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伶利
摘要:教師專業素養是指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所必須具備的特質,專業素養能力的高低程度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對一所學校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業水平成績和成長發展。但當前民族地區的高中教師專業素養在整體上來說并不樂觀,本文主要圍繞教師自身因素進行一定的分析,以期有助于高中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民族地區;高中教師;專業素養;原因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而教育的發展及質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重視教師的專業素養。教育部于2012年印發的《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在理念師德、知識、能力等方面對中學教師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但民族地區由于歷史及現實等原因在各方面發展較為滯后,教師專業素養方面也是如此。本文將結合地區實際,主要就民族地區高中教師專業素養的現狀及原因進行一定程度的探析,以期有助于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從而提升高中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促進民族地區教育及社會經濟各方面更好地發展。
一、教師職業倦怠,幸福感不高,影響專業素養提升的主動性
教師職業幸福感的高低情況影響著教師職業的追求和專業素養提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根據我們的調查,我們看到當前民族地區教師職業倦怠現象比較嚴重,職業幸福感普遍不高,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析概括如下:一是在當前各地區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消費水平普遍提高的背景下,由于職稱評比的不理想使很多教師的工資待遇不高,尤其對于年輕教師來說這種狀況更是明顯。目前大多年輕教師由于工作資歷等原因,職稱普遍為初級,工資基本在同地區教師群體中是最低的,而由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尷尬,各方面的開支又是最多的,經濟的拮據使很多教師難以安心從教;二是相較于發達地區,民族地區的家庭教育普遍滯后甚至個別處于真空狀態,家校溝通渠道不暢及溝通效果的不理想,直接加大了學校教育的難度甚至是教師從業的風險程度;三是受到極個別教師敗壞師德師風事件的影響,社會層面對教師的負面評價較多,教師職業的受尊重程度不理想;四是就業形勢的嚴峻及民族地區特殊的環境使很多家長和學生不愿意投入大量物力、財力和精力于學習活動中,用心學習者不多使教師的教學價值難以有效實現;五是本地優秀生源的外流造成高考升學率很低,直接影響了高中教師的使命感及責任感。另外如針對學生教師和學校的評價方式單一,加之各種頻繁的無關教育教學的學習培訓任務或檢查等因素,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教師的幸福感,造成普遍的職業倦怠。很多當前已從教者無法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部分教師選擇前往條件較好的地區甚至出現個別教師辭職現象,也間接造成了很多優秀人才放棄從事教師這一職業,使這一職業失去了新鮮血液的注入和專業素養整體提升的更大可能性。
二、教育理念落后且不注重與時俱進,難以適應新時代教育教學的需要
當前民族地區在經濟文化及思想觀念各方面都相對比較落后,這也直接造成了教育理念的落后。就我所在地區來看,教師整體素質相對不理想且觀念保守,從重點大學或者重點師范類畢業的教師寥寥無幾,即使有部分引進教師任教初期理念較新且試圖去嘗試創新,但受限于當地的教育大環境,也很難有所作為。伴隨時間的推移,大多選擇隨波逐流甚至得過且過,不可謂不憂心。而處于當今這樣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作為育人者的教師若依然自我封閉甚至自我陶醉,不能敏銳地感知和捕捉時代新鮮的思想、觀念和技術并將之運用于教育教學過程中,又何以站得住三尺講臺,又怎能培養出當今時代所需要的人才?作為教師,需講求思想育人,所謂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若自身思想不能緊跟時代的需要,又如何能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新時代勞動者呢?
三、專業知識儲備更新不夠,不能適應新課標、新教材的要求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可以說,作為教師最起碼的要求為“授業解惑”,以知識育人,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及科學的教學方法等。但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民族地區部分高中教師受限于本身的知識積累、專業素質和訓練不夠,又不能及時有效地通過主動學習和積極培訓更新知識,在面對新課標、新教材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于是很多教師在交流時經常感慨教材內容看似簡單但卻難以進行實際教學,而為了能夠正常地開展教學工作,便選擇在網上下載課件、學案或資料又不求甚解地進行復述式教學,而教學過程若離開對教材的挖掘思考和對學生實際情況的現實考慮,其教學效果肯定是表面化、形式化的,學生的認知理解便很難深入透徹,也難以幫助學生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
四、缺乏與學生真誠的溝通交流,教學深度僅停留于知識層面
教師之所以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就在于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遞和升華,更需情感的投入與付出,某種意義上來說愛就是教育的靈魂。孔子有云:“仁者,愛人也!”相較于社會的殘酷,學校之所以被很多學生懷念,就因為其多了更多的溫情與理解,有了很多源自教師的欣賞、信任、支持、鼓勵等。不過遺憾的是,相較于幼兒及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高中的教學似乎少了很多和諧融洽的感情投入,比比皆是的師生矛盾沖突,讓很多教師已經不愿意也難以與學生真誠貼心地交流溝通。而若沒有和諧的師生關系,又如何能有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正如《學記》所提到的:“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而這一問題在民族地區的高中教學中表現尤為明顯。
五、結語
當然,除了教師自身因素外,學校的管理、相關部門和社會的影響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民族地區高中教師專業素養整體不高。但無論怎樣,都需要我們正視并且努力嘗試提升,以助于民族地區高中教學乃至整個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民族地區高中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策略探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3717)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曹新美.尋找教師職業幸福的魔方[J].人民教育,2014(18).
[2]田洵洵,羅生全.淺談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J].教學與管理,2016(9).
作者簡介:楊伶俐(1987.3-),女,漢族,甘肅省武威市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多年。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