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小青
摘要: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實施數學素質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需要優化學生的樹感,讓學生正確分析數量關系,以及推導數量關系的計算思路,活用算法算則,能夠準確、快速計算算式結果。可以說,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使其具備學科關鍵能力的基本前提,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教學,以便讓學生打好支持基礎。本文將介紹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如何逐步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策略
雖然“數與代數”知識看起來比較簡單,但是小學生卻會因為各種原因出現運算錯誤,比如有的小學生不理解算理,難以在應用情境下準確分析出數量關系,在列算式時便會出現錯誤;有的小學生則尚未熟練掌握運算規則,在計算算式結果時忽視小數點的位置、忘記進位或退位,亦或者是忽視了兩級運算順序等等。之所以出現運算錯誤,歸根就是是因為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低下,難以活用運算規則。可想而知,如果小學生連最基本的運算任務都無法完成,那么是很難自主探究數學道理的,自然也就無法積極參與問題解決活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積極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掌握豐富的算理算法知識,以便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一、創設實際情境,講解算理內容
算理,即運算道理,所反映的是真實的數量關系以及運算規律,而小學生是否可以掌握豐富的算理知識,也就決定著他們是否能夠活用運算概念,在問題情境中準確列出算式、計算結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以情境問題解釋算理內容,利用學生熟悉的現實問題去實施運算教學。
比如在“吃西瓜”一課教學中,我就圍繞單元主題創設了這樣一個教學情境:媽媽從市場買回來兩個西瓜,第一個西瓜被分成了四等份,分給了小明;第二個西瓜被分成了六份,分給了妹妹,請問妹妹與哥哥誰分到的西瓜更多一點?
小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面對“分西瓜”的問題,而且他們已經通過前期學習認識了分數,學習了比較分數大小的方式方法,所以本班大多數學生都能根據題意列出分數,即“1/4”與“1/6”。然后,學生就可自主遷移已有認知經驗,比較“1/4”與“1/6”的大小。之后,我就讓學生與周圍的同學對比答案,使其通過小組討論總結比較分數大小的方式方法,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的概念。
二、豐富問題解決,提升運算水平
在最新一輪課程改革環境中,小學生應該要積極參與問題解決活動,而教師也要提供豐富的數學實踐機會,讓學生自主遷移所學知識,使其在實踐中建構數學知識。在培養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過程中,教師也要積極組織豐富的問題解決活動,讓學生活用算理算則,逐步提升學生的運算水平。
就如在“小數有多少棵”知識教學結束之后,我就根據本校所推行的綠化校園計劃組織了問題解決活動,具體問題情境如下:學校在本學期設計了綠化校園計劃,準備在各個街道上栽種綠植;現在本班負責在一條長約3千米的街道上栽種樹木,街道兩端都要種樹,現在一共準備了60棵樹,請問樹與樹的間隔是多少米?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小學生就要認真審題,根據自己的認知經驗去提煉數量關系,分析植樹總距離、樹木數量、樹與樹的間隔三者之間的數量關系。而且,這個題目中還有一個隱藏條件,即長度單位的換算問題,學生需首先將“3千米”轉化為“3000米”,否則也很難順利解題。為此,小學生則可利用線段圖去展現題目條件,對比自己所學到的算理知識,而多數學生都可對照除法概念列出除法算式,正確計算題目結果。在此基礎上,我就讓學生用文字代替數字,寫出“植樹總距離÷樹木數量=樹與樹的間隔”這個公式。
三、加強計算練習,培養計算能力
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需要確保小學生長期參與運算練習活動,使其在實踐中逐步形成清晰的運算思路,進而能夠舉一反三,在各類題目中自主列出算式,應用算則算法。為此,小學數學教師便要積極組織豐富的數學運算練習活動,包括筆算、口算、心算等多種形式的運算練習,綜合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順利建構運算概念。
一般情況下,我每天都會專門設計一張口算題去鍛煉學生的口算心算能力。在解答口算題時,學生要主動改變自己用筆演算的學習習慣,認真讀題,尋找算式的數量關系,比如湊十、尋找整數,由此降低運算難度,口算出算式結果。這一訓練活動可以逐步優化學生的數感,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樹立運算自信。久而久之,便能讓學生形成最簡計算的意識。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領域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是發展學生學科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讓小學生自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前提保障,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為此,教師則應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在情境中解釋數量關系,組織學生參與問題解決活動,讓學生自主內化運算道理,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運算練習活動,逐步提升學生的計算水平。
參考文獻
[1]蒙應丘.探索小學數學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N]. 科學導報,2018-07-13(B02).
[2]蔡磊.小學計算教學的現狀及其改進策略研究[D].黃岡師范學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