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
【摘? ? 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新時期素質教育針對學科教學所提出的新的理念。而對于教師來說要想做好高中體育教學,勢必需要了解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并且以此認知為基礎實現教學上的創新。本文中筆者就從核心素養概念以及教學創新兩方面展開具體闡述。
【關鍵詞】核心素養? 高中體育? 教學創新?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6.096
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倡導教學實踐中要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教學,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激發學生的潛力,尤其是在固有學科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培養學科素養,提高學生未來在對應專業領域持續性學習的能力。所以,在當前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大環境下,各學科教育都在針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展開創新性探究。而在我看來當前各階段的教學改革中最重要的要數高中階段。因為高中是人才培養的“分水嶺”,相對于義務教育階段來說,高中教育中各學科在知識教學方面逐漸向著專業化邁進,知識難度和廣度都有了質的飛越;并且高中生的身心逐步發育成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也形成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具備了基礎的學習能力,所以高中教育的核心更傾向于學科素養和學習能力。這也就要求教師的教學實踐更要契合學生的發展需要,在教學中做到“以人為本”,結合學科特性找到最為高效的教學模式。
本文所探究的是高中體育教學的創新。從高中現階段的教學來看,在素質教育提倡學生全面發展的情況下,高中教育中體育學科的地位有所上升,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甚至是社會大眾普遍對體育教學有了新的認知。但是在以往的應試教育體制下,體育曾經長期處于被忽視的狀態,所以在教學改革的初期會暴露出各式各樣的問題,如教學流于形式,沒有做到契合學生需求;體育教學傾向于單純地運動教學或者理論教學等,總之就是在教與學互動方面難以達到科學的平衡,找不到更為合適的教學模式。而伴隨著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在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核心理念下,提出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等具體教學目標,使教學實踐中的目標更為明確,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內容的創新都有了導向力,時至今日逐步形成了以塑造學科核心素養為重心的教學模式,如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互動式教學等等。本文中筆者針對高中體育這門學科展開探究,從本質上談談高中體育的學科核心素養和如何實現教學創新等。結合教學實際分享筆者的教學建議和看法。
一、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學科核心素養顧名思義就是不同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知識和能力構建的預期,站在學生身心成長的視角來分析,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能夠從某一門學科知識的學習中獲得的獨一無二的思維和技能。那么針對高中體育教學來說,我們要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實現教學創新,第一步就是了解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1.運動認知和運動能力。體育是一門以“動”為主的學科,和高中階段其他科目都不同的一點是體育教學的最直觀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生理健康,即通過各種運動項目促進學生身體的強健。所以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必須具備正確的運動認知,尤其是對于普及較廣泛的大眾體育項目,如籃球、羽毛球等運動,要在動作技能上有科學的認知,并且通過課堂學習能夠具備一定的運動能力。
2.心理健康。體育運動過程中,學生在不斷地釋放能量,而對于高中生來說正好處在身心快速發育的時期,這些“能量”有的來自于學生成長過程中充沛的精力,更多的來源于高中階段的學習壓力,即“負能量”。通過運動逐步給學生一個壓力和情緒的發泄渠道,從而逐漸引導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形成合理解壓的習慣,進而促進自身的心理健康發展。
3.意志品質。高中生在心理上處于半成熟、半幼稚階段,尤其是在當前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大環境下,絕大多數高中生基本沒經歷過挫折,所以也就很難對生活存在敬畏和珍惜的心理,在任何事上都不愿付出努力,或者說沒有毅力。而現階段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中明確包括努力、毅力等要素,而體育是以運動的形式,從生理上讓學生體會“壓力”,逐步塑造學生的恒心和毅力。
二、新時期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體育教學創新
1.創新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基本運動認知和運動能力。從當前高中階段的體育教學來看,課堂教學所涉及的內容相對較少,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可以結合自身的經驗和能力,充分利用學校現有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一方面,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針對基礎的體育運動項目扎實備課。另一方面則是結合學校特色或者個人的能力,嘗試探索特色體育項目,如結合傳統武術、舞蹈等,讓學生對于體育有一個新的認知,也因為新的內容產生運動的興趣,逐步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挖掘學生的運動潛力。
2.創新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體育教學最直觀的目標是強身健體,而新時期的“增強學生體魄”,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單純的生理機能鍛煉,而是身體和心理健康鍛煉的融合。而心理教育是當前素質教育大環境下體育教學所關注的重點。所以,在教學中我們通過實踐新的教學模式,如體育課堂上的游戲式教學、活動式教學等,給學生塑造一個寬松的、愉悅的心理氛圍,讓高中生能夠在日常緊張的學習過程中有一定的放松時間,并且引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體育運動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找到合理發泄負能量的途徑。
3.體育與德育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品質。高中生正處在身心快速成長的時期,尤其是在心理發展方面呈現出幼稚與成熟相結合的矛盾狀態,所以更容易在學習過程中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而如上文所說體育運動本身就有緩解學生壓力和排遣負能量的功能,所以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結合體育運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如通過跑步等基礎運動,培養學生的恒心和毅力,通過武術、輪滑等具有技術難度的體育項目,培養學生知難而上且不輕易放棄的品質等,最終實現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促進學生精神層面的良性發展。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下,“素質”是我們在教學中要抓住的關鍵,而在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轉化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阻礙,所以也就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教學中具備敢于創新的精神,從內容和模式等方面入手,實現教學創新,促進高中體育教學未來發展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張勇.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模式探索[J].成功(教育),2010(011):68.
[2]鄧征軍.新課改視角下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思維初探[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0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