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念文
摘要:小學生正處于身體和心理不斷發(fā)育的過程,對于成年人來說他們的意識形態(tài)還沒有完全發(fā)育成熟,需要老師和家長在學習上給與更多的幫助。而數學往往就是他們學習當中最大的難點。數學的學習需要嚴密的邏輯思維、空間想象能力和算術能力。小學是學生學習成長的第一個階段,老師要為學生們打好堅實的基礎,就需要不斷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創(chuàng)新;邏輯思維
引言:
數學是三大主科之一,在生活當中能解決很多實際上的問題。因此,老師要特別重視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斷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幫助他們培養(yǎng)嚴密的邏輯思維,以輕松愉快的方式學習數學。同時老師上課的形式也要不斷創(chuàng)新。因為不同的學生面對不同的課堂所需學習到的知識內容也是不同的,所以老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每一堂課程當中來。
一、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具體意義
不同的人看待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想法,這是因為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當一道比較難的數學題擺在老師面前時,老師能夠運用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這個題目[1]。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就是不可能做到的,他們的想法比較簡單,不會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所以如果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邏輯思維,那么他們的做題速度會快很多,還可能解答出以前不會寫的題目。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死記硬背。一個公式、一個概念如果運用不好那么學生就會選擇就背下來,這樣到了考試的時候就可以拿出來用。可是真正死記硬背的學生考試往往都拿不到一個好的分數,他們知道了公式,記住了公式,可是他們并沒有了解其中的含義,所以在運用時不知道公式什么時候用、用在哪里。
現在的教學都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很多學生做完題目還會會舉一反三,他們能正確地對題型分類,整理好板塊知識,有清晰的解題思路,這就是邏輯思維的力量。
二、影響學生培養(yǎng)邏輯思維的因素
(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
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是老師將前一天準備好的內容在上課時講述出來。學生作為一個被動群體在不停接受老師傳輸的知識。這種教學模式非常禁錮學生思維,他們一味接受新的內容,沒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很容易出現理解上的偏差。時間長了,學生會產生一種疲憊感對學習失去興趣。所以教學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的學校都提倡教學上的創(chuàng)新,老師從主導者變成引導者。只有這樣學生才不會對學習產生惰性思維,等著去接受老師的知識。
(二)考試制度的影響
我國一直都是學生通過自己的考試成績來換取一個好的大學,可見成績好是非常重要的。數學又作為主課里的一大難點,很多學生的數學成績都不是特別樂觀,所以老師對于學生的數學成績尤為重視[2]。為了讓學生每次考試都取得一個好的成績,老師會加大學生對考試的題目的練習,反復講解直到學生下次能考到好的成績?yōu)橹埂_@樣就很大程度上的忽略了學生平時學習上的一種邏輯思維培養(yǎng)。
三、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策略
(一)創(chuàng)新上課形式和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想要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上的邏輯思維,老師就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上課方式。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關系,對于抽象的事物很難集中注意力,這就需要老師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全神貫注地學習。比如說,設置一個游戲場景,班上同學分為4個組進行比賽。首先拿出四組需要計算的題目分給四個小組,然后小組成員按順序以接力的方式一個一個計算老師所給出的題目。最后看哪個小組計算的又準又快速,就可以獲得一些小獎品。這種游戲能夠讓所有同學都參與進來,并且積極思考,是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的方式了。
(二)提升學生的審題、做題能力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很多事情都有依賴心理和畏懼心理。當他們在做應用型題目時,首先第一想法就是這道題能不能老師教我們一起來做。應用型題目的題目較長,而且難度也比較大,讓學生在做題時剛剛看到題目就會產生強烈的畏懼心理。老師需要幫助學生克服這種心理恐懼,將復雜的題目簡單化。例如,小美和小麗去超市買了一瓶牛奶和一包餅干,一共花了12.5元,如果買三瓶牛奶,兩包餅干需要32.5元,那么一瓶牛奶、一包餅干各多少錢?老師可以讓學生先找出題目中的數字,然后將對應的物品寫在本子上。這樣將題目簡單化,無形之中就能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
(三)增加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
小組討論的學習形式是學生最喜歡也最能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的一個方式。小組討論的時候,有些比較內向的學生就可以暢所欲言地將在課堂上不敢說的話全部都說出來。例如,《認識方向》這個課程就是讓小組討論的好課題。同學們可以將自己現在所處的教學樓位置做為參照物,說出很多其他樓的位置。這個時候學生會發(fā)現每個人的參照物不同,相對應說出的其他樓的位置就不同。在這個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大腦飛速運轉,邏輯思維得到了提升。
三、結束語
小學生形成數學邏輯思維的過程是一步一步往上升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老師耐心教導。如果學生在小學的時候就有了數學的邏輯思維,這對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未來的成長都是很有幫助的。總而言之,要想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老師就要對教學形式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氛圍和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在一個充滿未知的數學世界里,帶著好奇和興趣去探索。
參考文獻:
[1]韓久紅.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 學周刊,2017(18).
[2]劉姍姍.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J]. 中國教師,2018(S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