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
摘 要:由于應試教育和落后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存在,學生過早被考試指揮棒指引。一方面,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得到有效培養,另一方面,學生數學知識的應用受到限制。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需求更加迫切,對于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更應引起高度重視。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情境;教學生活化
在十余年的教學過程中,我漸漸發現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很不樂觀,很多做法與新課改的理念相悖。學生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較差,當遇到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時難以解決,只是學了一些不會應用的知識,影響著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把單調、無趣的數學公式、數學原理轉變成現實、有趣的生活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有趣的生活情景,從而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能把課堂教學中的數學相關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面臨的挑戰。教師要有雙銳利的眼睛,善于發現生活中相關的數學問題,采用多種方法收集并且整理出來,在課堂將其展示給學生,并且讓學生集體交流討論這些生活問題可以用哪些數學知識解決,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途徑
1.教學情境生活化
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學情境是影響他們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首先,教學中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最受歡迎的莫過于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老師,只有學生從心理上接受老師,教學活動才得以更加順利地展開。其次,營造輕松歡樂的氛圍。在數學課堂中學生是真正的主人,若要實現教學情境的生活化,就要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例如,在教學“有多少塊糖”時,我創設了“數糖果”的游戲情境,先讓學生通過“猜一猜”活動,猜猜老師手里有多少塊糖果,并把學生猜的數寫在黑板上,然后讓每組選出一個代表來數一數糖果數量,等學生數過以后,讓每個代表面向大家再數一遍,這時候讓他們說說自己是怎么數的,讓他們體會到:一次數的多,數的次數就少,數的方法不同結果是相同的。最后讓他們列出加法算式,并把它們改成乘法算式,通過親身操作,他們能夠很自然地感受到乘法其實就是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在這節課中,學生親身經歷了新知探究的過程,始終感受著數學學習的樂趣,他們在快樂的活動中學到數學知識。
2.教學方法生活化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都注重引導學生思考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加強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我會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例如,在教授“奧運開幕”一課時,我準備了一個鐘表,這個鐘表對于學生來說很熟悉,首先我讓每組學生觀察鐘面的結構,由于學生一年級對鐘表有一定的認識,很容易會回答出:有12個數,有時針和分針,接著讓學生說說鐘面上有幾個大格,有幾個小格,這個對學生來說并不是很陌生,只要觀察鐘表,就能容易回答,最后引導學生說一說時針走一大格是幾時,分針走一小格是幾分,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幾圈,時針和分針的關系是怎么樣的。有了前面的鋪墊,對于這些問題,學生都能一一回答。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盡量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這樣可以使學生產生共鳴,有利于教學的進行。
3.數學知識應用生活化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每一次新課學完后,我就編一些實際應用的題目,讓學生練習,還會讓學生自己從生活中找一些類似的問題來解決,這樣將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評選吉祥物”一課時,先給出四種動物,先讓學生調查本班學生最喜歡的動物,以小組為單位收集、整理、加工分析數據,并將調查結果進行匯總分析。緊接著我給出題目,有五種水果,調查我們班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么,最不喜歡吃的水果是什么,學生照著剛才的思路很容易就能解決。最后讓學生回家以一家人作為調查對象,給出幾種蔬菜,調查最喜歡吃的蔬菜是什么,最不喜歡吃的蔬菜是什么,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堂學習的知識就能夠很好地在生活中得到應用,能夠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因此,我認為數學教師的任務不只是傳授數學知識,更應該為學生創設貼近生活的學習情境,利用生活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最終實現數學知識的生活化。
參考文獻:
[1]白英霞.探究數學生活化教學高效化[J].未來英才,2015.
[2]王飛艷.淺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J].都市家教,201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