,另一方面可以節省企業人才培養的成本,能讓人才最快的投入到生產中,也能讓企業對培養的學生進行合理的崗位分配,揚長避短。第三方面,校企合作為學校提供了資金、實習實訓場地、改善了辦學條件等,能夠促進學校的發展。
總而言之,對以就業為導向的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究,可以克服學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中出現的諸如師資力量不夠、課程設置不合理、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等弊端,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以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為導向,兼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有效形成校、企、生三方共贏的局面,從而滿足我國互聯網時代下,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戴明華.基于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物流科技》.2018.
[2] 楊南.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研究 [J]. 科技經濟導刊 ,2019,27(15):172.
[3] 易丹.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情況調查與分析.[J]. 電子商務,2012(4):88-89.
[4] 王國玲. 淺析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施 [J]. 教育與職業 ,2013(3):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