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在寫作時常出現題材陳舊、邏輯混亂、表達空泛、修改無序等問題。在習作“取材—構思—表達—修改”四個階段,借助思維導圖,進行習作個性化指導,降低習作難度,提高寫作興趣,幫助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學習習慣,提高搜集處理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維導圖;習作個性化指導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越來越得到重視。個性化學習指導必不可少。所謂的個性化指導,就是老師基于每一個學生不同的學習起點、學習特點等,設計“因材施教”的指導方案。
習作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難點和重點,是從客觀現實汲取感性材料,經過頭腦加工制作,再運用文字符號表達出來的過程。它綜合地體現了學生認知能力和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可以說是學生語文水平高低最直觀的體現。學生最需要我們到位、有效的個性化學習指導。
一、 小學生習作常見問題簡析
學生習作基本包括“取材—構思—表達—修改”四個階段。我們在指導過程中往往發現學生出現這些問題:
(一)題材陳舊
學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往往到了寫作的時候就變得暗淡無光,新意匱乏,有的同學甚至覺得無事可寫。寫父母的愛,不是送傘,就是看病;寫成長故事,不是學騎車,就是學游泳。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大程度是學生思路沒有打開,不注意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最終導致習作感情虛假,生搬硬套。
(二)邏輯混亂
小學生以直觀的形象思維為主,逐漸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由于抽象邏輯能力較弱,他們在表達事物的邏輯關系時,往往容易出現偏差,導致習作層次混亂,順序有誤。
(三)表達空乏
學生在寫作時,總喜歡以大致的、籠統的描述為主,細節不夠具體,缺少修辭手法,詳略不得當。
(四)修改無據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習作修改提出了明確且更高標準的要求。但是不少學生對修改的內容和方法還不夠清晰,往往淪為改錯字病句,忽略篇章結構、表達方式等更有實質性的修改。
二、 妙用思維導圖,落實“習作個性化學習指導”
思維導圖作為能夠反映普遍思維過程的工具,也必然反映寫作這一思維過程。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一方面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理清思路,有效掌握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老師對學生的“思維導圖”及時診斷,發現問題,從而有效進行個性化指導。
(一)發散思維——有效選材
審題,是指導學生寫作的第一步。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題目要求的關鍵詞一一羅列出來,學生就能比較準確地把握題意。同時,通過檢查學生的思維導圖,老師就能比較容易地發現學生在理解題意上的遺漏,比較好地避免離題的情況。而這個分析題目的導圖還可以作為作文評改的一個重要工具。下文將會具體談到。
通過審題,學生確定了主題。怎樣幫助學生解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我們可以利用主題中的關鍵詞,圍繞中心詞自由想象,并以關鍵詞的形式記錄相關要點。這樣的發散性思考,可以放在課前進行。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寫寫我自己》,學生在家可以與父母交流,盡可能多地將有關自己的一些關鍵詞寫下來,那么可供選擇的題材將非常豐富。老師在課前批改這些導圖,也可以發現學生在思考中的一些缺陷或者盲點,如有的學生忽略了外貌的記錄,有的學生比較少關注到自己的性格或者愛好。那么老師在課堂進行總結時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指導。我們也可以將這類的發散性思考放在課堂上。又例如,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那一刻,我長大了》,我們就需要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成長”才可能有效地發散思維。因此,通過討論“成長”,再口頭交流自己的成長,再給“成長”做一個粗淺的分類,我才讓學生開始有針對地發散思維。此時,學生有了這些前期的思維碰撞,他們的想法變得非常活躍。有的學生想到了與同學之間的小摩擦,有的學生捕捉到自己的一次失敗經歷,還有的學生談到了一次特殊的旅行經歷。這時的思維導圖主要作用就是發散思維,幫助學生增加可選擇的內容。個性指導也因為學生本身的特點而得到落實。例如,老師可以引導舞蹈隊的同學多從排練、表演等方面尋找素材。平時比較害羞,特長不多的同學,老師也可以抓住平時觀察了解到的小細節給予學生提示。思維導圖所羅列的素材必然增加了,再加上老師指導學生合理地選擇素材,文章的內容自然就有新意,同時易于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
(二)提綱挈領——巧妙構思
“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葉圣陶先生告訴我們,要寫好文章,首先就得有清晰的思路,從而把握文章的主旨。這正是我們需要教給學生的一個重要寫作技能。學生思路清晰了,才知道要寫什么,才可以提煉中心,進而很好地謀篇布局。同時,由于學生的生活經歷、思維方式不一樣,通過思維導圖,我們可以指導高年級學生逐步形成自己的習作風格,發展自己的個性。如有的學生善于通過環境描寫襯托人物感情,有的學生喜歡運用倒敘的方式,有的學生善用對比的方式突出事物的特點。老師指導寫作能力較弱,邏輯思維較差的學生也更為便捷。通過思維導圖,老師不但一目了然地發現學生的問題,還可以在學生真正落筆寫文章之前指正,提高了效率。
例如,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習作《 ? ?即景》,要求按照一定順序寫出景物,同時還要寫出景物的動態變化。于是我讓學生先利用思維導圖,再現景物的變化過程,如雷雨前后的變化,夕陽西下的變化,窗外花園沐浴晨光的美景等等。這些景物開始是怎樣的,接著發生了什么變化,重點寫什么,按什么順序寫,由主到次等。根據導圖整體構思,全面把握。這樣就能落實動態描寫,又能體現習作的順序。在寫事時,學生更能通過思維導圖將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勾勒出來。個別能力強的同學還可以借助導圖很好地嘗試倒敘,甚至插敘的寫作方法。
以往寫作中,一些同學寫作沒有定好詳略,寫作很隨意。有的同學覺得我的文章寫得那么長,一定不錯。實際上卻沒有突出重點。我班一個學生在寫《成長的故事》時,寫的是她競選大隊委的事。故事的高潮在于競選后她認為自己表現不佳傷心失望時,卻意外獲得了成功。她在制作思維導圖時,自然將競選前、競選時、競選后三大部分細致羅列出來了。發現這樣的問題,我就提醒她要思考,重點寫哪一部分,哪些部分只需要略寫即可,學生就不會像過往一樣,把競選準備,競選表演等其他內容寫得太具體、太長,影響到后面的重點部分。
(三)添枝加葉——豐富語言
新課標中對第三學段習作提出了更具有個性的要求:“盡量減少表達形式對學生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但有的學生到了寫作之時,就將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忘得干干凈凈。那么,老師就可以指導學生豐富完善思維導圖,在確定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基礎上努力斟酌遣詞造句。
我在指導學生設計思維導圖時,往往會讓學生增加三類內容:1. 修辭手法。將比喻、對比、夸張、擬人等關鍵詞甚至句子補到導圖中。2. 名言佳句。特別是文章的開頭結尾,描述美景,講明道理等部分,可以添加相應的名言佳句。3. 小組內互相學習時,同學導圖中值得借鑒的內容。有了這些前期的設計,下筆時思路更順,內容更充足,寫作自然水到渠成,習作難度也相對降低了。
(四)精雕細琢——修改完善
1. 評議導圖,落實要求
之前審題時制作的題目導圖,此時又可以用來作為修改評價的依據。我在指導學生進行《我的心愛之物》習作修改時,就要求學生先根據思維導圖檢查自己的習作是否符合要求,再在小組內互相檢查交流。因為有自己設計的清晰的導圖,許多學生較容易排查出自己習作的問題。
2. 尋點導圖,激活思維
利用“審題導圖”發現的問題,主要是結構性的,但表達方面的問題,往往是學生極易忽略的,即使發現了,也可能不知道如何處理。此時,就需要老師在學生沒有講明白的,有疑點的地方,或者是忽略的地方做上標記,并指導學生就這個點利用導圖思考,再進行修改。例如學生寫到“小白兔吃蘿卜”。我就在旁邊打了個三角符號,引導他就“小白兔吃蘿卜”這個動作寫一個簡單的思維導圖。經過思考,這個學生寫出了“抱著蘿卜—半蹲著—咬—咀嚼”這個簡單的導圖后,“小白兔吃蘿卜”這句話就變成了精彩的、描寫細致的一段話了。
畫一幅好的思維導圖,就等于經歷了一次頭腦風暴。借助思維導圖進行選材、構思,文章已經在學生的頭腦中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打磨。再經過表達手法的提升,習作質量肯定有了很大保證,寫作速度也一定得到提升。
基于思維導圖進行的個性化習作學習指導,降低了習作難度,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能幫助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學習習慣,提高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許碧娥.思維導圖在習作評改中的運用[J].新課程,2015(9).
[2]張敏華.思維導圖與小學語文教學[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87-93.
[3]楊九俊.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56-65.
[4]姚瑤.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探索[J].新農村,2009(12).
[5]胡遠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小學教育科研論壇,2003(3).
[6]蘇英芳,閻照強.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淺析[J].學周刊,2020(9).
[7]龍群隆.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11).
[8]朱柯珂.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中段習作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14).
[9]張柳柳.小學語文教學疑難問題以及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19).
[10]孫玉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0).
作者簡介:
溫穎,廣東省廣州市,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雅荷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