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芬
【摘? 要】兒童文學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基礎專業課,對畢業生將來從事學前教育教學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幼兒園教學工作中的應用特別廣泛,因此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學生應該具備較高的兒童文學素養,具有應用兒童文學開展幼兒園五大領域活動的能力。本文總結了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文學”有效教學的策略:一是增加閱讀量,是提高學生兒童文學應用能力的基礎;二是加快課程改革,是提高學生兒童文學應用能力的關鍵;三是與幼兒園深度合作,是提高學生兒童文學應用能力的保障。
【關鍵詞】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文學;有效教學策略
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文學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文學素養的形成受到閱讀量少的限制,很難達到較高的水平;由于中職院校在兒童文學課程改革方面稍顯滯后,導致學生將來進入幼兒園進行教學以后,不能將所學應用到具體的實踐當中去;校企(幼兒園)合作腳步緩慢,導致中職院校培養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兒童文學作品的選擇等方面的能力不足。針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文學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
一、增加閱讀量,是提高學生兒童文學應用能力的基礎
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文學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閱讀的兒童文學作品僅限于教材中舉的例子。加上兒童文學課程課時有限,學生閱讀兒童文學作品的興趣不高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兒童文學素養普遍不高。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們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學生閱讀兒童文學作品的數量。首先要制定兒童文學讀物閱讀目標。如有的教學團隊從專業課程及學生學情出發,從閱讀數量、體裁等方面都提出了具體要求,如每個學生必須完成八十多部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體裁面要廣,包括兒歌、散文、戲劇、民謠、小說等多種文學藝術類型,涵蓋古今中外傳統優秀兒童文學作品以及最新出版的兒童文學作品。有能力的學生還可以在閱讀完推薦的書目外,自主選擇喜歡在文學上有一定地位的兒童文學作品進行閱讀,以提高自身的兒童文學素養。
二、加快課程改革,是提高學生兒童文學應用能力的關鍵
有的中職學校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僅重視學生知識的獲得,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導致所培養的學生無法適應未來崗位的需求。為此,在兒童文學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理念,從崗位實際需要出發開展實踐教學,這也符合中職院校培養實踐型人才的目標要求。在兒童文學課程改革中,我們特別重視項目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即從未來崗位需求出發,根據教學場景選擇恰當的項目進行訓練。通過項目教學提高學生“讀”“講”“寫”“教”“演”多種能力。加快兒童文學課程改革,務必讓學生接觸最新的兒童文學教育研究成果。為此我們要加強校企合作,通過與幼兒園合作開展教學活動與教學研討等活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幫助學生樹立最新的教育理念,以提高他們兒童文學應用的能力。如近年來幼教界提出了“游戲課程化”的理念,通過實際教學,學生感受到游戲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的基本活動形式。
三、與幼兒園深度合作,是提高學生兒童文學應用能力的保障
在學生兒童文學應用能力中,選擇兒童文學作品及解決典型案例問題的能力特別重要。因為兒童文學作品的選擇會影響兒童人文素養的培養,影響兒童人格成長與心靈的豐富。在兒童文學課程學習中,學生大都知道在選擇兒童文學作品時要注意是否具有濃厚的人文色彩、是否具有科學的兒童觀、能不能提高幼兒想象力等。但是在具體的幼兒園工作崗位中應用兒童文學時卻遇到許多問題,如幼兒園圍繞主題開展教學,有時會選擇一本優秀繪本作為載體,整合五大領域課程,那么這樣的繪本不但要具備上述要求,還要能夠統攝五大領域教學。但是由于在兒童文學課程中沒有相關內容,因此學生應用兒童文學的能力就顯出了不足。為此,我們必須加強與幼兒園的深度合作,這是提高學生兒童文學應用能力的可靠保障。在兒童文學課程改革中,我們要解決典型案例的問題。為了使典型案例的教學真正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就必須從幼兒園實訓基地收集整理案例,因為從這里取得的案例是經過教學實踐檢驗的,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與實用價值。由此可見,無論從哪個視角看,我們都需要通過與幼兒園的深度合作完成校本教材的創編,為兒童文學課程實施案例教學、項目教學模式創造有利條件。
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兒童文學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但是目前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文學課程實施的質量卻不容樂觀。本文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良好閱讀習慣及閱讀興趣的要求為依據,從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出發,對實行案例教學、項目教學,加強校企合作,提高學生兒童文學作品閱讀量等方面展開探討,以期推進兒童文學課程改革,真正提高學生的兒童文學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怡.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文學課程的融合式教學探索[J].電腦迷,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