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理念的逐漸深入推廣,初中數學教學進行了一定的改革,以往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充分滿足當前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還需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初中數學作為一個過渡階段,直接對學生未來的學習產生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利用有效的方法,培養出學生的核心素養,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本文通過介紹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提出初中數學教學現狀,進一步探討了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新課改的背景下,培養初中數學核心素養成為了教學深化改革,建立起高效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以往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固定不變的教學方法無法實現教學活動,學生被動學習,直接削弱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堅持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創新教學方法,開拓教學范圍,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推動學生展開學習,促使學生全方位發展。因此,下面探討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變得比較重要。
一、 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現如今,國家的發展越來越需要高素質人才,傳統應試教育背景之下所培養出的人才,已經不能滿足國家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他們發展成為國家所需的人才。與此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助于轉變數學教學模式。為了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初中數學教師要及時轉變原本的教學理念,把自己的教學方法與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創新出適用于學生們的教學模式。因此,從初中時期就要從多個方面著手,利用有效手段,給學生提供培養核心素養的環境。
二、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依然有許多初中數學教師常用單一的教學方法。針對每一個問題,初中數學教師都利用重復多次講解的方法來教學,即便是部分學生不能理解的抽象問題,在教師心中,只要多次反復進行講解,學生就能夠理解這些知識,教師把教育的重點放到了學生記憶知識點上,而并不是理解知識點上。此種單一教學方法的使用,讓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匱乏,學生參與課堂積極性不高。長久下去會讓學生失去學習初中數學的興趣,這就成為了導致初中數學教學效率下降,無法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原因。
(二)教學模式落后
目前,有的初中數學教師始終并未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管是在準備課堂教學階段,還是設計教學流程階段,都是由教師統一安排,學生只需要被動的學習就可以??墒?,此種教學方法不僅不能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還會限制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學習這方面,教師對學生來講僅僅是一個輔助者,教師需要帶著學生學習新知識,而并非是將知識灌入到學生的腦中。
三、 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加強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
初中數學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提高數學核心素養,就一定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學生在數學學習當中,一定會碰到相似的內容,這些相似的知識點,如果讓學生集中起來進行學習,那么會變得簡單易懂。如果學生在課下能夠及時進行歸納總結,自己獨立找到這些知識點,那么將會更好的深化學生的印象。另外,通過歸納獲得的知識總結,讓學生看到這部分知識點后,立刻就能夠聯想到有關的題目,從而讓學生在以后碰到相似的題目時就能夠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點。這就是數學思想的產生,學生可以從一個角度來對問題進行思考,就是掌握了這種數學思想。因此,教師要教育學生進行歸納總結,總結每一次考試中的錯誤題目,總結出每一次考試當中自己未能想到的方向,經過一段時間之后,進行歸納,找到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學生在這些聯系之中找到相同點,熟練對數學問題進行解決,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培養出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二)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初中數學學習當中,學生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與推理能力,不然難以學好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這與學生的自身素質有緊密的關系,也與教師努力培養密切相關。不管學生邏輯推理能力處在哪一種水平上,教師都要緊緊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培養學生的這方面的能力。首先,要加強學生學習數學的嚴謹性,數學作為一門客觀性較強的科目,單純憑借想象,將會讓數學失去嚴謹性。因此,一定要讓學生在思考當中培養出嚴謹認真的習慣,也許運算就差一點,步驟就少一步,思考中也只差一個細節,恰巧是這些小小的不認真,導致學生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其次,提高學生分類與歸納的能力。學習數學并不提倡采用題海戰術,可高效的練習必不可少。學生要經過高效的練習才能夠提高能力,深刻認識數學知識點。經過高效練習,學生要整理自己在練習中的錯誤,找到自己學習數學的不足,進而及時進行彌補。
(三)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
數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靈活應用。為了更好的培養出學生實踐應用和數學建模能力,初中數學教師要從教學內容入手,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利用生活當中的案例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此同時,學生在實踐中數學建模能力還是對學生學習數學的程度的一種考核。比如,教師為學生們講解有關“二次函數”這部分的知識點時,教師能夠讓學生利用課堂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投擲鉛球的問題。數學教師能夠給學生們提出如下的問題:“體育館中小明投擲鉛球,假設鉛球距離地面高度是h米,運行時間為t秒,h和t之間的函數解析式為h=4t2+6t+3,那么小球到達最高點距離地面高度是多少呢?”學生們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當中的體育運動投擲鉛球的實際問題,讓學生能夠利用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來理解更加形象的實例,提高學生數學建模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培養學生數學運算能力
初中數學題目當中,部分題目會要求進行檢驗。比如讓學生們檢驗分式方程應用題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讓學生從計算是否合理的角度來進行檢驗,而且還需要讓學生從實際情況出發展開檢驗,促使學生學會從多角度檢驗的技巧。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在將來處理問題時也可以從多個角度來確定自己所獲得的結論的正確性,從而形成踏實的學習態度,更好的培養出數學運算能力。部分的數學題目的計算較為繁雜,部分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會設置一個未知數,可是這個未知數并非就是題目當中的正確答案,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計算,求出未知數,可是并非是題目當中所要求的未知量。大部分學生以及家屬都會把這一現象歸為不認真,實際上并非如此,這主要是由于學生未養成檢驗的良好習慣。因此,初中數學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在做完每一道數學題目寫出最終結果時,應該按照問題進行反復確認,保證自己所解答出來的答案就是問題當中所需要的答案。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表現,深入找到問題所在之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運算能力,進而不斷培養出自身的核心素養。
(五)培養學生直觀想象能力
初中生與小學生相比,已經具有一定的直觀想象能力,為了能夠培養出初中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初中數學教師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慢慢地培養出學生的直觀想象能力。比如,教師給學生們講解有關“因式分解”這部分的知識點時,讓學生展開課前預習,并且數學教師給學生提出一些引導性的問題“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別是什么?這兩種方法的具體解題步驟是什么?”從而帶著學生完成自主預習的任務。學生要帶著這些問題展開預習,從而更好的調動起學生動腦思考的積極性,讓預習的過程變得更具目的性,可以更好地激起學生學習的動力,進而良好的培養出學生的直觀想象能力。在學習完這節課之后,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提出一些具有綜合性的思考題目。如:“提取公因式、公式法分別適用于解決哪一類型的因式分解?”此種綜合性的題目,讓學生能夠在大腦當中快速的回憶、整理所學的數學知識,找到這兩種方法的相同和不同點,了解到在哪一種情形下使用哪一種方法進行解題,從而提高學生直觀想象能力。
(六)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
數據分析就是要利用統計的方法來研究數據當中有價值的信息,展開合理分析以及精準的判斷,從而形成問題結論的整個過程。整個形成的主要過程是收集并且整理相關的數據,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建立起有關問題的模型,分析與推理信息,最終獲得結論。比如在講解有關統計與概率方面的內容時,其核心就是數據分析。不管是統計還是概率,都基于數據,基于對數據進行分析,進行預測的同時,為了讓預測變得更加合理,需要收集更多的數據。比如要選擇一名學生參與數學競賽,如果要全班同學投票選擇一名學生,那么就不具備統計觀念,也非常不合理。若是了解到事前需要對過去的考試成績進行搜集,再通過整理與分析數據,之后選擇一名學生參與到數學競賽當中就非??煽?。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要從下面兩方面考慮:第一,選擇適當的素材;第二要讓學生意識到數據分析的重要作用。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到這些聯系,還需要培養學生有意從統計方面思考問題的思路,讓學生在碰到問題時聯想到使用統計知識來對數據進行分析的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落后的問題,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初中數學教師一定要充分了解到培養學生數學學科素養的重要意義,推動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初中數學教師要課堂教學中加強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數學建模能力、數學運算能力、直觀想象能力、數據分析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而實現數學育人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許曉萍.淺談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科技風,2020(11):87.
[2]許祥君.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20(9):96.
[3]張俊裕.初中數學課堂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45.
[4]景曉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9(28):34.
[5]楊曼,劉俊潔.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9(20):43-44+56.
[6]袁必航.初中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初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1):87.
作者簡介:趙秀燕,山東省青島市,山東省青島第三十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