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有助于傳承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理念,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要求?;诖耍P者基于實際情況,分析了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現狀,然后從思想認識增強、教材內容挖掘利用、課外拓展延伸等方面,提出了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有效策略,以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語文;滲透策略;滲透現狀;教材內容
小學語文課程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文化素養、思維能力等為目標,是學生的啟蒙教育,對學生尤為重要。為了實現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可以把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能讓學生學習了解優秀的傳統文化,還能拓展學生的知識廣度,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探索傳統文化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策略,使學生的文化素養、價值理念等受到良好培養。
一、 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重要性
傳統文化是民族文化、思想文化的集合體,由豐富、燦爛的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梢哉f,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凝聚,有著豐富多樣的內容和極其深遠的影響力。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有著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要求。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還要讓學生學習了解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而傳統文化的滲透恰好滿足了這一教學要求。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掌握中華民族幾千年發展歷程中的優秀文化,如唐詩、宋詞、元曲等,積累文化知識,增強文化素養。
第二,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傳統文化不僅包括民族文化,還涵蓋思想文化,如人生道理哲學、價值理念、精神品質、行為準則等。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能夠切實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增強學生的道德品質素養,完成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促進學生德才兼備的全面發展。
第三,傳承弘揚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有著幾千年歷史,匯聚了無數人的聰明才智,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讓學生感受品味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輝煌和魅力,增強學生的文化屬性和文化特質,使學生在文化渲染下形成精神上的共鳴,不自覺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人和繼承者,把優秀的文學文化、思想文化持續地傳承下去。
二、 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現狀
新課程改革后,很多小學語文教師不斷探索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渠道,盡管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滲透的效果情況依然不太理想。就目前而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存在著以下問題:
第一,教師對傳統文化滲透的重視程度偏低。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普遍重視課程知識教學,一味追求高分,認為傳統文化滲透對高分、升學沒有多大作用,故不夠重視傳統文化滲透。這樣的錯誤認識導致傳統文化滲透沒有有效融入小學語文教學,落實不到位,達不到應有效果。
第二,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深度不夠。由于教師錯誤的認識,沒有深入研究傳統文化滲透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滲透策略,導致傳統文化滲透只存于表面,流于形式,根本不能起到培養學生文化素養和思想觀念的積極作用。
第三,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渠道較少。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在講解課文內容的時候順帶進行傳統文化滲透,很少騰出專門時間用于滲透傳統文化,導致傳統文化滲透渠道少,達不到應有的作用效果。
三、 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思想認識,提高對傳統文化滲透的重視程度
常言道,意識決定行為。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滲透,就需要教師從思想上轉換認識,高度重視傳統文化滲透工作。為此,日常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深入研究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內容,對新課程理念形成深刻認識,認識到傳統文化滲透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一項要求。
第二,研究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和傳統文化滲透之間的關聯性,明確傳統文化滲透在學生文化知識積累、文化素養培養、思想觀念引導等方面的重大作用。
第三,基于以上兩個方面,提高對傳統文化滲透的重視程度,積極研究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并加以實驗研究,以豐富拓展滲透渠道,切實發揮傳統文化滲透的積極作用。
(二)挖掘利用教材內容,結合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滲透傳統文化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一切的教學活動都不能脫離教材而獨立存在。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還要從教材內容入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結合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滲透。
第一,基于識字教學滲透傳統文化。漢字由來已久,本身就是一種傳統文化,同時也是傳統文化的記錄工具。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入漢字中蘊藏的傳統文化,以直觀有趣的方式進行漢字教學。一方面,讓學生掌握漢字書寫的正確筆畫、筆順和規范;另一方面,讓學生接受文化、思想方面的教育,學到優秀的文學文化和正確的思想觀念等。如,講“誓”字時,待學生了解掌握該字的書寫筆畫、筆順、規范等語文知識后,向學生講解該字的文化內涵,讓學生了解到“誓”是一種言辭,有告誡、約束的意思。告訴學生人一旦立下誓言,就要思想、言行的一致遵守、履行,培養學生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增強學生誠實守信的良好道德品質。
第二,基于閱讀教學滲透傳統文化。課文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語文學習的有效方式。通過課文閱讀,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及其蘊藏的思想精神,不自覺的課文中的文化、思想熏陶,積累豐厚的文化、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課文閱讀滲透傳統文化,讓學生通過閱讀教學了解傳統文化,以及傳統文化的內涵、發展歷史、價值意義等,豐富自身的文化底蘊。同時,讓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把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刻畫在腦海中。如,講《靜夜思》古詩時,從兩個方面滲透傳統文化:一方面,通過閱讀教學講解古詩的內容,介紹詩人李白創作該詩的歷史背景,引導學生從歷史角度解讀詩人的情感抒發,增強學生對古詩內容的理解感悟,體會詩人以月寄托思鄉之情的情感表現方式,更多地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作用;另一方面,以《靜夜思》為切入點,簡單扼要地講述唐朝輝煌的古詩文化,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價值作用,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第三,基于寫作教學滲透傳統文化。除了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外,寫作教學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在寫作教學中,結合寫作主題融入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創思與寫作中深化對傳統文化的解讀,學習與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與傳播。如,講以“誠信守信”為主題的作文內容時,就可以結合主題內容融入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眾所周知,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要學習掌握的傳統文化。教學時,基于寫作主題導入我國歷史與此相關的名人軼事,如韓信功成名就時兌現當初誓言,把幫助自己的老婆婆接到家里,以親人待之。還有,北宋詞人晏殊科考時發現題目是自己十天前做好的,把這一如實告訴給皇帝,獲得“同科進士”稱號。通過寫作教學,把以上歷史故事導入課堂上,這樣一來,學生更多地了解誠實守信的歷史故事,積累傳統文化,同時還能豐富拓展學生寫作素材。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基于對以上歷史故事的理解,圍繞著誠實守信創作一篇簡短文章,以增進學生對誠實守信這一傳統文化的理解感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拓展課外的傳統文化,豐富傳統文化內容
傳統文化內容諸多,覆蓋面極其廣泛。小學語文教材的確蘊藏著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但是傳統文化絕不只有小學語文教材那么多,還有很多傳統文化是小學語文教材沒有涉及的。因此,除了挖掘教材內容外,還可以適當地拓展課外的傳統文化,豐富課堂上的傳統文化內容,讓學生接觸更多的傳統文化。具體教學中,教師拓展延伸課文傳統文化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不能隨意地在課堂上滲透課外的傳統文化,要找準切入點,結合教學需要滲透與此相關的傳統文化,這樣傳統文化的滲透才能不突兀,順理成章,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第二,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把適合于小學生接受、理解的課外傳統文化融入課堂教學,這樣的傳統文化方能被學生很好地接納,并進一步地做到融會貫通。為了做到這樣,我們要研究學生的學情,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興趣點有一定了解,確保滲透的課外傳統文化被學生所接受。
如,講《司馬光砸缸》一文時,我們發現學生對此類有故事情節的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學生很短時間內就接受理解司馬光砸缸蘊藏著寓意。對此,課堂上筆者講述了其他同類型的成語故事、寓言故事,如孔融讓梨、負荊請罪等,把蘊藏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故事傳播給學生,以豐富拓展課堂文化內容,讓學生接觸更多的傳統文化,增強文化底蘊,同時從中獲益,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鼓勵學生把自己知道的傳統文化內容講述給大家聽,如龜兔賽跑、刻舟求劍、狐假虎威等,或者一些古人的故事,既能傳播傳統文化,又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滲透與傳播。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促進學生德才兼備的全面發展。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提高對傳統文化滲透的重視程度,把傳統文化滲透與課堂內容結合起來,通過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及課外拓展、恰當合理的教學方法等渠道有效滲透傳統文化,讓學生既能學到語文知識,又能積累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自身的綜合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蔣改紅.淺析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新通信,2018(4):206.
[2]李彩珠.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探究[J].考試周刊,2018(81):53.
[3]熱汗古麗·阿不力孜.小學語文與傳統文化的契合策略分析[J].魅力中國,2017(23):104.
作者簡介:
方藝莉,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海澄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