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教育心理學在中學教育上的應用,能夠充分地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發揮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然而目前,在教育心理學上的應用還普遍處于傳統書本的模式,所以在這方面存在很大差距。 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中學生的教育現狀,應該更好地開拓教育心理學的應用。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 中學教育 引導 個性化發展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基本心理規律的學科,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心理學逐漸融入到高中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通過教育心理學分析學生的學習心理變化,同時學生也能夠根據教育心理學來調整自己的心理,促使自己更好地進行專業學科知識的學習。
一、教育心理學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教育心理學運用于高中學生的教育教學中,能夠很好地把握高中學生的心理動態,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高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克服高考的壓力,促進學生的成才和發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學好文化課程的知識,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發展素質,面對自己在考試過程中成績的浮動和變化需要及時地進行調整。另外,高中階段的學生,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具備了自身獨特的價值觀念,對于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也有自己的處理辦法,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下,高中學生一般不愿意向教師吐露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就需要高中階段的教師及時地引導學生學習教育心理學,幫助學生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例如:高三階段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面臨著高考 的壓力,學生的成績也會時好時壞,但是學生在遇到考試 成績下滑的時候壓力比較大,感覺自己沒有辦法考入理 想的學校,這就需要教育心理學的引導,促使學生能夠學 會自己調整,保證自己身心健康的學習。
二、教育心理學在中學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教育心理學有助于提高教師教育水準
教育心理學的運用,可以幫助教師隊伍自我成長和提高,對于成人教師而言,能夠對中學生的情況感同身受,同時包括在交易階段能夠幫助老師們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和未來解決問題的能夠有所參考。 對 于 傳 統 的教學模式,是從 上 世 紀80年 代 開 始,只 對 于 教 學 的 質量和教學的成績上過關,這種要求逼迫學生們放棄自我發展的需求,磨 滅 學 生 個 性 化 的 潛 能。 但 是 在 當 前 提倡的融合教育心理學的教學模式上來看,能夠讓老師做好學生的心理工作,提高教師的自覺性,能夠幫助學生與教師之間關系融合。
(二)教育心理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育心理學在中學生的教育工作中能夠更好地通過心理研究,讓中學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老師的引導下朝著積極的方向進發。 所 以 在 實 際 的 應 用過程中,能夠減少學生來自教育方面的壓力,通過與老師之間的溝通和研究,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各科老師在學生的德智體美勞上全面發展,讓學生能夠理解老師的心理暗示,豐富學生的課堂教育,引導中學生在青春迷茫的時候能夠清楚自己學生的定位。
三、教育心理學在中學教育中的具體應用
(一)培養學生的道德認知和教育觀念
教育心理學在中學教育中主要是為了引導中學生的心理建設和 道 德 建 設。 引 導 學 生 們 的 基 本 定 位,讓 學生明白自己身為學生,應該明確的道德觀念,通過課堂的討論應該更加明確的深入看待,將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通過角色扮演實踐活動,明白跨越道德底線的重大責任,對于事物的看法可以是多面性,但是實際的實施上是 需 要 再 三 考 慮 的。 另外應該根據學生們 的 優勢,組織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們展現優勢,團體獎項和個人活動應該分開舉行,不應該只重視名次,還要挖掘學生們的積極學習潛在的教育觀念。
(二)研究中學生的心理差異
通過教育 心 理 學 的 共 同 性 和 差 別 性, 應 該 明 確 知道,每個學生在智力發展、心理建設、語 言 表 達、思 維邏輯能力、認知能力上都是有所不同的。 教 師 首 先 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差別特征因材施教,深入的了解學生們的共同點和差別,完善中學生在每個階段應該注重的教育認知,開展正確的心理輔導,將學生們的認知層面能夠更好的發展,融合到一起,爭取開展更廣范圍的宣傳和發展,輔助個班同學的心理引導工作,同時在中學教師之間開展心理差異的工作。
(三)因材施教深入個性化教學
開朗自 信 的 學 生, 更 加 善 于 言 談 和 交 流, 不 怕 出錯,自信心非常強,適合組織活動和作為班級干部,內向的學生,其實在交流上較于注重語言上的表達,很多事物可以細致的做好,并且在寫作和閱讀上也同開朗的學生有所優勢,所以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學生的個性,組織學生們相互學習,共同影響,取長補短采取不同的方法,深入教學的發展。
四、結論
我國的教育心理學在中學教育中的應用和開發順應新時代的潮流,實現真正多模式教育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有很大的空間,雖然當中仍有很多不足,在傳統教材已經漸漸式微的情況下,鼓勵我國學生自主自動的學習,與教師之間互動幫助,在傳統的教育中已經漸漸被時代所摒 棄。 所以當前,我國中學教育模式應該與教育心理學互相融合,真正的為我國學生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將各種學習渠道能夠靈活使用,信息化的手段,把教師和學 生 的 積 極 性 充 分 調 動 起 來。通過心理 學 的 理 論 積 極 幫 助 學 生 們 在 實 際 的 教 育 工 作中,互相引導和支持,讓學生們在充滿矛盾和反叛精神的時期明確老師的對學生的關心,面對學生們提出的問題,不要逃避,年級教師們可以共同探討和研究,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如何最大化的使用教育心理學來引導學生們學習的熱情。
作者簡介:
裴倩函(1994), 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黑龍江, 工作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圣奧本國際雙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