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春
摘 要思維導圖是一種高效率表達思維軌跡的工具,是一種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思維導圖對小學應用題教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它將零散的數量關系符號化、整合化,將隱藏的數量關系暴露出來,增強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立體思維能力,使思維的層次性和聯想性得以延伸,把思維導圖融入到應用題教學中,可以顯著地提高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思維導圖;應用題教學;;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14-0157-01
教師用傳統的方式教學應用題,有很多學生感到困惑、迷茫,這令教師很苦惱。能否找到一種便于學生理解、又易于操作的方式來理清思路,提高小學生對應用題的分析與解決能力?基于此,開展了日照市教育教學研究課題“運用思維導圖優化應用題教學的研究(2018PT020)”,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和探索,筆者積累了一些經驗和較為成熟的做法,本文嘗試對思維導圖的意義以及它在小學應用題教學中的運用進行闡釋。
一、思維導圖在小學應用題教學中的意義。
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應用題之間的數量關系。應用題一般題干較長,數量關系多,小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這是由小學生的心理和智力等特點決定的,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思維導圖能層次分明地表現這些數量關系,學生能很好地記憶、理解和使用這些數量關系,容易從整體上把握。
思維導圖對教師應用題教學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理清數量關系,以及學生對應用題學習的興趣,這都是教師要考慮的,在以前要么教師讀題,要么學生讀題,通過一遍遍地讀,反復嘗試讓學生理解題意,效果不好。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教師把關鍵詞、數字用思維導圖呈現出來,圖文簡潔、生動,各個分支相互關聯,可謂立體可視,思路清晰,從一張圖上,很容易找到問題的關鍵。
思維導圖能夠激發師生間的思維碰撞。思維導圖就像人的大腦,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不同的學生對題意的理解是不同的,學生和教師的觀點也可能不一樣,這樣就出現了思維碰撞,通過思維的碰撞、交流,解決問題。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應用題教學中的運用
面對一道應用題,怎樣畫思維導圖呢?通過不斷地嘗試和修改,本著科學、易操作的原則,總結出了圈、審、畫、列“四步教學法”。
第一步,圈。面對一道應用題,對多數同學而言,讀完一遍,可能沒有太多太深的印象,這是正常的,因為小學生知識儲備少、生活經驗匱乏,邏輯思維能力有限。“圈”就是學生讀題的同時,把自己認為關鍵的詞語、數字等用筆圈起來,加深學生的印象。
第二步,審。通過第一步“圈”,學生對應用題有了初步認識,接著對應用題進行再認識,找一找應用題中告訴我們的已知條件有哪些,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然后用思維導圖把“已知”和“問題”畫出來,通過“審”,學生對應用題有了更深入地認識。如圖,這是五年級上冊出租車分段計費的審題過程。
第三步,畫。首先,確定思維導圖的主題(待解決的問題)寫在左邊,把關鍵詞寫在右邊,確定思維導圖的分支,無論是直接與主題相關聯的分支,還是與該分支相連的下級分支,都是由關鍵詞組成的。其次,理分支。學生要對每一個分支做進一步的整理,完善數據,尋找關聯,把分支一個個地梳理出來,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最后,畫圖、上色。線條可粗可細,可畫圖形,可畫線條,可用不同顏色,根據自己思維走向、喜好去畫。圖形讓圖更生動,線條把相關的信息串聯起來,使“冰冷”的應用題變得“鮮活”,讓思維無處遁形。當然,學生在第一次畫的時候,教師的示范引導也是有必要的。如圖,這是出租車分段計費的思維導圖。
第四步,列。在學生畫好思維導圖之后,教師選取代表展示、交流。讓學生利用實物投影講解,如有爭議,也可以其它學生補充,學生會搶著展示自已的思維導圖。通過不同層次學生的展示,學生思維得到碰撞,教師可讓學生二次畫思維導圖,這樣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實現思維導圖由“淺思維”到“深度思維”的轉變。至此學生對應用題的理解水到渠成,會很快找到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算式或方程解決問題。
以上是筆者對小學應用題思維導圖四步教學法的簡要介紹,通過畫思維導圖,培養了學生解應用題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應用題的能力,減輕了教師的負擔??梢?,小學應用題思維導圖四步教學法對應用題教學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獻:
[1][英]托尼·巴贊.思維導圖[M].
[2]陳鋼,李鴻浩.小學數學思維導圖的實踐研究[J].2017(0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