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麗努爾·艾合麥提
摘要:基于新課改理念下,豐富高中生物學科育人內涵,對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為了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應重視以德為先,使生物教學與德育教學有機整合,培養(yǎng)高中生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與高尚品德,使其具有完善的人格、優(yōu)秀的品格。有鑒于此,筆者依托自身執(zhí)教經驗,立足于新課改背景下,展開對在高中生物教學實現德育滲透的意義與策略的分析。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生物教學;德育滲透
引言:《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首要理念便是“以德為先”[1]。高中是學生初步確立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在學科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有助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生物素養(yǎng)與美好的品格。正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先成人,后成才”。可以說,德育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故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既應重視學科知識傳授,更要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為新時期培育一大批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人才。
1、新課改背景下在生物教學中促進德育滲透的意義
馬克思曾說“教育不是單純地向學生進行文化傳遞,教育之所以為教育,是因為它是人格心靈的喚醒[2]”。高中階段的學習會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職業(yè)選擇、人生方向等產生深遠影響。在生物教學中,重視德育滲透,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一方面,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生物學習熱情,提升學科教學效率;另一方面,將培育學生完善的人格與美好的品質,使其具有理性思維、是非意識,在加強自律中,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通過專業(yè)化學習,讓他們成為社會棟梁,為自己所熱愛的職業(yè)、社會發(fā)展貢獻力量。特別是在信息時代中,社會、就業(yè)壓力加大,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消極情緒、影響他們的行為意識,只有秉持德育為先、教學融合原則,才能化解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出現的高分低能、有才無德問題。從而,助力高中生生物知識、科學素養(yǎng)、道德品質等全面協調發(fā)展。
2、簡析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中德育滲透策略
2.1立足教材內容,深挖德育內涵
首先,教材是滲透德育教育的準繩,是開展德育活動的基礎。因此,教師一定要立足教材內容,深挖德育教育內涵,以此來開展相關的生物教學活動,進而將學科教學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達到良好的育人目標。現階段,經濟快速發(fā)展,智能設備應用的普及,拓寬了高中生的信息渠道。因受不良風氣影響和網絡中暴力信息侵蝕,部分學生產生了偏差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對學生成長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在這一背景下,教師要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并通過融于課堂教學無形中改善不良現象。例如:在教學《細胞的衰老和凋亡》時,筆者通過微課,讓學生觀看短視頻,使他們直觀感受細胞衰老和凋亡的過程,并由此引申出對生命的思考,開展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探討。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實現德育滲透,也將幫助學生樹立的人生觀,并促進教材深入,強化學生的生物理解。
2.2科學合理引導,涵養(yǎng)優(yōu)秀品質
其次,高中生正處于三觀初步確立、養(yǎng)成良好品質的關鍵期,這一階段的學習將對學生的一生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3]。基于新課改下,教師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要學會合理引導、啟發(fā)學生,幫助他們形成堅韌的意志品格,優(yōu)秀的品質,使他們端正自我思想態(tài)度,為未來的發(fā)展、學習奠定堅實基礎。鑒于高中生學習壓力較大,很容易出現懈怠、消極的態(tài)度,進而影響后期的學習發(fā)展。基于此,生物教師在滲透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提升自身抗壓性,幫助他們樹立持之以恒的決心和愈挫愈勇的信念,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意志品格。例如:筆者在考試過后經常召開思想動員會,在復習中為學生講述一些生物科研故事。達爾文嘔心瀝血二十余栽寫成的科學巨著《物種起源》;孟德爾堅持不懈,經多年實驗探索,最終發(fā)現遺傳定律等等。每一個成功故事背后都隱藏著生物科學家堅持不懈、愈挫愈勇的品質。筆者就以此為契機,鼓勵學生學習科學家們的良好品質,進而提升其自身的抗壓性,培養(yǎng)他們頑強的意志力。
2.3側重言傳身教,樹立良好榜樣
再次,教師既是課堂的構建者,也是學生的人生“向導”。在生物教學中實現德育滲透,教師要重視言傳身教,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學習意識,使其注重日常積累,擁有廣博的學識,成為學生的榜樣。唯有如此,才能利用人格魅力來促進學生更好發(fā)展與成長。基于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時刻注意自身言行,以期在無形中促動學生進步。教師可以參加一些課外教研活動,以此來補充專業(yè)知識,提升個人素養(yǎng)。例如:參加德育研討會議。學生也會樹立自我提升和發(fā)展的意識,利用身邊的資源進行學習和完善。除此之外,教師應經常觀看一些心理健康書籍,參加一些專題講座會議,并立志做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和一個心理健康的輔導者,一來可以為學生做好榜樣引導;二來可以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助治療,以此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滲透德育內涵。
2.4關注教學實踐,增強社會責任感
最后,為豐富學生的生物學習體驗,教師也應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實驗。并可展開小課題調研,讓學生感受生物科學的神奇、探究學科奧秘,以便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例如:在《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授課中,可與林業(yè)部門取得聯系,為學生爭取實踐崗位,使其了解生物學科的價值,初步感受其對生產的指導意義。在對比不同病蟲害防治措施效果、原理及方法的過程中,使學生理解綠色發(fā)展觀,認識到過度使用農藥的危害性。并可讓學生為當地農業(yè)發(fā)展耨中病蟲害防治出具可行性建議。
3、結語
總之,作為新時期高中生物教師,應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全面發(fā)展,為他們的未來成長與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為此,我們要善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勤于實踐,挖掘教學中隱含的德育因素,找到德育教育和生物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在向學生傳授學科知識的同時,將德育教育融人課堂。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既能增強生物學的知識性和趣味性,也能促進的發(fā)展,實現學生德育和智育雙豐收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何娟.解讀高中生物教學如何滲透德育[J].求知導刊,2020(1):31.
[2]趙世振.高中生物教學中基于杜威德育理論的德育實施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6(12):30.
[3]王可敬.高中生物科學史教學的德育滲透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