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潔
摘要:任務型教學法主張教師把教學內容設計成接近或類似真實生活場景的一個個任務,讓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學習語言。這種方法已逐漸被應用于對外漢語教學領域。本文以北京語言大學初級口語示范課為例,分析該教學法在對外漢語初級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對外漢語;口語教學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定義
關于任務型教學法的定義,筆者采用程曉堂的定義“所謂任務型語言教學,就是一種基于任務或以任務為基礎的語言教學途徑,也有人稱之為任務型教學法”[1]。聯系對外漢語口語教學,即教師設計一些接近或類似于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學生運用口語知識并通過交際來完成任務,達到交際目的并學會和應用知識。
二、任務型教學法在對外漢語初級口語教學中的應用案例分析
對外漢語初級口語課是要讓學生盡量運用目的語說話,能夠與人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在課堂學習中,不僅要求學生在教師設置的情景下讀懂和理解課文,更重要的是還要讓學生在類似的真實情景下能夠運用課堂所學知識進行真正的交際。在該案例中,教師在課堂導入、生詞教學及練習等各環節都設置了多種多樣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掌握了日常生活中的可能用到的話語。
(一)課堂導入環節
課堂導入環節的任務設置形式多樣,趣味性強。例如:
師:第三個地方,看看你們知道不知道,(舉起圖片)這是哪?
生:哈爾濱。
師:對,哈爾濱。為什么知道是哈爾濱?這是什么?
生:冰燈。
師:對,很漂亮,是不是?除了冰燈我還有呢。看看這是什么?
生:冰雕。
師:對了,冰雕。(老師正音diao)那哈爾濱在哪?生1舉手。
生1到黑板前指出哈爾濱的位置并將圖片貼在地圖上。
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展示的圖片上的風景(冰燈和冰雕)非常具有代表性,讓學生能很快完成“辨認城市”的任務,并且該堂課要學習的課文中便包含哈爾濱這個城市,這樣可以讓學生提前熟悉課文中出現的地名以及該地有名的風景,為講解生詞和課文做鋪墊。教師還設置了交流個人經歷任務(讓學生介紹自己旅行過的地方)。老師讓單個學生分享他們旅行的故事能引起全體學生注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問:“成都有什么好玩的?”“你在天津吃了什么?”這些都是為了引導、啟發學生說一些完整的句子,在師生對話中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這些做法都符合“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和互動性原則。從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中可以看出,教師非常了解學生的性格,與學生相處融洽,懂得如何引導學生完成任務,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二)生詞教學環節
在示范課視頻中,教師生詞教學的順序是先認讀生詞再講解生詞,在認讀生詞時,教師通過示范領讀、學生跟讀等多種方式來教學生認讀生詞。在講解生詞時,為了能夠讓學生理解生詞的用法,教師設置了很多情景,如提問學生“看一看老師的衣服。肥不肥/長不長?”來引出“正好”一詞。同時教師也設置了一些“任務”來講解生詞。如在講“具體”這個詞時對話如下:
師:剛剛有同學說去上海旅行過,上海好玩嗎?
生:好玩!
師:怎么好玩呢?請你說具體一點。
生:新天地有很好的飯館。
再如教師在講生詞“機會”時對話如下:
師:現在你想請我吃飯。我說“哎呀,真對不起,今天我有事,我不能跟你一起去吃飯。”你可以說“沒關系,以后······”
師生:以后有機會再一起吃飯。
上述兩例一是學生的親身經歷,二是教師設置的貼合學生實際的情境,教師設置這些任務是為了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能夠理解生詞的用法,引導學生說完整的句子來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并期望學生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完成交際任務。在學習生詞過程中,老師利用多種媒介來教學,如地圖、圖片、PPT、實物(芒果、火龍果、衣服)等,向學生輸入的材料都來源于真實生活,履行任務的情景也貼近真實生活,使他們在課堂上使用的語言和技能在真實生活中能同樣得到有效應用。
(三)練習環節
該堂示范課在練習環節設置的任務豐富多樣。有復述課文、對話練習等。教師設置的復述課文的方式較多:第一,讓學生把書關上,看著PPT上老師給出的提示語復述課文內容;第二,每個學生說一句話,以接力的方式復述課文內容;第三,讓學生兩人一組進行角色扮演復述課文內容并讓學生上臺展示,師生一起聽學生復述課文。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將課文內容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可以更好地理解記憶課文內容。同時有的任務是在合作中完成的,不僅可以操練知識,使學生相互促進,而且可以使課堂氣氛更活躍,師生關系更融洽。
在對話練習環節,教師設置了兩項任務:第一,教師讓學生兩人一組制定自己的旅行計劃,一個學生說自己寒假想去哪旅行,另一個學生給出不同的建議。這項任務是在模擬真實情境,要求學生做完整的語篇練習,任務難度逐步提升,做到了循序漸進。第二,教師請了一個學生上臺,讓她說出自己的旅行計劃,下面的學生給她提建議。這些任務都比較清晰明確,難度也適中,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性強。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在課上表現積極,學生在完成了教師設置的一系列任務之后,能用中文準確流利地表達與旅行相關的交際話題,包括交通方式的選擇、旅行計劃的制定等。這表明該教學法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創造性以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方面有著較好的應用效果。
三、結語
任務型教學法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完成交際任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本文所展示的教學案例及分析只是任務型教學法在對外漢語初級口語教學運用的案例之一,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會主動地去思考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積極地習得漢語。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其主體性,采用形式多樣,種類各異的任務調動其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程曉堂.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敏.任務型教學法的任務在初級漢語口語課中的設置——以北京語言大學初級口語示范課為例[J].求知導刊,2015(0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