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強
摘? 要:情境的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數學不再枯燥無味,本文結合實際的教學經驗,探析初中數學情境問題的創設。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情境;創運用;必要性;情境教學;激發;積極性
情境教學方法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在運用這個教學方式的時候還存在著種種誤區,導致情境成了名副其實的“花架子”。
本文結合實際的教學經驗,探析初中數學情境教學的問題及有效對策。
一、現今初中數學情境教學運用過程中存在的誤區
(一)放著課本上現成的情境問題不用,喜歡標新立異。
我們的教材上的一些情境問題設得非常好,貼近生活,有趣味,又緊扣目標問題,簡潔,而有些老師認為這不夠新,又被學生預習過,所以棄而不用,(當然,個別因城鄉差別的除外)而選用其它的生活情境,有時會弄巧成拙。
(二)為了情境而情境,完不成教學任務
案例:講授《余角與補角》這節課的時候,有些老師利用視頻向學生展示桌球游戲,然后引導學生根據桌球運動時產生的角度探索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這個情景似乎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學生看視頻的時候也津津有味,然而整堂課的進程卻很緩慢,教師想盡了各種方法進行引導,才最終得到相關結論,單單是這個引導的環節,就用去了將近30分鐘,教學顯得非常倉促,整節課的教學效果極不理想。
(三)生搬硬套脫離學生實際生活
案例:在教學《全等三角形》的時候,某位老師創設了一個情境:小紅家的一張三角形的桌子破了,兩個破碎的桌面,其中一個只含有一個角,另外一個有兩個角及一條邊,如果想重新配好這個桌面,小紅應該帶上哪塊桌面去呢?
雖說這個情境是一個假設的情境,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有誰會帶著一塊壞桌面走在街上呢?這樣的情境設置雖然是按照教學內容創設出來的,但是卻缺少生活味。在教學中所設置的情境大都是虛擬的,但是也應該符合生活邏輯。
(四)過于關注情境的趣味性,偏離了教學目標
案例:在講解《軸對稱》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某位教師先讓學生上講臺展示其準備的物品,然后又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很多圖片資料。
在這個案例中,學生的參與度很好,課堂氛圍也很好,然而這些現象都只是一些表面的現象。利用情境,最終要達到引導學生去解決數學問題,從而掌握數學知識。很明顯,這個情境的設計偏離了這個最終目標,所以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二、如何運用創設情境
(一)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創設情境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把握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導入新課,這樣就可以很好地彌補了這些人為造成的斷裂所引起的損失,將零零散散的知識點重新構成知識網。例如《實數》這節課程教學的難點是數軸上的點與實數一一對應、無理數的真實性及存在性,怎樣創設情境讓學生切實理解無理數的存在呢?教師可以在課程的一開始就問學生:“有沒有哪位同學記得
的來歷呢?”有的學生回答說:“
就是邊長為1的正方形的對角線的長度。”教師再接著問:“有哪位同學能在數軸上表現出
呢?”然后教師先在黑板上畫出一個數軸,再畫出一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從而引導學生,很快就有學生說:“那我們把那個正方形平移到數軸上就可以了。”……就這樣,在這個情境中,學生很快就領悟到在數軸上不僅可以表示出有理數,同樣也可以表現出無理數。
(二)利用懸念創設情境
我們都知道,很多電影中都運用一個具有懸念的開頭來吸引觀眾。同樣,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同樣可以利用懸念來創設出吸引人的情境,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習新的知識。例如當教學《平方根》的時候,教師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在上課前,教師可以問:“學生老虎和公雞,誰的體重是一樣的,同學們相信嗎?不信的話,就跟我一起探討一下。”然后教師可以將老虎的體重設為X,公雞的體重設為Y,它們兩個體重加起來就是2W,那么就可以表示為下式:X+Y=2W……①
按照上面的式子可以得出老虎與公雞的體重是一樣的,這樣對嗎?怎么會這樣的呢?學生覺得很奇怪,積極思索著問題的答案……接著老師才不緊不慢地引入本節課的正題,當學生學習了本節課的知識點之后,問題的答案也就浮出水面了。
(三)利用問題設置情境
著名學者曾提出:“數學問題是數學的靈魂。”也就是說,數學的研究都是起源于問題的探索。這也就是為什么缺乏問題的課堂教學激不起學生興趣的原因。所以,在創設情境的時候利用好問題,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圓的周長》這節課程中,老師可以利用一副簡單的圖片與相關的問題將學生導入新課:如下圖,小明從A地出發繞內圈到B地,而小紅也是從A地出發,但是她是繞外圈到達B地,假設小明和小紅的行走速度是相同的,那么小明先到達B地,對嗎?(已知AB兩地相距1178m)
教師的問題已提出來,激起了很多學生的好奇心,有的學生說:“最主要是看小明和小紅的路程誰更短!”有的學生覺得外圈的路程短,有的學生認為要計算出兩個圓的周長以后才能確定誰的路程短,但是怎么計算出這兩個圓的周長呢?學生不約而同地都將目光集中到了老師的身上,于是教師很快地就將新課的內容引出來了。
(四)實驗操作情境
隨著數學教育技術的發展,數學的教學也慢慢變得與生物、化學一樣的實驗性課程。通過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將知識的發生過程重新顯現在學生面前,將學生的學數學變成做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創造的快樂。例如,在《等腰三角形性質》這堂課里,老師可以讓學生用剪刀在一張長方形的白紙上剪出等腰三角形的形狀。老師的要求一提出來,學生探索著用折紙,又或者是剪紙的方法弄出等腰三角形的形狀。通過對這個情境,師生慢慢總結出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性質。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創設情境的時候要注意避免以上誤區,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認知水平,創設出有效的教學情境,這樣才能將情境教學發揮到最大的效力,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麗蓉.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情境教學[J].文理導航,2013(26):23-23.
[2]尤建新.淺談初中數學情境教學[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5,000(003):98-9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