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振仲
【摘要】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培養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文針對中高年級學生的特點,總結了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策略,以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助力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中高年級;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小學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積極開展各種自主學習活動,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中高年級的小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學習主動性和自控力,在良好的學習氛圍熏陶下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積極主動參與數學學習。因此,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督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使學生愛上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和滿足感。
數學知識之間擁有十分緊密的聯系,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自主預習的習慣,主動去了解數學知識的脈絡結構,積極建構自身的數學知識體系。教師應幫助學生做好課前預習的學習計劃,指導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進行系統性的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并非完全讓學生自顧自學習,而是要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究。教師要做好學生預習情況的檢查,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了解學生預習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為學生答疑解惑,并進行心理上的疏導和幫扶,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良好心態。中高年級學生往往更加渴望他人的肯定和鼓勵,教師要顧及學生的自尊心和信心,對學生的檢查和考評要以激勵為主,而不能讓數學成為學生的學習障礙甚至心中的夢魘。
二、創設趣味的數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授課、學生聽課的傳統方式難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可能導致學生習慣于被動的接受式學習。因此,在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趣味性的數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著學生進行數學內容的深入思考,在輕松愉悅的學習體驗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例如,在學習軸對稱知識時,可以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直觀展示軸對稱的圖形,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思考生活中存在哪些軸對稱圖形,讓學生用紙板等材料制作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為學生創建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平臺,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維,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鍛煉和培養。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不能限制學生的自主意識,而是要借助形式豐富多樣的數學情境,引導學生的思維和個性發展,在自主探究活動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對于中高年級學生而言,他們的數學基礎相對牢固,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不斷強化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三、設置適合的數學問題
在數學教學中,如果我們僅僅用表面的趣味性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真正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缺乏積極的腦力勞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無從談起。因此,只有以問題為導向,合理設疑,才能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引導學生積極發現問題、深入思考問題、善于提出問題,最終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梯形面積的計算時,可以結合學生已經掌握的三角形面積計算和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知識,讓學生思考如何利用已經學過的數學知識計算梯形面積。學生可以將兩個相同的梯形組合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也可以將一個梯形轉變為兩個三角形,還可以將一個梯形轉變為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通過圖形的拼接和轉化,讓學生自主思考和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適時、適度設置數學問題,要尊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規律,以問題為導向,為學生提供反復嘗試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可以在新授知識與已掌握知識之間適時設置數學問題,尤其在重難點知識上設置的認知沖突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促使學生自主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探求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和規律,完善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需要注意數學問題的設置要適度,不能脫離于教材,也不能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難度要適宜,讓大多數學生有思考的余地。
四、開展多元的探究活動
中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依賴于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還需要發揮學生集體學習的作用,以多元化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在思維的碰撞中發展完善自我。一方面,教師應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需求等情況,為學生設計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活動,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對于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反復推導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加深對數學概念、原理、公式等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于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指導學生通過習題訓練,增強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另一方面,教師應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開展多種多樣的合作學習活動。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例如在“和與積的奇偶性”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為何奇數和奇數相加為偶數,奇數和奇數相乘為何依然為奇數。學生的思維并不足夠成熟,正適合以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各抒己見,集思廣益,讓每個學生都能接觸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和理解方法,讓課堂充滿生機活力。
在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學生間的溝通協作。自主學習能力,既需要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需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不能固步自封,閉門造車,而是要與教師和同學多交流,這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可以經常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互相幫助,共同成長。
在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和充足的空間,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杜建英.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0(12):28-29.
[2]陳建選.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20(0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