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梅
摘 ?要:人們常說,“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也需要參加一系列的解題活動,但是由于一直都比較機械被動,且不善于總結解題經驗,難以形成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學習效能感。對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讓學生多思考、多探究,使其積極遷移數學知識,通過問題解決活動去引導學生建構數學知識,再以問題解決活動去深化學生的知識記憶,以便有效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本文將從設計生活化問題、組織動手操作活動、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教學指導三個角度來分析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策略
在新課改下,“問題解決”活動已經被看成是小學數學課程的基本活動之一,應該切實關注學生本身的思維意識、解題能力,確保學生可以全面遷移數學知識,使其有效內化數學學習內容。但是,從現實角度來看,由于“唯知識論”教學思想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重點放在了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引導學生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并未關注小學生問題探究能力的形成,使得小學生并未積累豐富的問題解決經驗,由此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對此,小學數學教師便要及時解放學生,且要設計出優良問題,引導學生積極解題,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一、設計生活化問題
一直以來,小學數學教學都嚴重存在知行脫節問題,小學生也很少會利用生活經驗去分析數學問題,難以遷移生活智慧,導致他們在解題時經常陷入認知盲區,無法理解題意。對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嘗試設計生活化的數學問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以便有效啟發學生,發散學生思維,使其能夠切實實現自主解題。
就如在“有余數的除法”一課教學中,為了切實調動起學生的解題意識,讓學生積極思考數學問題,筆者就設計了這樣一個生活化的數學問題:夏季來臨,教室內十分炎熱,所以我們要一起制作窗簾。現在已經購買了23米的布匹,制作一個窗簾需要使用6米的布,請問現在一共可以制作幾個窗簾,還剩多少布?這個問題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學生也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列出“23÷6”這個算式,同時也能準確把握題意,待使用了“有余數的除法”一課知識求解出正確答案之后,也能為商、余數填寫準確的單位。如此,則可切實優化學生的解題經驗。
二、組織動手操作活動
動手操作活動是一種通過直觀的動手實踐活動去證明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有效活動,可以直觀演示數學問題的設問思路,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積極思考數學問題,確保學生可以真正實現有效學習。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及時組織動手實踐操作活動,由此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使其能夠準確確定解題思路,讓學生真正實現有效解題。
就如在“克與千克”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現在老師一共準備了兩箱水果,準備分給同學,第一箱的水果一共有5千克,第二箱的水果一共有3千克,請問現在一共有多少克的水果?根據自己的認知經驗,本班學生可以直接列出“5+3”這個算式,但是重點在于重量單位的換算。所以筆者就鼓勵學生使用稱重天平去選擇8千克的砝碼,同時選擇以克為單位的砝碼,通過動手操作活動去總結千克與克之間的進率單位,以便切實優化學生的數學解題思維,使其實現有效解題。
三、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教學指導
數學思想方法是指通過數學思維、數學思想去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常見的數學思想方法有數形結合思想方法、轉化思想方法、化歸思想方法與方程思想方法等,是對各類問題解題技巧的規律匯總,也是改善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必要內容。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教學指導,讓學生掌握科學的解題技巧,切實優化學生的解題思維,為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作準備。
就如在“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設計了這樣的數學問題:現在本班一共購買了60盆花,準備放在4個區域內,請問每個區域內可放置多少盆花?在解答這一數學問題時,筆者就鼓勵學生使用數形結合思想方法去展現解題思路,可以使用線段圖去演示60盆花放在4個區域內的方式方法,也可直接使用簡筆畫去代表60盆花,通過平均分配去解答這一數學問題。如此,則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除法算理知識,使其更有效地掌握除法算法。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科素養的必經之路,也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建模活動的基本要求。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科學設計生活化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積極遷移生活經驗,使其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也要組織直觀的動手操作活動,及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指導,綜合優化學生的解題思維、解題能力,為學生的長遠發展作準備。
參考文獻:
[1]方俐.淺談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策略[J].名師在線,2018(23):51-52.
[2]林小云.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