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蘇成
摘 要?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是依法治國的基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創設不同情境,是提高課堂活力的主要途徑。教師應立足教材、遵循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規律,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動腦、動手、積極參與,讓學生在“玩”的過程提高自身學習水平,激發探知欲望,提升教學效果。文章結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對創設生活情境、開展活動教學的途徑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以期對同行有所啟發,共同打造道德與法治的精彩課堂。
關鍵詞?小學教學;道德與法治;活動情境;主要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21-0105-02
“德”位居“五育”之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道德與法治在高度上具有內在的一致性,法以道德為準繩,道德是最高法律。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今天,培養學生守法遵紀、有公德心,為學生以后的未來和學習生活指引方向牌,是小學教育的核心任務,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基本保障。因此,教學過程中要高度重視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改變小科、副科的偏見,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新思路、探討新路徑,讓教學過程輕松有趣。其中,活動情境的創設,讓道德與法治教學與生活情境巧妙融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習質量。下面,筆者結合教學案例,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何創設活動情境、激活課堂的策略問題,進行簡單闡述,以饗共享。
一、創設真實情境,增強知識的實用性
眾所周知,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情境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規律,創設現實生活為基礎的情境,增強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實用性、適用性,切實發揮情境的優勢,引發興趣的同時,誘發學生積極參與,實現“做中學”。
如《我們愛整潔》的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看看自己的座位上的文具擺放是否整齊,看看黑板擦得是否干凈,走到窗臺邊,看看窗臺是否有灰塵、玻璃上是否干凈明亮,走到教室的后面,看看灑掃工具擺放是否整齊等。然后,布置任務:每一個同學收拾文具、擺放整齊;一組擦黑板、二組掃地、三組掃地、四組整理灑掃工具、五組整理教室的角落等,這樣,每一個學生都明確了任務,使他們積極參與到打掃教室的隊伍中,通過勞動,增進了友誼,也讓孩子們在勞動中將愛整潔的品質內化于內心深處,實現“做中學”。
真實情境的創設,結合學生實際生活進行教學,如以實際生活中的例子進行教學,也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從而提升學習的有效性。如《有多少浪費本可避免》的教學時,教師首先以“食物的哭訴”的故事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聽完故事后,說說聽后的感想,從而引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強化學生的節約、反對浪費的優良品質。在此基礎上,教師為學生呈現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吃飯時的一些不良習慣和浪費現象的情境,如挑食、碗中的飯吃不完隨便扔等,真實的情境,引發學生的生活體驗,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這些現象,你看過、經歷過嗎?讓孩子們以“……是浪費”等,這些活動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浪費多樣化,也從孩子們的生活實際著手,利于學生感受浪費現象無處不在。
二、創設愉悅情境,提升學習的趣味性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創設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以境激情、以境促動,奠定有效課堂的基礎。鑒于此,情境的創設,應注重愉悅性、趣味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身心愉悅、興趣濃厚,同時,愉悅情境,也為道德與法治教學增加趣味性。
小學生喜歡聽故事,因為故事情節曲折、內容感人、形式也活潑,學生從故事中可以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因此,情境創設時,教師可以針對這個情境,以講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如《分享真快樂》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孩子們講述節假日與家人外出旅游、去兒童樂園玩等發生的生活趣事,或者啟發孩子們相互交流助人為樂的真實故事,這個講故事的融入,發展了孩子們的語言能力,通過彼此講故事、聽故事,培養了孩子們善于傾聽的好習慣,從中體會分享的快樂。再如《我們愛整潔》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于PPT,為學生呈現小狗皮皮的學習環境,臟而亂的環境,立刻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教師再利用情境,給孩子們講一講皮皮不愛清潔的故事,故事的精彩,營建了濃厚的輕松氛圍,營建了快樂學習的環境。同時,皮皮的故事的融入,也讓學生體會到愛整潔的重要性,從而培養愛整潔的好習慣。教學《我們是朋友》時,教師先用PPT為學生呈現“友誼”小鏡頭:好朋友之間有說不完的快樂,再讓學生選擇其中一個小鏡頭,與大家分享交友的故事……故事的融入,也為課堂教學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生動性。
其次,創設趣味、愉悅情境,游戲更是行之有效的途徑。孩子們喜歡游戲,喜歡玩,游戲情境的創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在舒適、輕松的狀態中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收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如《我們的好朋友》的教學時,讓學生自主描述一個自己班級中要好朋友的外貌、性格特點,不能說出姓名,也不能有暗示,讓其他學生猜猜該同學描述的朋友是誰。游戲的運用,激活了課堂,讓課堂充滿活力。
三、創設模擬情境,激發參與的主動性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情境的創設時,有時不免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真實情境沒法創設,比如一些生活中的物件沒法搬進課堂,此時,模擬情境、虛擬情境的創設也可以讓學生獲得直觀的感受,也同樣可以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
如《可愛的動物》的教學時,教學目標是喚起學生對動物熱愛的情感,了解人和動物的親密關系、明辨保護動物的行為、學會與動物相處的方法等,運用情境教學時,真實情境的創設,將各種各樣的“活”動物引進課堂是不可能的。此時,創設模擬情境,也可以收到真實情境的效果,甚至比真實情境更有趣。如教師將各種動物的面具,分發給幾個學生,讓學生扮演不同的動物,介紹動物的特點、習性、習慣等。如帶著猴子面具的小朋友,可以模仿小猴子的跳等特征性的動作,并以第一人稱介紹: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我是小猴子,我喜歡跳、喜歡爬樹、喜歡吃香蕉,我聰明、伶俐……這樣,學生不僅認識了動物,也以“演”“講”而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參與的欲望。
模擬情境而開展表演活動,是創設模擬情境的可行策略,運用信息技術創設豐富、趣味情境,也是為學生營造輕松氛圍的有效途徑。如《我的祖國》的教學時,運用多媒體,可以為學生呈現海陸疆域的圖片,以動態的畫面,讓學生了解我國國土的幅員遼闊,讓學生感到祖國的地大物博,為祖國而感到自豪,強化學生的愛國意識。同時,為了實現德育目標,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鏈接社會熱點問題,如“釣魚島事件”,通過社會熱點的融入,拓展了教材、拓寬學生的視野,更強化學生的愛國熱情。此外,教師還可以播放一些歷史視頻或者借助于史料,讓學生在“維護主權,保護國土完整不受侵犯”的情境中,引發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在感同身受的情境中,銘記歷史,養成尊重歷史的習慣,從而增強祖國榮譽感、提升責任感、也提升歷史使命感。
總而言之,情境創設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效的情境創設,為道德與法治課堂增加趣味性、提升有效性,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發展。教學中,合理、科學創設教學情境,促進了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學習能力的發展,也促進了教師走向專業化,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1]黃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情境的創設[J].遼寧教育,2020(03):14-15.
[2]蔡曉平.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情境創設初探[J].新教師,2019(10):65-66.
[3]葛雪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活動情境創設初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