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在逐步推進的同時對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階段是學生掌握各方面知識的基礎階段,同時又是關鍵階段。教師應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重點科目,包含的知識點較多,而計算能力是學習教學的基礎。但從目前我國小學生計算學習的現狀來看,其仍然存在較多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計算能力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目前小學計算教學存在的問題,最后深入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策略,以期為其他教師優化教學方式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8-0043-02
引 言
計算是小學數學的基礎,也是開展數學學習的必備能力,很多家長也依據計算能力給孩子貼上“聰明”的標簽。學生只有形成良好的計算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所學的知識點,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1]。但是當前教師在教學中并不重視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沒有意識到計算能力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且學生也不重視計算能力,片面地認為計算能力是一項簡單的技能,這也是學生在實際的運算中因計算能力不強而頻頻出錯的主要原因。
一、計算能力的重要性
通過分析小學數學教材,我們發現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對其學好數學知識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們在解決生活問題時也需要用到計算;學習幾何知識時可能會涉及求幾何圖形的面積、周長、體積等內容,這些都離不開計算。很多時候我們在解決一些綜合題時,也會因為某個計算環節出錯對最終的計算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與家長都要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小學階段計算題比較多,學生如果缺乏一定的計算能力,就容易出現錯誤,從而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學生如果計算能力較強,正確率就會很高,對數學學習就會充滿自信。學習計算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2]。
二、目前小學計算教學存在的問題
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當前我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阻礙了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很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從而優化教學策略。
1.學生基礎比較薄弱,無法跟上教學進度
數學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但教師在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誤區,主要表現在:當學生在計算中出錯就認為是學生計算不細心,長此以往,學生也會以此為借口認為是自己粗心導致計算錯誤,而不是不會計算。實際上,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出現粗心與馬虎的現象,主要還是因為基礎知識掌握不牢。通常來說,教師在課堂上先是給學生演繹計算的過程,再讓學生做練習題。但是學生在此過程中只是被動地接受,還沒有來得及“消化”。這也就導致部分學習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無法參與到計算中,最終也就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
2.計算練習量把握不當,學生計算興趣不高
大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牢主要是因為練習量太少,在大量的練習之后,學生就可以掌握解題的要點與方法。不可否認,練習確實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僅憑教師單純講解,學生也無法掌握所學的知識。但是若教師沒有把握好習題量,學生也會感到枯燥、乏味,最終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因此,教師要科學把握練習題的布置量,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盡可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3]。
3.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影響了學習能力的提高
小學階段的教學主要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主,但是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很難集中注意力,且做題后也沒有認真檢查,還有部分學生做作業時過于依賴計算器,這都很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策略
1.培養學生對計算的興趣
學生若在學習中對學習感興趣,就會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努力完成預期的學習目標。若對某一門學科感興趣,學生也能產生強烈的學習主動性,并保持較高的課堂參與積極性。相反,若學生對某一學科的學習毫無興趣,最終也很難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也很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可見,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創新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游戲化教學、創設情境或者數學競賽等方式讓學生解放自身的思維。同時,教師也可以將生活問題融入教學中,幫助學生掌握與理解知識,不斷提高其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4]。如在教學“四則運算”時,筆者給學生講解了“A+B=B+A”的知識點,并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引導學生計算與思考。如周末媽媽去超市買了5塊錢梨、4塊錢橘子后,還剩2塊錢,問媽媽出門一共帶了多少錢?列舉與學生生活相貼近的例子,能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最終使其快速計算出媽媽出門前帶了11塊錢。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前,很多學生在計算中極易出現錯誤,如在計算過程中寫錯數字或者是符號,這主要與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直接的聯系。可見,教師要想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很有必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學生在做計算題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認真審題,看清題目中的各項信息,如數字、符號等;第二,認真思考題目;第三,認真計算;第四,計算后反復檢查。學生若能做到以上幾點,就能有效提高計算正確率。教師在計算題教學中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如要求學生在做練習與作業時規范書寫,分析練習中錯題的原因,避免下次犯錯。如此也能讓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理解與掌握相同的題型,從而提高計算能力。
3.教給學生計算的方法
學生的年齡、學習能力、知識水平等均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在教學生計算方法時需要注重因材施教,讓學生掌握適合自己思維發展水平的計算方式,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例如,在三年級的“混合運算”教學中,很多教師先是讓學生學習混合運算法則,即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遇到括號先算括號里的算式。但是對于高年級的混合運算教學,教師需要教給學生簡便的計算方式與計算定律,讓學生在掌握簡便運算方法的基礎上提高運算效率。例如,在計算75÷5+100÷5時,低年級學生主要運用混合運算法則進行計算,但是高年級學生學習了分配律,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運算方法,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掌握不同的計算方法。
4.培養與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計算的基礎與入門方法就是口算,口算能力是基礎的數學計算能力之一。從整個小學階段的內容來看,四則運算與其他運算都是以口算題為主,所以學生的口算能力實際上也決定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且培養的過程要循序漸進地開展。例如,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讓其進行10以內加減法計算或者是乘法表的口算,在其掌握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逐漸加大難度,幫助學生找到其中的規律,使其在面對復雜計算題時也能從容應對。
5.培養與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與口算是小學數學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且估算能力也會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產生重要的影響,能讓學生高效地解決復雜的問題。由此可見,教師要在教學中始終貫穿估算的內容,并將其推廣到解決實際問題中[5]。同時,教師也要科學應用自主估算的方式,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靈活運用估算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此激發其探究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應用估算的方法解決問題時,筆者出示了以下例題:三年級一班老師帶著28名學生去公園游玩,某公園門票為8元,老師大約需要帶多少錢?通常來說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乘法準確計算出最終的結果,但是在應用估算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時,我們可將28人約等于30人,最終就能估算出28×8≈240元,如此也能快速地解決此類問題。
6.強化計算訓練
在培養與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時,教師需要優化教學設計,設置內容與形式豐富的計算練習題,使學生在訓練中逐漸積累計算經驗,掌握相關計算技巧,切實提高計算能力。在小學階段的計算中,小數乘法是重難點內容,同時也是易錯點。教師要通過內容與形式豐富的練習題強化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其提高計算速度與準確度。教師還可結合游戲的方式開展小組競賽,如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通過“我問你答”的方式進行計算比賽,以此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性;通過“比一比誰計算得又對又快”的形式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通過“計算接龍”游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實現預期的培養與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目標。
結 語
綜上所述,計算教學在整個小學階段占據著重要地位,教師要科學把握好每個教學環節,并在教學中完善教學理念,使學生快樂地參與學習,促進自身全面發展。由此可見,教師要意識到培養與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性,并以此為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其打下更加扎實的計算基礎。
[參考文獻]
林新華,鐘業華.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方法[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4(03):56-57.
李臻.淺談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J].都市家教月刊,2014(03):50-51.
周見蔧.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之我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10):81.
程建軍.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基本計算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4(11):102-103.
官莉萍.開啟計算之門,遨游數學世界——談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J].時代教育,2015(08):237.
作者簡介:康旭華(1979.12—),男,甘肅臨洮人,中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