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榮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培養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它不僅要求學生有著一定的語文鑒賞能力與理解能力,還需要教師有著較高的教學水平,才能夠制定出符合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學習心理的教學方案,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本文將對初二語文教學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培養研究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二語文教學;閱讀理解能力;培養研究
引言:
在初二語文中,閱讀教學并不只是在考試中占據較大分值的一部分學習內容,它還能夠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其情感體驗,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為了提高學生進行閱讀理解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構建新型閱讀理解教學課堂。本文將分析初二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現狀以及教學策略。
一、初二語文中閱讀理解教學的現狀
(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下
受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大多數會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教師單方面地向學生講解知識,學生只要認真聽講、記好筆記即可。因此在語文課堂中師生互動較少、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進行語文學習。并且閱讀理解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是重點、難點,因此,許多學生可能會因為害怕麻煩、不愿意面對困難等原因逃避閱讀理解的學習,從而導致閱讀理解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并且教師在批改閱讀理解試卷時,主觀上的想法會大幅度的影響學生分數的高低。因此如果師生間想法不一致,那么學生可能會對閱讀理解教學產生意見。從而失去學習動力,導致成績下滑。
(二)教師教學方法脫離實際
許多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得到更多閱讀理解的鍛煉,可能會在課堂上進行多篇閱讀理解訓練,并且在課后布置大量作業,讓學生自主完成。這就導致了教師在課堂上講解閱讀理解時,為了完成布置的作業任務以及課程教學,只能粗略地講解,并不能帶領學生仔細分析其中的深意與寫作技巧。這種題海戰術不僅與新課程改革之后強調的教學理念背道而馳,并且會打消學生閱讀理解學習的積極性。過多的學習壓力會導致他們產生厭煩情緒與抵觸情緒,最終只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這對于教師的教學工作的展開以及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都是十分不利的。
二、初二語文教學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教學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理解文章內容
在作家進行創作的過程中,他們的生活年代以及生平經歷對作品的內容以及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深意,就可以在進行課文講解之前讓學生先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將自己帶入課文中所描述的情景之中,以飽滿的情緒展開閱讀理解,既可以提高閱讀效率,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審美情趣。
例如在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中,有一篇課文是朱自清的作品《背影》。這篇文章對父親與“我”之間的深厚感情描寫得十分細致生動。老師便可以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先讓學生了解朱自清在寫作這篇文章時的生活經歷,使得學生能夠理解為什么他與父親之間有著如此深厚的感情。當時,朱自清的家中發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變故,親人去世、父親事業受挫等給家庭造成了極大的負擔。但是與此同時,朱自清即將前往北京大學讀書,盡管家庭如此艱難,父親仍然盡了最大的努力送他入學。于是就有了父親送行時的一幕幕感人畫面。教師在為學生介紹這些基本情況之后,便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課文賞析。例如,課文中最經典的一幕是父親爬上月臺為“我”買橘子,在這一情境中作者著重描寫了父親的背影,例如“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等,教師可以讓學生簡單模仿父親做的這些動作,感受父親當時的辛苦,從而進一步理解父親對“我”的愛。
(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初二學生在經過初一一年的系統訓練之后,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技巧,也有了一定的閱讀積累。二是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還沒有達到教學要求的標準。歸根結底是學生的閱讀方法還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導致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的大方向有所偏差。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閱讀理解學習,教師應當繼續堅持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讓他們運用正確的閱讀習慣進行閱讀理解。例如,教師應當讓學生在閱讀時學會抓住關鍵詞與中心句,這樣才能夠找到切入點,由點及面地展開閱讀理解。
例如在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中有一篇文言文《三峽》,由于這篇文言文中生僻字較多且難以理解,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從關鍵詞、中心句入手進行學習。例如“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這一句中,出現了“晴初霜旦”的時間關鍵詞、“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則是對高處的猿猴叫聲的描寫。這樣拆開來看,便可以讓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作者想要描寫的事物,并且還照應了前文中三峽“重巖疊嶂,隱天蔽日”的地勢特點。文言文對于學生來說是閱讀理解中的難點,因此教師更應該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系統、全面地學習。
(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科學水平的迅速提高,在語文課堂中,多媒體教學憑借其可以播放音頻、視頻等優勢,已經成為了主要的教學手段,并且,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與其讓學生單純通過文字想象課文中所描寫的畫面。教師不如可以利用多媒體直觀地將相關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
例如在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中,有一篇經典的文言文《桃花源記》,教師在講解這篇課文時便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展示桃花林的美景以及桃花源中的田園風光。如今學生大多居住在城市中,因此對《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村莊生活可能不甚了解,這樣教師在講解時便會遇到困難,利用多媒體便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一句,學生可以將真實的桃花林與文中描寫的相對照,看看“中無雜樹”、“落英繽紛”在現實生活中是什么樣子的。在學習到“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視頻,感受村莊安寧、和平的生活氛圍。這樣進行閱讀理解教學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感受文字的魅力與美好,在自己進行閱讀和寫作時便可以用同樣的方式進行理解。
(四)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學生的閱讀積累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中適當加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為學生選取合適的閱讀書目,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初二學生已經完全有能力閱讀思想內容較為深刻的書籍,例如《四世同堂》、《紅樓夢》、《巴黎圣母院》等。這樣長時間的閱讀積累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將進行初二語文閱讀理解教學時,應當首先及時總結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再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并且應適應學生學習能力教學策略,才能構建高效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提高學生學習閱讀的興趣,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張霞.初中語文基本閱讀方法指導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9.
[2]適宏艷.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9.
[3]張林杰.部編本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