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麗麗
【摘要】興趣是人想要認識或者從事某種事物的意愿,是推動人認識世界、探求真理的重要動機,興趣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課堂教學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想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就要不斷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因此,將簡要分析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及其對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影響。
【關鍵詞】寓教于樂;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相對來說都比較低。數學教師在教學時,如果方法用不對,課堂就會顯得十分枯燥乏味,為了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
一、寓教于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借助游戲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不高,學習能力也比較低,數學學習相對較難,所以應該激發并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但小學生又具有比較強烈的好奇心且自我約束能力很差,心智也還沒有成熟,所以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并不一定能完成學習目標。因此,教師應該多和學生溝通、親近學生,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信任教師;教師也應該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為了達到這些目標,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堅持貫徹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借助游戲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依據教材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小游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在教學“乘法”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先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講解,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乘法相關的小游戲。教師先給學生講清楚游戲規則,等學生弄明白如何玩這個游戲的時候再開始。教師將學生分為兩組,讓兩組的學生輪流向對方提問十以內的乘法題,回答問題的那一組學生如果在規定時間內沒有正確回答,那么就要上臺表演節目,反之,如果那一組學生回答正確,那么提問的一方就需要表演節目。這樣通過游戲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也可以讓學生以一種輕松快樂的方式更好地掌握數學的學習技巧,也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加強實踐鍛煉,體驗數學學習價值
數學需要記大量的公式,在做題當中也需要進行大量的計算,所以會有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覺得比較枯燥無趣,甚至有些學生會覺得學數學在生活中沒有什么作用,對數學產生抵觸心理。這是因為學生沒有正確看待數學,也沒有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從而限制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經過不斷地探索,可以發現在生活中加強數學實踐鍛煉,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趣味性,也能夠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數學的價值。例如,在學完加減法之后,可以讓家長在去超市買東西或者去菜市場買菜的時候帶著孩子,讓孩子體驗一下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比如,買了5元錢的青菜,付給商家10元錢,這時候家長就可以問孩子:“商家應該找回多少錢?”通過這種生活體驗的方式,不僅能夠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3.運用現代科技,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所以教師應不斷探求能夠提高教學能力的方法。為了更好地實現寓教于樂,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教師不僅要利用游戲教學,加強實踐鍛煉,也要學會運用現代化科技以豐富講課的形式。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學及高校都安裝了投影設備,為教師上課提供了便利。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最常見例子,就是利用PPT來代替傳統的口述和板書,讓學生更生動形象地感受到教師所講的知識內容。例如,在講解到有關三角形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借助PPT向學生展示各種不同的三角形,也可以利用視頻等方式加深學生的印象和理解。
二、寓教于樂對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影響
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寓教于樂是指將教育寄予在樂趣中,通過輕松愉悅的方式傳遞美的一種教育方式。《詩藝》中提到:“一首詩僅僅具有美是不夠的,還必須有魅力。”教師在課堂中僅僅傳遞知識是不夠的,還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小學生大都處于7至12歲這個年齡段當中,他們普遍好奇心強,但自控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在課堂中很難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比如,其他同學突然說了一句比較搞笑的話或是突然發出了什么奇怪的聲音,甚至是有人從窗邊走過,等等,這些都會讓小學生走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中也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多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此外,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進行教學,有利于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中,讓他們真正地愛上學習,也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
2.符合教育的發展要求
現在,我國全面提倡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指的是一種以提高學生多方面素質為教育目標的教學模式。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也重視對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
同時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如今,我國的教育體制在慢慢地進行改革創新,以尋求最有效、最能培養出高素質人才的教育體制。在目前的教育體制改革中,國家大力提倡以學生作為課堂及學習的主體,要求教師扮演好引導的角色,指引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小學教師應該逐漸摒棄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在課堂中多鼓勵和引導學生,發散學生的思維,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快樂的學習環境和課堂氛圍。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自學能力,也有利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和價值觀,符合我國教育的發展要求。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可以以多種形式在課堂中呈現出來。通過小游戲的方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也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中。在游戲過程中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例如,教師在講到乘法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結合游戲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小學生普遍具有很強的競爭心理,不愿意輸給對方,這時就會和小組內的成員一起協作算出結果。在這個過程中,不但提高了小學生的計算能力,還提高了小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如何提高課堂質量,繼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師不斷探索的事情。因此,在應試教育不斷轉向素質教育的環境下,寓教于樂是一種有效吸引學生的教學方式。教師要想更好地激發和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把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意義,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教師就要不斷創新和嘗試各種新的教學方式,根據自己教學經驗和實際教學內容,在課堂中加入有益的小游戲或者創設相應的情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知識的探究中,使學生能在歡樂的課堂氛圍中學到知識,全面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毛建平.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7,(2):71.
[2]徐婷.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教師,2018,(3):99.
[3]張月華.談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8,(1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