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摘要】要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就需要從互動性因素入手,通過增強課堂的互動性,讓小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和潛能進一步地釋放,也提高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上的組織能力,使小學音樂課堂煥發出更加活潑的學習氣氛,讓小學生樂于其中體驗到更加快樂,達到高效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音樂?互動課堂?音樂教學
在進行小學音樂教學的一系列改革實踐中,互動教學的方式廣為實踐,并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互動即發生在教師和學生之間,也同時發生在學生和學生之間。在課堂上,有很多的主體,主體之間相互之間的互動,都構成了互動教學的互動范圍這樣一個大的集體。互動教學的設計,要從小學生的現有身心發展特點和現有對音樂的掌握情況入手,進行更加有趣的活動設計。只有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夠進一步地收到互動教學預期的效果。但是需要突出的重點是,互動意識的培養并不容易,為了學生今后的音樂發展,也需要學生有一個牢固的音樂基礎。所以,不能只是為了互動而加入很多的活動。更重要的是將知識技能的學習融入到互動當中,讓學生在互動的快樂氛圍中提高了本領。筆者將針對于小學音樂的特點和現狀,提出如何在打下牢固音樂基礎的同時,培養學生更好的互動意識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互動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課堂的學習
互動教學的一大優點,就是能夠提高學生們的參與性,教師的教學要想發生效果,就需要學生這樣的主體能夠積極地參與,只有學生積極地參與了,才能讓教師傳遞的知識有可能被學生所接受。否則,學生不參與不聽講,沒有把注意力或心思放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效果自然顯現不出來。雖然從學科性質上來看,音樂這樣的學科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學習一些基礎的概念原理,同時也要穿插進行一些實際的體驗學習,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技巧。然而,從目前的音樂課堂情況來看,很多小學音樂教師講述過多,讓學生練習的比較少,或者是反復地進行練習,這兩種教學方式弊端都非常的明顯。通過互動的方式結合提問,結合學生掌握的情況,教師可以讓互動的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多樣,也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帶領之下,積極地將注意力關注在課堂上,完成老師的任務,推進教學的進程。所以,互動式教學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參與,進而收獲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小學音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
互動教學的效果要真正顯現出來,還需要教師引導有方,通過有針對性的引導方式,可以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將注意力投入在課堂上,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他們的知識背景、生活背景都會不同,所以,在音樂課堂上,他們的個人背景因素會影響到他們課堂上學習的狀態,因此,小學音樂教師通過提問,通過組織活動等方式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從而讓學生們都能夠真正地參與課堂。所以,教師真正地引導,有針對性地引導,要基于對學生的了解,了解得越透徹越全面,在引導的時候,越能夠有針對性,越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在學習新的內容時,教師的引導要自然,要盡可能結合以往所學過的知識點,并且將新舊知識點自然聯系在一起,也可以通過一些情境來進行引導,所以,情境引導,既可以放在教學開始,也可以放在課程之中,教師就好像一條線,將整個教學過程串聯起來,而這條線要特別關注,是否把每一個學生都吸引了過來,這條線上是不是包含著每一個學生。因此,對于教師開展互動教學來說,引導的方式要真正切入實際,基于對學生的了解,這樣的引導才能收獲更好的效果。
三、通過鼓勵促進互動教學的有效開展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告訴我們,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受到他們對自我能力的主觀評估的影響,讓他們認為自己可以勝任這門課程的學習,可以以較快的速度,掌握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學會老師所傳授的技能。這個時候,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更強,教師所組織的一些互動活動,也更能夠吸引他們的參與。因此,自我效能感是內在影響學生動機表現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主觀認知成分的參與表現。對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來說,教師的鼓勵非常重要,學生不明白自己在音樂課堂上會表現如何,而教師的鼓勵能夠讓學生從教師權威的角度了解自己目前的水平,從而在課堂上有比較恰當的表現,去掉那些不必要的顧慮,真正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所以,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及時反饋,在反饋中融入更多鼓勵肯定的信息,讓學生內心受到鼓舞,從而積極學習。
綜上所述,根據現狀,優化師生互動的效果,使小學音樂課堂成為師生之間歡樂互動的課堂。以提高學生音樂活動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快樂。本文主要針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方案的優化展開論述,對于師生互動方案以及在現今小學音樂課堂中師生互動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參考文獻:
[1]金維維.淺析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A]..教育理論研究(第十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
[2]盛群.探究小組合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黃河之聲,2019,(0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