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燕
【摘 要】本文基于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學習現狀,對創新計算機專業上機實踐課堂環節進行初步探討,提出激活學生學習的創新思路,嘗試設計啟動、互動、促動、主動等多樣化上機實踐教學,為學生提供學習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關鍵詞】中職學校 計算機專業 上機實踐課 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6-0091-02
計算機上機實踐課堂是計算機專業課程的一個重要環節,以往的教學都是以演示、實訓為主。過多的演示、單一的技能實訓教學,讓學生聽得乏味、厭倦。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積極參與技能實訓中,筆者嘗試設計啟動、互動、促動、主動等多樣化上機實踐教學,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啟動——設計“小主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根本動力所在,是創新的源泉。“興趣—啟動”是優化課堂教學的第一任務。學生感興趣,學習熱情就會高漲、注意力就會集中,此刻的思維也最容易接受技能的訓練,有利于提高實踐能力。教師在學生樂學、好學的前提下,更有教學激情,師生配合度越高,學習氛圍越好。課堂最理想的狀態是:課堂未始,教師準備充分,學生興趣已濃;課堂進行時,學生興正濃,教師樂在其中;課堂結束,學生興猶濃,教師樂開懷。為達到這樣的教學興奮點,嘗試啟動有趣的上機實踐教學課堂。
(一)原創動漫角色放置首課,導入課程
為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活學生的“興奮點”,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作熱情,筆者在上機實踐課堂中結合課程知識點、創設“有新意”的點子設置任務,促使學生創新思維真正“動”起來。如《flash動畫制作》的首課,筆者并沒有給學生講解動畫制作的工作流程、行業領域、基礎知識和軟件結構等,而是先拋出一個作業:結合農業職業學校的特點、所學計算機專業和學校的實際等,利用繪圖軟件,繪制一個“小主人”動漫形象。形象可以是人物、動物、植物,人人參與,最后投票選出一個形象作為專業課程的“小主人”。入選的學生作品,可以獲得獎勵,頒發“入選”證書。在日常教學中,可以把這個“小主人”帶到動漫課堂,制作成微課或PPT貫穿課堂。正因為有了激勵,學生個個神采飛揚、興致勃勃地參與設計,最終上交了一大批原創動畫作品。筆者把學生設計的原創作品一一展示,并讓他們說出設計意圖。“我設計的小主人名叫計計,計算機的計,鼠標的外形,藍色代表科技。”“我的小主人是小洋蔥。我們學校是農校,農字當頭,采用洋蔥的形象。”在興致濃厚的情況下,有聲有色地實現了動漫課程技能的提升。動畫制作這一門課程,重點內容都是由教師提前錄制好聲音、定制好動畫,由動漫小主人帶學生進入課堂。學生看著自己設計的作品,非常有成就感,更加樂學好學。
(二)活用“小組長”角色,傳授新知
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模仿樣片制作的學習方式,缺乏主動性和創新性。筆者通過大膽嘗試,多渠道探索上機實踐教學活動,進行個性化教學;創造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自主學習,學會自我生存、團結合作、共同發展。在計算機上機實踐課上,筆者活用“小組長”角色,讓學生在技能實訓中通過自主操作,分組探討、共同討論,小組長及時匯報、及時反饋,綜合總結。在這樣輕松的學習環境中,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積極思考,主動動手操作,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做法是:將整個班的學生分組,按機位號順序每個縱向為一組,一共六組,每個小組由若干人組成,學生推定一名小組長,或者由超星隨機抽號輪流擔當小組長,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引導者和協調者,只要設置任務即可,學生變成課堂的主角,進行講、練、評。通過項目教學任務,對“小組長”這個角色要及時進行鼓勵,比如給作業加分,必要時給予實質獎勵。
當然,有一部分學生可能膽子太小、動作較慢導致有些作業沒有完成,或者完成得不好,他們不喜歡這樣一種鼓勵方式。筆者請“小組長”幫忙,在小組長的幫助下,他們能夠把沒有完成的部分補上,也給這一部分學生適當的鼓勵,激勵其努力學習。通過“小組長”這個角色互助教學,學生在自由、輕松、平等的環境中進行交流、互動、學習,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得到的機會更多;“小組長”輔導“組員”,“組員”不但強化鞏固所學知識,還可以獲得學習成就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組員”在“小組長”手把手式的帶領、輔導下,逐步解決學習難點、疑惑點,掌握新知。
二、互動——線上線下結合
教師要關愛學生、呵護學生,形成互動關系,把“主角”的身份交給學生,撬開他們思維的大門,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如脫韁之野馬,縱橫馳騁。根據學生的主角地位,設置線上、線下充分討論、共同探討環節。教師有目的地下放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目標和學習任務,暢談自己的設想、做法、經驗。
首先是互動—— 趣味線下活動。課堂的有效互動,是教學的中心環節,關鍵是教師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為學生創設自由、輕松、融洽的學習氛圍。比如筆者在《Flash動畫制作》教學時就問學生:“你們欣賞過什么經典的動畫作品?知道這些動畫作品是運用什么原理制作出來的嗎?”學生各抒己見之后,充分理解了動畫就是利用人有視覺暫留的原理以較快的速度播放靜態圖片產生的。筆者順勢引入Flash動畫制作教學原理。在齒輪設計這一課中,引導學生討論:一是設計齒輪的齒孔時,利用什么技巧讓齒孔旋轉?物體的立體感是通過調色、排序、光影等技法表現的。在學生完成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并且完成的可能不止一個,一起給予表揚,必要時給予實質獎勵。二是怎樣才能設計出形狀新穎的齒孔?三是如何在作品面上插入文字寫上設計說明?帶著這三個問題進行設計,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解決了這三個問題,進行齒輪設計的時候就會很順利。
此外,教師要善于做學生的引路人。在課堂上,教師要在適當的時間,通過創設適宜的情境加以適當地引導,指導學生學習。在學生進行Flash動畫制作遮罩綜合實例時,遮罩的原理比較難理解,可以通過欣賞歌曲《白龍馬》《雪》,讓學生尋找遮罩在哪里,有遮罩與不遮罩的動畫有什么不同?那怎么去設置遮罩呢?筆者帶著學生一起動手實踐,把課前準備好的紙比喻成透明的圖層,剪下一個圓形的洞,把白紙層比喻為遮罩層,圓形的洞就好像是遮罩的形狀,讓學生真實地感受遮罩的原理。
當學生制作完成一個技能作品時,筆者會設置一個匯報學習成果、人人參與的討論會。讓學生分組討論,互相點評作品。對一些做得不好的作品,引導學生主動探討和大膽質疑,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是互動—— 線上學習,作為計算機專業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網絡等資源,以趣激學,巧教樂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線上互動,提供下放任務單(如超星平臺的使用),利用平臺可以設置點名、簽到、課后作業布置、討論作業、上傳預習題、微課、評分等功能,給學生量化加分管理,學生只要通過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教師開通微信、QQ等資源和學生互動,而校園網站展示學生的作品,給學生點評。
三、促動——技能比賽
高中有高考,中職有技能大賽,技能競賽題目均來自學生現實中的問題,“以賽促學”。學生通過技能競賽,掌握關鍵技能進一步增強其學習斗志,調動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在數字影音后期制作教學過程中,筆者一直以比賽貫穿始終。在數字影視后期制作基礎教學階段,每講完一個實例就立刻要求學生進行操作、練習,看誰先完成,對前十名的學生給予表揚;再讓這十名學生各負責一個小組,教會本組成員,小組和小組之間也進行比賽,看哪一名學生能在前面學生操作的基礎上,靈活應變,舉一反三地制作出不一樣的作品。班級和班級之間也進行PK,比一比哪一個班展示的作品最多、創意最佳、制作效果最好。
平時生活中要求學生多看影視廣告、宣傳片比賽作品,學會從別人的作品中吸取優點。做到人人參賽,把命題融入課堂,錄制、拍攝、制作成比賽作品,抽出優秀的作品參加全區、全國“文明風采”大賽。以賽促學,活學活用,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主動——專業社團
自2008年中職學生開始參加技能比賽以來,筆者所在學校一直探索如何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在教務科的帶領下,探索一條適合本校的新路徑。以學生的某一方向為興趣發展的專業技能類社團,稱為專業社團,由教務科直接管理,為各個專業技能競賽提供人選。計算機數字影視、企業網、園林、CAD、牧醫、機電一體化、汽車、舞蹈、繪畫等專業社團學生通過各種技能比賽活動,學到了專業技能,獲得了榮譽,效果顯著。
為了更好地促進專業型社團活動的發展,社團培訓實施“三自主”。第一個自主是學生自主選擇上課教師,自主選擇課程模式,選擇自己適宜的上課時間。甚至可以當作一門選修課開設,給予兩個學分。第二個自主是教師可以利用線上線下互動平臺,根據學生上交的作業,進行量化管理,實現三互動即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課上與課下的互動,以及課堂教學現場與網絡之間的互動。由于課堂的時間有限,教師可充分利用零碎的時間,在超星、釘釘、微信等APP線上平臺上傳視頻、微課、課件等資源讓學生自主掌握學習時間。比如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所有的學生沒法正常返校,各專業社團的負責老師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賽、停課不停教,繼續在線上與學生互動,讓被困在家的學生繼續學習,實現了云課堂。第三個自主是以學生自治為主,課余興趣的訓練自治、課余技能競賽自治。學生只要在家,隨時隨地都能接受任務,自主安排學習時間。通過這種靈活有效的培訓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激發每名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發揮自身的特長,在習得相關知識內容的同時,促進專業社團的進一步發展。
通過“啟動—互動—促動—主動”的多樣化上機實踐課,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突破了原來課堂的沉悶,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志軍.“小教師”角色有效培養計算機技能的新思路[J]. 職業教育研究,2012(11).
[2]宓娟.論課堂的創新教育[J].成功(教育),2007(11).
[3]江惠華.互動式教學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的運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0).
[4]劉冉.淺談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教學[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9(9).
【作者簡介】黎 燕(1981— ),女,廣西浦北人,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設計及美術教學。
(責編 李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