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博倫 李嬌 范學琴



摘要:傳統村落承載著人們的記憶與鄉愁,承載著千年的歷史故事,研究村落空間敘事性是為了更好地記憶。以河南郟縣張店村為例,挖掘其場所空間的主要敘事要素,分析其事件與空間的關聯路徑,借助空間句法理論和深度地圖軟件Depthmap對敘事空間進行定量分析,并對傳統村落保護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空間句法;敘事空間;傳統村落;張店村
中圖分類號:TU982.29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20)06-0104-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06.021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village narrative space based on space syntax:
Taking Zhangdian village,Jia county,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XU Bo-lun,LI Jiao,FAN Xue-qin,YANG Fang-rong
(College of Forestry,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villages carry people's memory and homesickness, as well a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historical stories. Studying the narrative of village space is for better memory. Taking Zhangdian village, Jia county,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e main narrative elements of its place space was explored, the path of its events and space was analyzed, the space syntax theory and depth map software Depthmap were used to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narrative space, and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were puts forward.
Key words: spatial syntax; narrative space; traditional villages; Zhangdian village
《中國傳統村落藍皮書: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調查報告(2017)》調研數據表明,每年江河流域傳統村落數量的銳減速度為11.1%,就全國范圍而言,消亡速度更高。村莊空心化,基礎設施落后,管理缺失等一系列問題使傳統村落毀壞日益嚴重。隨著社會對傳統村落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亟需探索傳統村落保護的新方式,在關注村落空間環境物質部分的同時,也關注非物質的空間環境,將非物質資源與物質環境結合起來,講好村落故事,傳承村落文化,保護傳統村落。在村落敘事中,空間與故事密不可分,空間作為介質推進村落故事的發生,故事則是空間的符號、要素、功能的集成體,并且賦予了空間文化意蘊。因此,在保護規劃層面,如何講好村落故事,不只是語言的問題,將空間與故事相結合,能夠更直觀感知環境,敘述故事,傳達村落文化。本研究以河南省郟縣張良故里——張店村為例,挖掘其場所空間的主要敘事要素,分析其事件與空間的關聯路徑,借助空間句法理論和深度地圖軟件對敘事空間進行定量分析,并對傳統村落保護提出相應建議,以期為這方面研究提供參考。
1 ?相關概念及理論概述
1.1 ?敘事的空間轉向
敘事就是講故事的一種語言行為,而語言是線性的,時間性的[1]。敘事的范圍并不僅局限于文學小說領域,近些年也應用在建筑設計和景觀設計領域中。在以往的敘事學研究中,人們較多關注于敘事和時間的關系,對敘事與空間之間的關系關注較少。但事實上,敘事與空間密切相關。挪威建筑理論家諾伯格·舒爾茨認為,人們對空間感興趣的根源在于存在[2]。這是因為人們抓住了生活在環境中的關系,對一個充滿事件和行動的世界提出了意義或秩序的要求。法國學者伊夫·塔迪埃認為敘事的過程不只是時間維度,更應該是一個空間維度,空間較時間結構而言更為直觀,通過空間敘事更易被人感知和認同[3]。國內學者程錫麟[4]和龍迪勇[5]進行了空間敘事的理論研究,奠定了空間敘事學理論研究的基礎。
1.2 ?村落敘事空間
歷史事件、場所精神及集體記憶等因素以空間為時空容器和意象載體,敘事空間的目的是通過空間描述與講述故事將這些因素在空間上得以實現。空間本身就是敘事的主體,體驗者通過與空間產生互動,理解空間中蘊含的物質與精神。
村莊是空間的集合體,各種空間相互作用形成村莊整體空間。Knapp[6]提出中國農村的空間與建筑是一種“敘事教化的空間”的概念。村落敘事空間是承載村民活動、歷史事件、集體記憶的空間,是村落自身特征與區別于其他村落的標識。村落敘事空間的物質客觀性和精神主體性是解讀村落歷史文化,理解村落語境,了解村落文脈的媒介。
1.3 ?空間句法
空間句法是研究空間形態的一種方法[7]。空間句法是空間結構中存在的一個社會邏輯問題,具有一定的空間規律[8]。基本思路是對尺度的劃分和空間的分割,分析內在的聯系并反映到經濟、社會、人文活動中。在空間分析中,它搭建了與經濟、社會、人文的橋梁,將空間作為一個獨立的要素進行分析,并且提供數據支撐。
敘事學提供了對空間結構形式的描述,空間句法將人類活動與空間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對敘事空間進行了定量分析。張平等[8]基于空間句法分析了南寧歷史城區敘事環境所存在的問題。邱鯉鯉等[9]結合空間句法理論對歷史城區敘事空間的空間權力表征、功能表征、特質表征給予了量化解釋。何韶穎等[10]通過對潮州古城敘事要素和特征的提煉,分析了傳統信仰場所的空間形態特征和空間關聯整合路徑,探索了呈現敘事信息系統的有效方法。
2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2.1 ?張店村基本概況
張店村位于平頂山市郟縣李口鄉,南依馬鞍山,北臨平郟公路,村落面積約8 km2。村落南臨馬鞍山,馬鞍山山峰南坡陡峭,北坡緩長,山東側有五道大嶺直通山頂,山西側為鳳凰嶺。建安六年,諸葛亮攜徐元直來張店村拜謁留侯祠,留下碑刻稱此地為:“清靜秀逸,乃龍鳳之地”。張店村是漢代謀圣張良的故里,有豐富的張良遺跡和民間傳說。明朝初其后裔遷返回張店村尋根問祖,建房筑寨,守護張良廟。據張氏族譜記載,張店村明清時期受皇封者共有60余人,村內現存的傳統建筑多為明清時期的官宅,至今尚保存的提督府、西酉盛、東西官宅等多處歷史遺存要素無不敘說著當年張姓家族的興衰延續(圖1、圖2)。
2.2 ?敘事要素統計與分析
挖掘村落歷史事件,能夠快速了解村落的發展歷史。村落特有的歷史與相關的事件依附于街巷、宗祠、民居等物質要素和書面記載、故事傳說、地方習俗等非物質要素。根據實地調研和資料整理,將張店村主要事件分為兩類(表1)。根據事件發生的空間位置,將敘事事件標在地圖上,初步描述敘事事件的空間分布及特點(圖3)。不同時期的事件在空間中不斷聚集,并在長期積累中對空間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核密度分析法認為事件可以發生在空間的任何位置上,但是事件在不同位置上發生的概率不一樣[11],事件分布最密集的區域發生事件的概率就高,同時也是村落的核心敘事空間,承載著村落的物質和文化功能。通過對事件的核密度分析可知(圖4),事件以西官宅為核心,集中分布在東西大街兩側,越靠近村落外圍,事件發生越少。
3 ?張店村敘事空間句法分析
3.1 ?軸線模型構建
空間句法中的軸線地圖分析是在空間分析中常用的空間處理方法,之后進一步發展為基于線段地圖的分析方法。在村落空間分析中,能夠直觀地描述村落空間的結構特征以及村民的行為活動關系。結合村落衛星地形圖,綜合分析村民的活動行為習慣以及現場調研資料,通過CAD繪制得出張店村的軸線圖。將張店村軸線模型導入深度地圖Depthmap軟件中,得出不同顏色的線段分析圖。不同的數值代表的社會屬性不同。
3.2 ?集成度分析
整體集成度作為一個全局變量,反映了其中一個軸線與其他所有軸線之間的密切聯系,反映了軸線在整體空間中的可達性和可滲透性。空間句法認為,集成度越高,其社會經濟發展與人文活動的機會也相應越高。整體集成度數值最高的那部分軸線(通常占整體集成度總值的10%)稱為軸線系統的集成核,村落集成核是村落整體空間骨架中人流集聚中心,具有較高的可達性與滲透性,承載著更多的村落文化、故事與村民生活,是村落敘事活動較多的地方。村落一般以該區域為核心,向周圍或某一方向擴張[12]。集成核的形態能夠體現村落的原始基本形態,在村落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張店村的整體集成度分析中(圖5),東西大街中段在張店村具有最高的可達性,東西大街中段以及與其相連接的幾條道路集成度值較高,西官宅、提督府所處的位置正位于村落中集成度最高的區域。現實中該區域是人們活動最為集中的地方,是承載張店村公共交往活動的核心敘事空間。
3.3 ?核心敘事區域可理解度分析
可理解度可以反映人們對整個空間結構的感知能力,而從觀察到的局部空間結構來看,這是無法觀察到的。空間的連接度越高,整合程度越高,空間的可理解程度越高,越容易被感知。在空間句法分析中,對可理解度的分析通常在Depthmap軟件中對全局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進行線性回歸方程分析。從圖6、圖7可知,R2表示可理解度,X軸表示全局整合度,Y軸表示局部整合度,其中歷史街區的可理解度0.561 029高于現狀村落的可理解度0.458 307。以往研究表明,整合度越高的區域,可理解度和可意象性也就越強[8],故事厚重的歷史場所越靠近可達性高的區域,其可意象性越強,數據進一步證明該結論。雖然村落不斷擴張對村落的歷史場所形成一定的沖擊,但是村民生活活動的慣性思維仍然使東西大街古街巷有較高的辨識度。另外,可理解度高的區域也是空間主體結構部分,是激發村落活力的關鍵點。
4 ?小結
以往的傳統村落空間形態研究大多關注于物質空間特征分析,而忽視空間內部行為特征的研究定式。究其根源,“物”形成存在的背后是時間與故事的堆砌。將規劃理念與地方原真性事件相結合,明確特色的地域性品質,加強空間的體驗、感知功能。本研究從空間敘事學角度,結合Depthmap軟件對張店村敘事空間形態進行量化分析,該村充滿歷史資源的地方也是集成度和可理解度最高的區域。充分挖掘東西大街古街巷的歷史事件,確定東西大街古街巷在該村歷史演變中所承載的功能。歷史空間場所越接近可達性高的地方,越容易被人感知,可意象性越強,通過改變街道布局提高空間可達性繼而增強人們的意象性。不斷創造村落的新故事,打造出新的空間意象增強點。事件不拘泥歷史事件,可篩選有參與性的生活事件或者村落的規劃事件等,在過去、現在、未來時空交互的過程中,引導使用者產生場所認同感。
參考文獻:
[1] 龍迪勇.敘事學研究的空間轉向[J].江西社會科學,2006(10):61-72.
[2] 夏祖華,黃偉康. 城市空間設計[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2.
[3] 張 ?平.基于地圖疊加法的南寧城市敘事空間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1.
[4] 程錫麟.敘事理論的空間轉向——敘事空間理論概述[J].江西社會科學,2007(11):25-35.
[5] 龍迪勇.空間敘事學:敘事學研究的新領域[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54-60.
[6] KNAPP R G. Chinese houses:Th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of a nation[M].Singapore:Tuttle,2005.
[7] 陳 ?馳,李伯華,袁佳利,等.基于空間句法的傳統村落空間形態認知——以杭州市芹川村為例[J].經濟地理,2018,38(10):234-240.
[8] 張 ?平,張 ?楠.基于空間句法的城市歷史城區敘事環境量化分析[J].城市發展研究,2017,24(8):17-22.
[9] 邱鯉鯉,周 ?怡,倪澤偉,等.基于空間句法的歷史城區敘事空間研究[J].南方建筑,2019(4):110-115.
[10] 何韶穎,楊 ?爽,湯 ?眾.傳統信仰場所的空間敘事——以潮州古城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6(8):17-23.
[11] 馬 ?驍.基于空間點模式分析方法的城市事件敘事空間量化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3.
[12] 檀文佳.傳統鄉村空間的敘事性研究——以憩橋古村為例[A].持續發展 ?理性規劃——2017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9城市文化遺產保護)[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東莞市人民政府: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