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琳
摘 要: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與干預工作密切影響著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及校園穩定,是高校輔導員的一項重要工作。本文以一則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個案為例,探析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的有效措施與具體應對方法。高校輔導員需通過完善的心理危機干預程序妥善處理危機事件,更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進一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信息員隊伍,關注學生的日常表現,做到早發現、早干預,發揮輔導員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 大學生心理危機; 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述
張某某,女,山東生源,家庭經濟狀況較困難,幼年時母親去世,父親再婚并另育有一子,父親對該生的關愛不足,父女關系一直較為緊張;張某某自小學起便與其奶奶一起生活,直至考入大學,入學后學業困難,兩次留級。
暑假期間某日早晨約8點半,張某某在學校附近某賓館一房間內實施燒炭自殺,后因燒炭產生強烈不良生理反應遂中途自行停止;在實施過程中向其唯一關系要好的同學劉某某表達了“活著沒意思、想要自殺”的想法,劉某某立即將其想要自殺的想法轉告輔導員老師,輔導員老師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與學院副書記取得了聯系,及時啟動心理危機干預程序進行處理。
二、案例分析
(一)直接原因
由于家庭關系問題,張某某每個假期均選擇留校不回家,但這個暑假,其原有宿舍暫時無法居住,宿管要求其將物品存放后回家,但其不想回家,遂與同學劉某某聯系,劉某某同意其住到自己的宿舍。但住了一段時間后,該生與劉某某的室友開始有矛盾,張某某便搬出了這個宿舍,此時她不想回家,又無處可去,覺得自己異常失敗,就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二)深層原因
該生受原生家庭負面影響較大,在人際交往、心理、經濟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親情上母愛和父愛的缺失導致該生存在人際交往障礙,為人比較孤僻,不善與人交流,不會主動與人交往,極少參與集體性活動。父女關系緊張,多次發生沖突,導致多次有自殺言論。該生存在經濟困難,父親給多少是多少,從不主動多要,其父親給的生活費不多,導致其經濟拮據,從而經常打工兼職,打工過程中經歷過同事的話語傷害,讓其更加不敢與人交往,不信任別人。上述原因導致學業困難,兩次留級,畢業困難。
三、案例處理
突發危機事件最重要的是把握時間。輔導員在接到學生劉某某的報告后第一時間上報領導和相關部門,及時啟動心理危機干預程序,各部門通力合作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當事學生。
學院副書記和輔導員到達酒店時,保衛處老師及安排協助的留校學生已經在酒店大堂陪伴當事學生張某某。副書記和輔導員帶該生回房間,安撫學生,穩定其情緒,通過和該生談心談話進一步了解事件詳情。和學生談話的過程主要進行共情,站在她的立場思考,理解學生的難處;了解、分析事件的直接原因和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對該生長期的重點關注推動老師一方快速分析、判斷危機事件的成因和可能的解決方案;向該生表達能夠幫助她的意愿和能力,她身邊也還有很多人希望可以幫助到她,同時肯定她遇事對同學傾訴的行為,看到自己周圍的支持力量和對生活的期盼;尋找其身上的閃光點,堅定她活下去的希望;學生情緒逐步穩定時告知其精神衛生法的相關規定,此種情況要通知家長并到精神專科醫院診治。在副書記和學生談話時,輔導員迅速將事情經過電話通知該生父親,并要求其父即刻買車票到京處理此事。
掌握基本情況后,學院進一步向學生處匯報事情經過,學生處處長轉達了心理中心老師的處理建議,學院、學生處、心理中心三方會商,初步制定解決方案:即對張某某做好24小時陪護,確保她不再出現意外,學院和保衛處陪同該生到精神專科醫院就診,確認其精神狀況是否正常,并要求其親屬盡快到校,視檢查診斷結果進一步處理。
經過約7個小時的溝通、談話,張某某本人堅持不同意去醫院,其父也表示家里忙,暫時脫不開身,讓張某某自己回家。而正值假期,學院人手緊張,難以做到24小時有效陪護;加之和張某某談話后該生情緒尚且穩定,表現出對老師的信任,也有好好學習、完成學業的信心,若強行帶她去醫院可能會激化矛盾。綜合考慮學生本人、家長及學院狀況后調整處理方案,副書記決定當天和輔導員送她回山東家中,聯系其父去高鐵站接她。途中,進一步向該生強調一定要去精神專科醫院診治,這是開學后復學、順利畢業、包括將來能有幸福生活的前提。
副書記和輔導員帶學生抵達山東車站后和家長交接,請家長簽署路上擬好的《學生心理風險告知書》,詳細告知家長學生目前的狀況,說明可能存在的風險,要求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盡快帶學生到精神專科醫院就醫。特別向家長強調,家長需要在學生在家期間全程陪同,少責備,多關心,希望家長能夠給予更多的溫暖,緩和關系,幫助孩子走出陰霾;還需在張某某情緒穩定時與其溝通下一步的安排,是退學、休學還是繼續上學,無論怎樣要鼓勵孩子燃起對生活的信心;如果繼續上學,要求開學后家長要陪同學生一同返校,并去北京的精神專科醫院進行診療,依據檢查結果判斷該生是否具備返校繼續學習的能力。
四、后續跟蹤
持續關心學生。張某某在家期間,輔導員老師一直與該生保持聯系,詢問情況,談心談話,該生表示有強烈的上學愿望,計劃利用假期時間準備補考,輔導員幫助其郵寄復習材料,附信鼓勵她努力學習、積極生活,并安排學生進行學業幫扶等。開學后該生補考兩門課通過,仍有兩門未通過補考。
反復溝通家長。副書記和輔導員不斷與家長聯系,想詢問診治情況,討論后續處理方案。但反復溝通下其父親仍一直拒絕就醫,想讓張某某退學,且并未陪同學生開學返校。
陪同醫院就醫。開學后輔導員帶張某某去精神專科醫院診治,距離該生實施自殺行為時間已久,醫生診斷結果為抑郁、焦慮狀態,不適隨診,并未開具相關藥物。
提供經濟資助。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其家庭經濟支持不足,且該生需要專心學習、減少或停止兼職,在資助中心支持下,學校特批了張某某的“綠色通道”申請,以緩解其經濟壓力。
開展心理咨詢與深度輔導。該生定期接受心理中心固定老師的心理咨詢;同時輔導員適時進行深度輔導、談心談話,時常關心該生。
五、經驗啟示
為預防、避免危機事件的發生,年級分管輔導員和心理專項輔導員要對大學生心理危機進行識別和研判,還要具體掌握心理重點關注學生最要好同學或學生信任人員的聯系方式,第一時間掌握實施極端行為學生發出的求助信息或暗示信息,爭取時間。
危機發生時,及時啟動危機干預程序進行處理,聚合力量,思路清晰,統籌學校整體資源,尤其是學校保衛處和學生口值班力量,主要能夠第一時間找到當事學生。面對具體情況,需要依法依規、謹慎會商研判,做出相對適合的決策,且能及時根據情況變化做出調整。
進一步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輔導員在和學生的接觸中應當努力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同學生建立信任。建立健全信息員隊伍,積極開展心理骨干培訓,對全體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等,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持續關注、跟蹤學生的動態。從日常工作中預防危機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曾艷.高校輔導員工作案例——幫助學生走出心理“霧霾”[J].科技風,2020(05):203+211.
[2]劉博嬋.大學生自殺危機處理以及應對——高校輔導員工作案例[J].改革與開放,2013(04):106-107.
[3]馬喜亭,李衛華.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研判與干預模型構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1(01):103-107.
[4]沈威,范偉杰.高校學生工作案例分析的方法與技巧[J].高校輔導員,2014(03):40-44.
[5]郭思路.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的實踐措施[J].漢字文化,2019(23):129-130.
(作者單位:北京工商大學, 北京 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