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文化助力我國成為文化大國,文化是我國子孫后代必須傳承下去的文明產物。目前,我國各學科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都嘗試將文化加入這教學課堂中,在學科知識中加入文化元素,兩種知識在課堂中交融,被學生熟絡,學科知識被學生掌握,文化則被學生傳承。目前,將傳統文化與初中音樂學科融合在一起,是初中音樂學科的創新,音樂教師需要從音樂教學內容入手,在合適的內容中加入傳統文化,實現兩者的交融教學,升華初中音樂課堂。
關鍵詞:傳統文化;初中音樂;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在初中音樂教學內容中,不少內容與傳統文化有直接的聯系,甚至屬于傳統文化的范疇,此時教師開展兩者的融合教學可謂順理成章。但不少教師還是將文化與音樂區分開,這與音樂教師本身的文化知識儲備量少也有一定的關系,與學生不能夠接受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有關系。總而言之,目前傳統文化與音樂的結合必須提上日程,初中音樂老師必須加強傳統文化的學習,掌握文化音樂教學的精髓。文章主要從傳統文化的融合教學意義、目前教學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入手進行探討,為教師打造初中音樂高效課堂做好準備。
一、 傳統文化引入初中音樂教學的意義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將傳統文化引入初中音樂教學中,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文化知識,讓學生接觸到更多文化內容。目前學生的社會體驗較少,大部分中學生都偏向于通俗流行音樂的熱愛,三觀的建立并不完善,此時用正統的文化進行教導,能夠有效地構建學生的三觀,為文化的理解與傳承奠定課程基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傳統文化的教學意義,目前初中音樂課堂講究理論知識與傳統文化內容的結合,有利于抓住傳統文化中的優質信息,實現音樂教學課堂的深化。尤其在傳統文化中,文化作為抒發感情、激發斗志的載體,豐富傳統文化的形式。在音樂教學中加入傳統文化,能夠增強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情感的獲取和斗志的生成使其更關注音樂教學課堂,教學課堂和教學目的同時獲得提升。
(二)增強學生的文化認知水平
本身我國悠長的文化歷史應該獲得教育行業的關注,除歷史學科和語文學科對文化內容進行教學外,其他學科在教學時,也可以有機地運用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在音樂課堂中帶入傳統文化本身的好處是雙向的,對音樂課堂而言,文化的加入增加課堂的教學底蘊,學生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下更能積極地參與教學;另外文化內容的加入可以創設文化學習環境,學生在教學課堂中接觸文化,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化認知水平。
二、 初中音樂中加入傳統文化教學效率低的原因
(一)教師未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雖然文化可以加入音樂課堂中,也可以成為學生課堂鉆研的內容,但不少教師并未注重教學的切入點,未從學生積極學習的角度入手融入文化內容,導致學生興趣的缺乏。學生的興趣缺乏不僅會導致文化內容的聽取效率下降,也會持續影響學生的音樂學習心理,學生對音樂學科的態度將會持續消極,不利于教師創新教學工作的開展。
(二)缺乏有效的音樂實踐過程
實踐是學生掌握真理的途徑,而音樂教師在教學時只注重理論的傳遞,忽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思考,想讓學生跳過思考的環節,直接掌握理論只能增加學生的負擔。文化內容本身對學生的吸引力較弱,音樂教師將希望寄托于文化內容的教學,而不涉及有效的教學方案,只能增加學生對文化內容的消極學習體驗,學生對音樂教學的態度也持續地消極化,不利于教師后續教學工作的開展。
三、 傳統文化走進初中音樂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目前教師可以掌握課堂節奏的元素,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開展教學,能夠拉近學生與音樂課堂之間的距離,真正達到教學的高效性。學生的興趣能夠使之深入文化本身、對文化內容進行探究,燃起傳統文化學習興趣。比如,在《神州音韻(三)》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先播放古琴演奏的音頻,讓學生猜測音頻中使用的是什么樂器,再播放《流水》這首曲目,讓學生感受兩段音頻之間的異(歌曲情感表達不同)同(演奏樂器相同),再利用古琴彈奏模擬軟件,用古琴彈奏一些流行歌曲提升學生的樂器了解興趣,再加入古琴文化的講解和《流水》曲目創作背景的介紹,實現高效教學。
(二)利用實踐開展教學
音樂課堂上利用的“實踐”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課外實踐學生用網絡檢索教師布置的文化了解任務,通過網絡的講解獲得的認知實踐,另一類是學生在文化產物的初步學習中,對文化已有一定的見解,這見解便可以被教師利用,在此基礎上開展的文化教學效率才能得到保障。比如,在教學《我不掛帥誰掛帥》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安排兩組人員不同的任務,一組人員就《我不掛帥誰掛帥》的京劇文化進行收集,并整合成資料為同學介紹;安排另一組人員將該劇目表演出來,用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從“感受”入手深入文化、了解文化,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直接接觸到了文化知識,利于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四、 結束語
總之,傳統文化在我國未來的發展將持續進行,初中音樂課程的開展有了傳統文化的加入更能增加教學的意義。初中音樂教師應該注重文化的積累,在教學中滲透文化,盡可能地將音樂理論與文化知識結合在一起,供學生理解或記憶。音樂高效課堂需要建立在教師長期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經驗的積累上,音樂教師只有重視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才有可能實現教學技術的創新與高效。
參考文獻:
[1]張莉忠.如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實現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J].中學課程資源,2020(4):47-48+36.
[2]王曉虎.初中音樂課堂滲透傳統文化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9,39(16):144+146.
[3]李梅芳.傳統文化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滲透[J].北方音樂,2018,38(20):176-177.
作者簡介:
鄭芳,湖南省常德市,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三圣鄉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