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燕茹

【摘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中新增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核心概念,提高了學生創新意識、自主合作、積極探究、主動學習的學習方式。教師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運用思維導圖的原理,可引導學生主動發現、思考、總結,并形成完整的思維知識體系,激發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體驗和感悟多樣的學習技巧和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數學;課堂復習;應用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實施十年后的今天,“昨天的故事”依舊還在大部分數學復習課上演著:再現受阻,主體缺失;內容枯燥,情趣缺乏;空有結構,缺少建構;練習單一,缺少開放。思維導圖的搭建不僅能發散與創新小學生的思維,還能體驗教與學交往互動的平臺。有利于教師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組織開展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方向或遵循一定的規律來復習數學知識點。不僅能提高學生數學知識框架的靈活性、條理性、清晰性及完整性,還能促進數學復習課堂的教學效率與效果。
一、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中的意義
1.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思維導圖作為學習輔助工具,充分運用“單元構架圖”,提高學生對概念的認知與理解,教學實踐中運用思維導圖,學生能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與了解單元學習的構架,加深對知識構架的理解,激發學習熱情與興趣,提升數學素養水平。在繪圖中學生普遍反映,思維導圖不僅能讓他們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深刻,還能變得生動、條理、易于理解。為完成一份豐富而優秀的思維導圖,學生不僅需要翻閱書本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復習,還能在課外查閱相關知識,及時填補書本和重難點知識上的缺失。
2.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建立“巧用導圖,師退生進”的課堂教學模式
思維導圖的開放特質便于教師及時修正和不斷完善形成教材整體觀,提高了對教材的解讀能力,能有效地簡化教師的課前文本準備工作,便于教師更好更快地調整教學策略;課前創設大問題,通過提問以疑激趣、以疑促思、以疑促學,促使學生形成自主合作、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從而形成“以生為本、師退生進”的教學模式。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中的運用
1.讓學生構建從“知識構架圖”到“單元構架圖”
有效運用思維導圖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梳理、整合、完善知識點。第一張“思維導圖”如何產生:繪圖與表述,養成基礎思維。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后可以指導學生根據板書中的關鍵詞或按課堂中的流程回顧知識點,先將這些“點”按層級羅列出來,再串聯起來,然后找到知識點相互之間的聯系,繪制成思維導圖進行梳理分析。下圖是一例學生圍繞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因數和倍數》所做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完成后,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如下句式框架進行表達:梳理的主題是因數與倍數,主要包含6個知識點/關鍵詞:因數、倍數、質數、合數、偶數、奇數。整數a×b=c(a≠0,b≠0,a、b、c為整數),那么a、b叫做c的因數,c叫做a和b的倍數。因數和倍數是互相依存的。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1,最大因數是它本身,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根據他們各自的特征,得出只有1和它本身2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可以被2整除的數是偶數,反之就是奇數。
教師帶領學生沿著合理的邏輯線索對知識點進行梳理,在初期提供一些幫助學生主動思考的路徑、模式,但不拘泥于某種固定結構,更要注意觀察并協助學生及時修正思維模式,以免學生落入思維僵化的窠臼;更不能過多地苛求導圖形式的美觀,消耗學生思維精力,造成本末倒置。
2.把幾張“思維導圖”銜接與聯系,擴充思維版圖
在新舊概念中建立聯系,將多個思維導圖串聯起來,有助于學生形成更為復雜立體的認知系統。繼續以“因數和倍數”這一課題為例。根據倍數的特征,得出2、3、5、7、9、11的倍數的特征、奇數和偶數的特征:個位上是0、2、4、6、8、10的數都是2的倍數;個位上是0、5的數是5的倍數;各個位上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形成單元知識體系的關鍵一步就是將新概念與原有概念建立聯系。
3.延伸“思維導圖”,加強提問與引導學生想象、合作和反省
授課教師在整理復習課中應靈活、有條理、清晰地將因數、倍數、偶數、奇數等的概念以及相互間的關系表達出來,這樣更好讓學生去鞏固這方面的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多與學生交流靈活指引來幫助他們在腦海中形成初步的知識網絡的框架圖。隨后,讓學生將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拿出來,和同學們進行分享和交流,在收集他人評價的同時也學會對自己進行自評,去探討自己在繪制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如何去改進。選用一些較為經典的思維導圖進行分析評價,并且從中引出一些復習重難點的知識點,逐步延伸出的N張思維導圖,是帶領學生繼續走向建構完善的單元知識體系的重要一環,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在更高層面形成理性思維,將問題與答案自然而然地銜接起來。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中的思考
首先將思維導圖運用于課內外的小學數學復習課環節中,能夠有效幫助與培養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提升學生解決問題和歸納知識的能力,學生通過對比、共享,交流自己的學習導圖與思維,讓學生對自身學習進度,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較為清楚的認知,同時也產生了生生、師生互評的課堂評價方式,讓師生在課堂中發現對方優點的同時反思自己的不足。在學生互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也借此有更多的發現,促進自身核心素養的提高。教師在研究實踐中應大膽創新,將所學知識有效的運用到教學中,創新自身的教學方式、獨特的教學風格,不斷完善教育方法,升華教育教學特色。
其次,對于知識掌握得全面、扎實且擅長繪圖的學生來說,用思維導圖來學習和總結知識能夠有效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系統的建構知識。但是對于知識掌握得不牢固的學生而言,梳理知識的過程會有一定的困難;對于不擅長畫畫和表達的學生來說,思維導圖就更難達到效果,時間久了,學生對思維導圖的興趣自然會減退。如何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進行有效的學習與主動運用思維導圖分析解決的問題儼然成為我們繼續研究的方向。
此外,應進一步完善評價標準,力求客觀全面科學地評價教師、學生以及學習過程,更好地實現“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這樣才能進一步推進數學教與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琳.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運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4):109-110.
[2]劉娜.淺議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小學數學復習效率: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17(23):34-35.
[3]李愛蓮.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小學數學復習課效率[J].新課程·小學,2018.
[4]盧永現.簡析如何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運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J].中外交流,2019(1):266.
[5]曹暉.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總復習課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