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成
【摘 ? ?要】當今初中數學教學一直追求的是如何提高學生的應試分數以及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這種過于偏向應試的教學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讓學生應對考試的目標,但實際上并沒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在新課改的不斷深化下,傳統初中數學的教學模式受到了新型教學方法的沖擊,很多數學教師從單純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轉而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這既是時代的推動也是學生所真正需要的。
【關鍵詞】初中數學 ?核心素養 ?思考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9.019
初中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佳階段,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們要改變傳統應試教育的想法,將培養學生數學的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的重點。在這個時期幫助學生培養數學核心素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肯定自己的教學主體地位,學會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并自主解決問題,根據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對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做出了如下探討。
一、初中數學中的核心素養
傳統初中數學教學過于追求分數和解題技巧,在數學核心素養方面缺少研究,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并不系統,為了更科學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我們必須對初中數學的核心素養了解透徹。在新課改下,我們倡導的初中數學有六大核心素養,包括數學抽象思維、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其中我們首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數學不同于語文,有很多知識并不會浮于文字表面,它實際上要脫于事物的一切物理屬性,從而在對數學對象的研究中所產生的一種思維過程,數學抽象思維的形成是學生數學能力提高的基礎。數學中的邏輯推理能力也是中學生應當具備的數學核心素養,在數學中,無論是審題還是解題都不會像文科一樣有很強的主觀意識,相反,數學是一門很理性的學科,學生必須根據題目中的蛛絲馬跡進行有邏輯的推理。另外,這六大素養中的直觀想象也很重要,我們都知道當前初中數學存在幾何方面的內容,學生開始學習幾何和函數,這些都是需要學生大膽想象并進行立體圖形建構的,因此也是學生學習數學必備的素養之一。
二、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在當今這個極力倡導素質教育的環境下,教師教書育人應當多關注的是學生本身,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特點就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這種教學方式學生能不能接受,所有的教學方法都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這一階段的性格特征。就初中生而言,這個階段屬于“形式運算”階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少年期,這個階段的學生相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能力已經脫離了對具體事物的認知,他們可以將具體事物與抽象事物分開,并在腦子里根據具體事物形成特有的抽象思維。他們開始懂得利用事物的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是構建獨有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最好時期,這個時期教師更要注重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將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生活化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就目前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來看,因為中考的緣故,初中數學的教學重點大多都偏向于書本知識的教授,重在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這種書山題海的教學方式弱化了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同時,也正是因為學生長期以來都與書山題海接觸,他們對數學學習會越來越麻木,覺得數學太過于枯燥和無趣,漸漸的對數學學習失去熱情。不僅如此,學生在這種教學目的的促使下,得到的只是解題的技巧,太過于表面,無異于死記硬背。為了全面提高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我們必須在一定程度上脫離書本,回歸生活,提倡生活化教學。一切知識都來源于生活最終也將運用在生活中,為了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課本中的知識具體化,用生活中的例子來吸引學生去思考和探索。比如,就拿生活中的買和賣來說,買賣之間的交易離不開數學知識的運用,只要給學生建構生活化的具體情景,就能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將問題呈現給學生,有了情境的加持,學生在思考時更能思維清晰的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為了幫助中學生培養數學核心素養,將枯燥的書本知識回歸生活,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能促使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充分運用到生活中,發揮數學教學的本質效益。
四、教學形式應當多樣化
因初中是幫助學生建構數學思維,奠定數學基礎的重要階段,所以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以粉筆書寫,口頭傳述的方式進行教學,整個課堂教學的方式就顯得很單一。教學形式的單一會使課堂枯燥無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思維突破,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得不到提高。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應當結合社會上一些前衛的理念,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對課堂教學模式做出改變和創新。比如,在現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我們的一切生活都離不開網絡,那么同樣,我們的數學教學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采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的大量圖片、視頻及音頻能夠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去呈現我們課本中的知識點,無論是圖形還是表格都會比我們用粉筆書寫來得精確和細致,利用多媒體,還能在給學生進行鞏固和復習時建立知識分解圖,讓學生一目了然。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分小組教學,以科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分組,遇到值得深思的數學問題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學生集思廣益,既節約了單打獨斗時卡殼的時間又提高了效率,學生還能相互學習到不同的解題思路和思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五、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
在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下,我們越來越倡導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這種教育理念給我們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奠定了理論基礎。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就是為了學生能夠減少對教師的依賴,能夠在將來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解決問題,所以教師要懂得適當放手。在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要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讓整個課堂呈現一種雙向教學的狀態。數學是一門考究思維的學科,只要學會了如何舉一反三就能夠脫離又苦又累的題海教學,而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就能實現思維的互換,學生可以從教師那里得到知識大門的鑰匙,教師也可以得到新的思考方式,這是教學的共贏。
教師大力創新教學方式,相信長期下來,學生會形成屬于自己獨特的思維模式和探索意識,在今后對數學的深入學習中一定能夠事半功倍,既能滿足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容納,又能打造初中數學高效課堂,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1]趙曉虹.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研究.2019(25).
[2]楊偉明.關于初中數學教學反思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