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霞
【摘?要】轉化思想作為一般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轉化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不斷訓練,不斷培養。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積極探索和總結,以期促進學生轉化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本文簡要探討了三點小學數學教學中轉化思想的培養策略,即挖掘教材,深入淺出,培養意識;對比辨析,總結歸納,形成習慣;引導拓展,實踐應用,鍛煉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轉化思想;培養策略
轉化思想作為一般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轉化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我們教師不斷訓練,不斷培養。本文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基于教學思考與體會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地培養學生轉化思想提出了幾點策略性意見,希望與相關教育者商榷。
一、挖掘教材,深入淺出,培養意識
教材作為數學知識的基本載體,蘊含著包括轉化思想在內的多種數學思想,深入挖掘教材并輔之以深入淺出的講解是培養學生轉化意識的基本途徑。對于教師而言,日常教學不能滿足于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與技能,還要使學生體會知識技能背后蘊含的數學思想。轉化思想是常見的一種數學思想,是攻克各種復雜問題的法寶之一。教材中很多知識的呈現過程即蘊含著轉化思想,特別是幾何圖形的轉化。例如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教材中采取的思路為:把一個圓分成16等份,而后將16個小扇形交叉拼湊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假若把一個圓分成無數等份,則所得到的無數等份均為小扇形,這些小扇形的每一個也就非常的“細小”。此時,由這些“細小”的小扇形拼湊成的平行四邊形就越來越接近長方形,長方形的底邊極限接近于一條直的線段,這條線段的長度就是圓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邊則會無限趨近于垂直的高h,而高h就是圓的半徑r,這樣,求圓的面積就轉化為求長方形的面積。如上就是一個利用轉化思想來解決問題的較典型的例子,在“圖形與幾何”領域中講解類似的面積公式或體積公式時,教師把隱含在其中的轉化思想加以揭示和滲透,讓學生體會運用轉化思想解決問題的樂趣,并對轉化過程形成較深的體會和感悟。
二、對比辨析,總結歸納,形成習慣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各部分知識有著緊密的聯系,后面的知識往往是前面知識的延伸和發展。數學教學重在把握住知識間的聯系,設法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上架起溝通新知的橋梁。鑒于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基于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而對比辨析,總結歸納,從而將新問題轉化為熟悉的問題最終加以解決。當學生有了這樣的習慣,經常通過對比辨析和總結歸納獲取轉化的經驗,則其轉化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也就水到渠成。例如在學習長方形面積時,首先以圖片形式出示一個問題:桌面上放著16行22列的雞蛋,則一共有多少個雞蛋?該問題既是兩位數乘法的復習,同時也是研究長方形面積公式的一種引導和鋪墊。待學生解答了這一問題,對其進行適當地轉化,即把雞蛋換成小正方形,這時由小正方形緊密拼湊成的16行22列的圖形就是一個長方形;如果計算圖形由幾個正方形拼成,就轉化成行列間的問題,只需列式16×22計算即可;如果假設正方形的面積為1平方厘米,則這就是一個16厘米×22厘米的長方形,此時長方形的面積公式也就呼之欲出了。
三、引導拓展,實踐應用,鍛煉能力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內容價值的核心體現,它指引著人們用數學的眼光、數學的方法去透視事物、提出概念、解決問題。在培養學生轉化思想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引導拓展,讓學生在實踐應用中鍛煉解決問題能力。新課標把“系統而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嘗試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可以理解的簡單形式,采用生動有趣的實例呈現出來”作為一大目標,而“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就是很好的載體。在“數學廣角”的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巧妙利用此部分內容來培養學生的轉化意識。例如《搭配》中“2件上衣搭配3件褲子,可以有多少種搭配方法?”在數字較小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列舉法將每種搭配方法列舉出來。數字較大時則應該用直觀的樹狀圖來解決,即用A和B表示上衣,用C、D、E表示褲子,然后對不同類的衣服進行連線,這樣就能比較容易地算出共有6種搭配方法。當數字更大時,按照這個思路把抽象的問題轉化為直觀問題,具體為先選上衣,然后選擇褲子,當2件上衣3件褲子時,就是2×3=6種,則數目較大時在此基礎上進行遷移也就可以輕松解決問題。
如上所述,本文簡要探討了三點小學數學教學中轉化思想的培養策略,即挖掘教材,深入淺出,培養意識;對比辨析,總結歸納,形成習慣;引導拓展,實踐應用,鍛煉能力。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積極探索和總結,以期促進學生轉化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桂鳳.小學數學教學滲透轉化思想“三途徑”[J].學園,2017(26).
[2]唐榮華.小學數學教學中轉化思想的滲透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