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佐
摘要:學科思維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尤其在數學教學中,清晰的思路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解題能力,發展數學核心素養。小學時期學生思維活躍,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學生這一發展的關鍵特點,并通過合適的方法加以引導,使其積極動腦,在思考與探究的過程中提升數學思維能力,發現數學學科的魅力。文章圍繞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對培養學生數學思維進行教學策略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品質;策略探究
數學是一門綜合性強的學科,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抽象理解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而這些都基于數學思維而得以開展。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引路人”,要綜合數學學科的教學特點和學生當前階段的認知能力來合理設計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形成良好思考習慣的同時逐步建立數學學習興趣。從教學現狀來看,數學思維的形成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師要加強指導、合理改正,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促進學生學科思維的形成與發展。
一、建立情境,啟發學生思路
小學階段學生對圖像、動畫等形式的信息獲取更加敏感,在特定的情境下更能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因而建立解題情境以啟發學生思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教學現狀來看,在解題過程中學生面對單調的數學字符難以集中注意力是導致部分學生解題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進而間接地影響了學生的思考。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可以對情境教學法進行適當加工,圍繞知識點內容或問題設置一個合理化的情境。其中,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或大膽想象,從而將生硬的字符轉化為形象的情境,既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積極性,又能有效啟發思維,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以下統稱“教材”)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一課時,聯系實際生活可知,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離不開人民幣的使用,因此,教師可以結合現實來營造教學情境。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民幣使用場景,如超市購物時在收銀臺結算、坐公交車時需要投幣、馬路邊發生的拾金不昧等,以此調動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隨后,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思考人民幣使用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和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并列舉不同面值人民幣可以購買哪些生活用品……在情境的啟發下,學生的思考更有現實意義,且會對學習主題產生強烈的興趣,在啟發思維的同時建立學習信心。
二、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問題是啟發學生并檢驗其學習成果的常用教學手段,通過設置合理的問題還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在基于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敏感等特點,通過問題誘思的方法對重點內容進行教授。這樣一來,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教師提供的知識,而是通過對問題的思考自主發現、分析并探究知識點,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建立解題思路,逐步發展自身的思維能力。這是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得以實際應用的具體表現。因此,教師要結合教授內容合理設置問題,并創設情境,讓學生對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教材一年級上冊“認識鐘表”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時間這一概念來設置問題,引發學生的共鳴:我們每天是按照什么作息呢?我們通過什么工具來記錄時間?然后,為了讓學生理解鐘表的工作原理,可以向學生介紹秒、分與小時之間的關系,并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舉例子進行思考。最后,在學生大致掌握了鐘表表示時間的原理后,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實際生活的場景圖片,如吃早飯、做早操、午睡等,讓學生在紙上列出這些日常活動大概發生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強化思考,在問題的引導下逐步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念,促進學生數學解題思維的發展。
三、組織合作探究,進行發散思考
合作探究式教學方法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在當前教學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一味跟著教師的思路前進,對問題的分析與解決缺乏自己的看法,從而直接影響學科思維的形成與發展,長此以往容易導致思維僵化等問題,不利于其學科興趣與自信心的培養。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圍繞教學主題選擇其中一個角度,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讓學生掌握課堂的主動權,在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實現思維的“碰撞”,并進行發散式思考,以提升數學思維品質。
例如,在教學教材四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回憶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已經學習過的圖形的知識引出主題,并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不同圖形組合在一起后形成的各種新圖形,以啟發學生思維;其次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發揮想象力,利用這些圖形創新設計自己小組的組標,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最后,針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類比的思維進行自主學習,如平行四邊形和梯形與長方形有哪些區別?如何將平行四邊形和梯形變成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和長方形在周長、面積的計算以及公式表示方面有哪些聯系與區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互相交流想法,實現了積極的動腦思考,對其更準確地理解數學學科以及自身的數學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學科思維作為教學核心,在學生潛力的開發和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小學是學生學科思維形成與發展的基礎時期,也是關鍵時期,教師在教學實際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突出方法的應用。讓學生自主思考,結合自身數學知識水平去創新發展,不受已有思路的限制,大膽想象,在提升思維品質的同時收獲數學學習的樂趣,在正反饋的作用下不斷提升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秀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名師在線,2020(16).
[2]吳素華.關注方法指導拓展數學思維:小學數學拓展課程建設的研究實踐[J].上海教育科研,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