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金偉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推行,現代教學中不再以讓學生掌握知識為主要目的,更加注重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獲得與之相應的能力,基于這樣的理念,核心素養的提出被廣泛認可。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借助數學實踐運用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讓學生有效掌握知識,還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方式延伸了數學課程的育人價值,體現了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理念。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的學科特點,對于學生的思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但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身心發展限制,對于抽象的數學知識難以進行有效的理解,也影響了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這樣的現狀要求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培養目標,制訂出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獲得相應的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建立有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長期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培養下,擁有核心素養,最終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一、 初中數學核心素養概述
對于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而言,核心素養培養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其涉及的面和內容較為寬泛,總結起來主要是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需要具備的綜合性能力。主要有相應的品格和關鍵能力組成,品格包括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擁有聯系、語言、綜合、反思的數學學習品質;而關鍵能力則包括了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和推理能力等。初中階段是學生培養核心素養的關鍵時期,學生通過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運用數學思想看待問題,用數學思維分析問題,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體現了數學學科對于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初中階段的數學核心素養有其自身獨有的特征,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綜合性。要求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掌握基礎知識、擁有基本能力、培養基本思想;二是學科性。數學的核心素養培養體現出了數學的學科特性和屬性,鑒于數學學科特點和思維密切相關,數學學科的知識技能蘊含著與之密切相關的數學品質和關鍵能力;三是關鍵性,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當具備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教師的教學設計和實施,都需要把握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狀況;四是持久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終身受益的品質和能力,讓學生在今后走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運用數學的核心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制訂教學策略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培養,才能更好地使學生具有核心素養。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圖形中具有的內涵,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數學現象,教師在制定教學策略的過程中要把握好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能夠充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眼前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在運用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學習時,要將教育措施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通過知識的學習,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觀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觀察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將數學問題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培養數學思維。
人教版初中數學“三角形”相關知識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網絡資源,下載了搭積木游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利用多媒體進行切割和積木堆砌,讓學生體驗在不同的切割方式和對齊方式形成了不同三角形,同時結合本節課的課程,學習三角形的相應特征,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感受到幾何圖形的變化,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促進了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從而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二)制定生活化的教學策略
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過程中,教師要將數學理念融入數學課堂,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知識,并且培養數學思維。在對學生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制定生活化的教學策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理解相應的知識點,并且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情境,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形成數學品格的同時掌握相應的關鍵能力。
以人教版初中數學“一元二次方程”相關知識點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判別一元二次方根,提升數學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假設你現在要去銀行存錢,如果將手頭的2000元按照一年定期的方式存入,到期后取出1000元用于購物,剩下1000元和利息以同樣的方式存入銀行,在此期間兩年內銀行的利率沒有發生變化,最終你得到了本金和利息,一共1320元,那么你能計算出這種存款方式的年利率是多少嗎?”,到銀行存錢的生活情境是大多數學生所熟悉的,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學習,并且掌握知識,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品德與關鍵能力。
(三)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在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也是重要內容。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局限性,導致他們在探究過程中容易陷入思維定式。針對學生這樣的身心發展規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長處,通過小組交流活動,產生思維的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中,能夠對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和學生實現有效的交流互動,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使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過程中,教師要保證學生的合作項目是具有啟發性的,并且保證探究內容是開放性的,只有開放性的內容才能激發學生不斷進行探討,還要保證小組的搭配,按照相應的原則,確保每一個小組內都能達到優勢互補。
以人教版初中數學“整式的加減”相關知識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了分組,然后出示了如圖所示的圖形,讓學生探究圖中的第n個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在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首先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擺出了1個、2個、3個、4個三角形構成的圖形,然后讓學生動手實踐,親自動手操作,并且與小組內的成員展開交流,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抽象能力,在和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從火柴棍的根數與三角形的個數之間的關系出發進行思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