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鳳華
【摘? ?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加入童話教學的部分,是為了迎合小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心理特征,并幫助學生以一種更加趣味簡潔的方式,從散漫的學習過程過渡到系統專業的學習結構中,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學習素養,并推動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效率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 童話教學? 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6.038
小學語文教學中,童話教學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既迎合了小學生的一般學習需要和學習取向,又極大地展示了語文學科本身的趣味性和人文性,為豐富語文教學課堂想象力和創造力帶來了極大的幫助。但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也不得不根據童話教學的實際狀況,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反饋和結果來發現童話教學中的系列問題,并形成科學有效的教學反思和改進策略,賦予童話教學更加高效且趣味的效果。以下就是主要的反思內容。
一、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存在的幾點常見問題
1.教師選擇的童話故事及教學講解傾向于說教性質,缺少了童話故事原本的童趣與純真。在大多數教師的觀念和實踐過程中,童話教學工作只是語文教學大綱中的一部分,是服務于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一個基礎教學環節。因此,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的時候,往往具備和展現的是應試化教育所需要的能力與素養,而并非趣味童話教學相關的思維和素質。這就使得,教師本身就缺乏必要的教學創造力、想象力和推動教學趣味性提升的意識,更無法在教學中展現出童話故事的本質特征,從而導致童話教學課堂喪失童話的純真和童趣。
一方面,教師選擇和教學講解童話故事的時候,專注于挖掘和展現故事中的教育意義,著力于借助故事來贊揚某一道德品質,培養學生的素質修養,而并非單純的順應學生的天性,幫助學生去了解一個區別于現實世界的虛擬純真世界。童話教學的德育教育目的和說教性質逐漸覆蓋了童話故事的本質,導致了學生的童心童趣和想象力早早地被抹殺。另一方面,教師本身缺乏運用趣味教學的手段的意識和能力,并且一味地強調知識和技巧的教學,導致童話教學的方式和風格與一般的議論文、記敘文教學毫無差異,最終將童話的趣味本質、學生的自然天性和豐富想象力限制在了起始階段。
2.童話教育的領域狹窄,學生的相關課外拓展不足。一方面,出于對小學生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不足的考慮,教師很少會主動要求學生進行相應的課外閱讀,特別是針對低年級的學生,課外閱讀的要求和規定就更加隨意了。另一方面,小學生的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普遍較差,他們缺乏明確的學習目的和方向,缺少學習的經驗和方法,所以也不會主動地選擇書籍進行課外閱讀拓展。而這一環節的缺失,則直接造成了學生童話學習框架的松散。試想,僅憑語文教材中少有的幾篇童話,學生又怎么能夠真正了解童話世界的美好,了解童話的起源,了解童話故事的真諦和內涵呢?同時,學生課外閱讀拓展環節的缺失,又直接影響了教師課內的教學效率和效果。學生知識儲備不足,所以往往難以跟上教師的思路,注意力極其容易被分散,情緒也難以被調動起來。比如教師想要借助詢問童話相關的問題調動學生的探索積極性的時候,學生卻一無所知,對教學互動毫無反應,又怎么能夠推動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學習效率共同提升呢?綜合上述考慮,學生在學習童話的時候,必須要進行相關的拓展學習。
二、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主要的改進策略
1.堅持根據童話故事的本質而進行教學,保護和順應學生的自然天性。童話故事的本質就是貼合小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滿足學生情感與興趣取向方面的需要。因此,我們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帶領學生跳出一般教學模式的限制,發現童話教學的獨特屬性與趣味,借助展現童話故事的本質來培養和保護學生萌發的自然天性與純真童趣。
一方面,教師在為學生選擇和講解童話故事的時候,不必過分拘泥于深刻內涵思想的挖掘和對學生德育教育方面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是要迎合小學生的實際需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單純、美好和充滿童趣的童話世界,在保護學生純真善良天性的同時,再進一步考慮長遠的德育教育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在進行童話教學的時候,必須在實踐方法上做出改善和優化。教師要避免趣味童話故事教育與其他內容教學的完全一致,而是要形成具有童話特色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別具一格的學習氛圍。例如,教師可以弱化教師講解這一環節,而采用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動性的故事表演形式,引導學生分角色進行演繹,既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和活潑天性,又展現童話故事教學的本質特征和獨特魅力。
2.堅持課內教學與課外拓展相協調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綜合的學習素養。從學生小學階段開始,鼓勵和引導其根據課內童話教學工作的指示,進行相應的課外閱讀學習拓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的語文素養,良好的集中力和正確積極的學習態度以及觀念。而作為教師的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就要扮演好引導者、協調者和監督者的角色,帶領學生以一種正確的方式和態度開始進行童話相關的課外學習和拓展。首先,教師要從自身角度和學生的角度出發,強調課外閱讀的價值和重要性,激發學生閱讀拓展的興趣和好奇心,并為自身豐富課堂童話教學內容,提高對學生的學習指導效果打下基礎。其次,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造合適的閱讀條件。譬如教師可以每月為學生設計一個閱讀書目,根據教材中的童話章節為學生推薦其他合適的綜合讀本;設置讀書分享角,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好書,分享自己的讀后感等;在課堂教學中適當穿插拓展性的作者、童話故事的內容進行講解,為學生建立起一定的閱讀拓展框架。最后,教師要與學生家長進行合作,引導家長對學生進行監督和培養,給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空間,為學生帶去閱讀拓展過程中的鼓勵和幫助,從而不斷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和信心,最終培養學生成為具有良好語文素養與豐富童話想象力的出色學習者。
綜上所述,作為廣大小學教師中的一員,我始終在不斷地通過親身實踐和學習借鑒來反思童話教學的相關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發現了童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教師在形成教學思路,突出語文教學根本目的和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方面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們首要做的就是解決以上幾個顯著的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繼續發現影響童話教學效果的其他阻礙,從而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薛澤芳.小故事中蘊含大道理——例談小學語文童話故事教學策略實踐[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8):97-97.
[2]梁麗萍.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策略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