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
摘要:“Z”時代下的動畫電影從《大圣歸來》、《白蛇:緣起》,再到2019年暑期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無疑回應了廣大群眾對國產動畫影片的期待,中國動畫電影擺脫了昔日的窘境,拍出即體現時代精神特性又符合各年齡段觀賞的影片。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7億票房創造了國產動畫電影的新紀錄,賦予中國傳統神話角色新的時代性格,使其再度煥發新的生命力的同時也更趨于“Z”世代的文化認同,代表著中國動畫電影創作已經開啟了新篇章。
關鍵詞:“Z”世代;傳統文化;文化認同;角色形象
一、從我國動畫電影中看“Z”世代與文化認同
自《大魚海棠》、《大圣歸來》、《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一系列制作精良的國產動畫電影上映以來,我國動畫電影的創新已經邁進了一個嶄新的開始。“Z世代”是美國及歐洲的流行用語,意指在1995-2009年間出生的人,統指受到互聯網、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科技產物影響很大的一代人1.。他們一般有著優渥的成長環境,擁有著獨特追求和精神主張,喜愛新奇酷事物,也同樣善于在互聯網輸出自己的更加多元化、創新性、以及理智性的觀點。
文化是在特定地域的人們在很長時間內通過經驗習得的知識,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2.。文化認同對人的存在具有生命意義的建構性,在“Z”世代語境下的重新定義是順應當代文化價值觀發展的必然趨勢,“Z”世代下文化認同已不再是一個沒有標志性的旗幟。由經典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動畫電影中人物塑造無疑是對于當下時代文化認同的切合,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創造了中國動畫電影的票房新紀錄。影片中著墨去敘述的親情,友情,師徒情都鮮活生動,全面立體。從中可以看出“Z”世代下觀眾對傳統神話形象的認知更為多元化、立體化,已不再是局限于單一維度的善惡美丑、是非黑白。
二、回歸歷史溯源下的文化形象構建
在源遠流長的歷史文明中,我國不乏優秀的文學作品。隨著時代精神的變革,在多元文化的融合創新下,影視動畫作為藝術表現的一種載體,有必要將傳統文化在立足于歷史傳統的基礎上進行新的認知與解讀。國產動畫需要站在傳統文化的“肩膀”上,融入當下時代精神進行創新的構建傳統文化,從而實現文化的社會價值,樹立文化自信。
以傳統神話故事為依托的哪吒,在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從人物設計,敘事內容上都進行顛覆式改寫。影片中對哪吒父子,母子的親情關系,師傅徒弟的情誼都根植于傳統文化的人倫基礎,回歸了對中華傳統文化中人倫綱常的沿革。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展現了抗爭命運,不屈不撓的個性精神,貼合“Z”世代年輕人的情緒觸點。《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取得票房與口碑雙贏,是依托于中國傳統神話,對傳統文化近乎于顛覆式的重構,吸取融合多種文化資源,在對經典文化作品的改寫中又融入“Z”世代下價值觀念,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定為創作主體根源,這也為中國動畫電影創作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徑。
三、情感內涵詮釋下的消費新訴求
國產動畫電影的受眾群體以不再是青少年為主,而今為滿足各個年齡段人群的消費需求,國產動畫電影更是多元文化碰撞交流。近年來廣受好評的動畫電影如《功夫熊貓》《花木蘭》的熱播也使我國動畫電影制作人反思。動畫電影《大圣歸來》吸取迪士尼動畫創作的成功經驗與我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從角色性格的賦予,場景的營造設定,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到人物對白使用流行用語,制作精良的特效畫面這些要素合力使影片滿足了各個年齡段的觀影需求。
在《大圣歸來》中孫悟空在形象上以“馬臉”造型突破了原有尖嘴猴腮的設計,挺直腰背走路替代了原來含胸拱背的形態,垂頭喪氣中儼然是一個郁郁不得志的大叔,不禁使觀眾聯想到現實生活中的自己,面對壓力痛苦時的孤獨,面對誤會曲解時的落寞無奈。導演將孫悟空內心世界的刻畫展現的淋漓盡致,觸動觀眾內心的柔軟。影片突破年齡界限,與“Z”世代文化理念很好的融合獲得市場青睞切合大眾審美情趣,在多元文化影響的時代下對文化需求的迎合,這樣的夸張與想象是“Z”時代下觀眾的標新立異的消費潮流,在情感詮釋下滿足了觀眾的新的消費需求,同時更是對“Z”世代下動畫電影發展的文化探索。
四、傳統文化在新時代下的精神沿革
傳統神話題材類文學作品大多篇幅冗長,情節復雜,不適合改編成電影。但從中截取的章節卻在國產動畫電影發揮了作用,1964年改編自原著《西游記》的《大鬧天宮》講述了孫悟空的誕生,其動作場面宏大,出場人物眾多,以動畫電影的方式呈現更具藝術感染力。1979年我國第一部動畫長片《哪吒腦海》取自中國經典文學作品《封神演義》,講述了哪吒與東海龍宮敖丙的恩怨糾葛。《大鬧天宮》《哪吒腦海》等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動畫作品代表中國動畫學派5.讓世界為之震驚,引起國際電影市場與海外媒體的關注。我國動畫電影勢必要走出國門邁向世界,《哪吒魔童降世》將故事的主題定義為反抗命運,打破教條的禁錮,勇敢的做自己,是傳統精神在“Z”世代下的精神文化沿革。動畫在創作中給予了傳統文化創新的無限可能,以弘揚民族精神為題材內容的國產動畫電影將以國際化的水準走向世界舞臺。
五、結語
以神話題材為原型的影視動畫作品的創新應立足于當代觀眾的社會意識與文化認同。“Z”世代下國產動畫電影已經一改傳統動畫風格,以全民接受的合家歡式為主題將是我國動畫電影創作的新方式。用發展的眼光來看中國動畫電影產業,追求傳統經典與當代文化結合,引導時代主流價值觀,是“Z”世代下人們急需得到文化認同的契合點。
參考文獻:
[1]1995-2009年間出生的人正在變革這個時代的消費.騰訊? 2019.08.28.
[2]李朝.文化重構視域下的動畫電影研究——以中國風《大魚海棠》與迪士尼《海洋奇緣》比較研究為例[J] 中華文化 2017.04.
[3]劉起.《哪吒之魔童降世》:鏡像結構與文化重構[J]電影藝術 2019.05.
[4]司紀中.“中國動畫學派”的復興——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J]學研 出版廣角 2019.09.
[5]徐克彬.全球語境下的國產動畫文化身份認同與構建[D]西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