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峰
【摘 要】 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運用數學概念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概括、推理的思維過程,數學概念的教學是數學教學的核心,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石,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前提,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本文主要從素材選擇、動手操作、多維練習三方面,探討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概念教學。
【關鍵詞】 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素材選擇;動手操作;多維練習
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運用數學概念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概括、推理的思維過程,數學概念的教學是數學教學的核心,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石,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前提。因此,上好概念課對小學生的后續學習和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精選生活素材,初識概念,建立表象,激發興趣
概念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生活中選取學生熟悉的事物、場景作為學習素材,使抽象的數學由“陌生”變得“熟悉”,由“嚴肅”變得“親切”,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還能讓學生輕松地在頭腦中建立數學概念的表象。
例如,一位教師教學六年級的“折扣”一課,從學生平時到肯德基吃套餐的生活場景引入:肯德基套餐打折了,請同學們看看廣告牌,自己估算一下,你認為買哪種最合算?出示模擬廣告—套餐一:原價25元,現價23.5元;套餐二:原價25,現價22元;套餐三:原價25元,現價20元。全班同學都選擇了套餐三,因為原價一樣,它下降得最多,很容易比較。這時教師再出示第二個模擬廣告,并問學生現在買哪種最合算——套餐一:原價30元,現價22元;套餐二:原價20元,現價15元;套餐三:原價18元,現價12元。在數字的變化中,學生感到困惑,選哪種套餐的學生都有,學生們各執己見,爭論不休,在矛盾中迫切期待結果。這時教師引導他們交流、討論,讓學生明白不但要看現在價錢和下降的錢數的多少,還要考慮原來價錢的多少,引出一種新的比較方法“折扣”。這樣教學,讓“折扣”這個概念看得見、摸得著,讓學生在頭腦中初步建立了“折扣”的表象,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推理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也得到培養。
二、強化操作活動,再探概念,把握本質,積累經驗
現在的小學數學教材中,對于數學概念的表述是抽象的,缺乏了數學概念“形”的素材,學生難以理解和把握數學概念的本質。如果教師引導學生在操作中學習概念,用操作活動建立起直觀與抽象的橋梁,讓學生經歷概念形成的全過程,學生就會真正深入理解概念,把握概念的本質。
例如,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材中對于分數的概念是這樣呈現的:“一半可以用表示,讀作二分之一,這個數是分數。”一位教師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和兩張大小不同的圓形紙先折出分數“”,再涂出“”。操作活動后,把學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教師提出問題:(1)把一張長方形紙橫著對折、豎著對折、斜著對折。明明折法不同,所折出的形狀也不相同,為什么都是它的呢?(2)為什么第一個圓的這么大,而第二個圓的這么小?是不是畫錯了呢?通過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動手操作進行反思,在反思的過程中明白:對于長方形紙或者是圓形紙,不管怎么折,不管折后的形狀如何,也不管折后的大小如何,只要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學生在操作探究的活動中,充分感知了“”的本質內涵,很好地把握了分數概念的本質,促進了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
三、設計多維練習,延伸概念,內化應用,提升素養
教師如果能設計目標多維、形式多維、功能多維的有層次的、有趣味的針對性強的練習,不但可以鞏固新知、形成技能,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發展學生智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例如,一位教師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設計了一個情境練習:教師拿出一個信封,信封中有一個三角形,其中兩個角在信封里面看不到,提問:(1)當露出的一個角是直角時,這是一個什么三角形?(2)當露出的一個角是鈍角時,這是一個什么三角形?(3)當露出的一個角是銳角時,這又是一個什么三角形?對于前兩個問題,學生都能很快地判斷出是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第三個問題,學生開始說是銳角三角形,有學生提出不同意見,教師順勢引導學生開展討論、辨析,學生明白了就憑一個角是銳角,并不能夠判斷出這就是一個銳角三角形,它應該有三種情況。通過這一組有層次、有針對性的練習,進一步內化了學生對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概念的理解,也培養了學生分析、比較、推理等綜合能力。
數學概念是客觀現實中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本質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數學概念是抽象的,而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課堂中如果教師做到精選生活素材、強化操作活動、設計多維練習,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讓學生經歷概念構建、內化的全過程,不僅可以解決這對矛盾,還能讓學生正確、全面、靈活地掌握數學概念,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費萍.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引入策略解析[J].新校園(中旬刊),2015(9):70.
[2]王偉平.讓練習題組成為提升數學素養的“催化劑”[J].小學教學研究,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