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燕
摘 要:通過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訓練學生具備相對成熟的數學思維,加強思維訓練,進而讓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更加高效。要求數學教師能夠以具體生動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內容,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數學表象,綜合運用多種直觀和抽象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水平。重視并加強在學科教學活動中的思維訓練,讓小學生能同時提升數學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發展訓練;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0-00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0.011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從數學的學習活動中得到訓練,特別是適合數學學習的抽象思維,也需要結合抽象的數學符號、數學概念和原理等內容的學習,逐漸培養和提升。不過,小學數學教師也要注意,一定要尊重小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不能急于求成,要在符合小學生成長規律的范圍內進行教學和思維訓練。
隨著數學學習內容的增加,數學這門學科在學生面前的復雜性進一步提高,而且小學數學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所以,數學思維的訓練伴隨數學問題復雜性提升的同時進行,對于教師的教學活動來說目標更明確,但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數學問題和現實生活中問題情境的對應關系,并讓他們主動進行總結梳理數學的一般模型。讓小學生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學習理解和加工、建構,他們的思維復雜性、精確性也會得到鍛煉。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思維能力的訓練,這些都需要進行整體化的設計,融入更多的創新方法,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數學思維能力提升的過程變得更加輕松。
一、尊重學生認知發展的一般規律,提高數學教學趣味性
要尊重學生在認知發展過程中一般性的規律特點,讓小學生懷著輕松、快樂的心情學習數學。教師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的訓練,首先需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認真地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思考,并能夠主動地完成教師安排的一些數學學習任務。所以用輕松幽默的方式進行授課時,教師的語言要準確,也要通俗,既讓學生明白對應的數學語言是什么,也要讓他們能夠用現實生活中的通用語言進行理解。
小學數學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也是為了更多地激發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可以變得更加輕松和高效。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思維水平逐漸得到提升。教師不僅給學生安排學習的任務,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樂于去完成這些任務,不管是在課上認真聽講,還是在課下完成作業,學生都是在不斷地積累自己的數學素養,也是在通過與數學題進行互動的過程,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
小學階段學生學到的很多數學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都可以遇到,讓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應用,特別是識別鐘表等,是基本的生活技能,小學生學會了識別鐘表,還會結合著對鐘表的認識和理解學習一些更為復雜的路程問題。所以,伴隨著問題復雜性的增加,小學生會遇到越來越多的挑戰。但是我們也會發現,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在增強,他們也在逐漸積累信心,無形中給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帶來了更多的樂趣,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也伴隨著這一過程逐漸提高。所以數學的學習可以是輕松的、快樂的,可以是讓小學生不斷產生勝任感、力量感的過程,他們的數學思維水平也在越來越復雜的情境中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二、設計好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一個教師和學生間頻繁互動的過程。教師經常會通過一些問題與學生交流,好的問題設計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引導學生鍛煉數學思維。一個好的問題,學生是能夠理解的,語言表述非常清楚、直觀,讓學生能夠對需要用到的數學知識產生相對直接的聯想。數學教師對于學生平時的表現了解得越清楚,越能夠把握好這個最近發展區。所以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下,保持一種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非常必要,所以學習的目標是相對明確的,活動是輕松的。這些都讓數學課堂帶給小學生更多的快樂,也賦予了數學課堂更多的意義和價值。要鼓勵學生主動地思考和提出自己的疑問,把自己的想法大膽地分享出來。所以,通過這樣的問題設計和主動分享,學生在頭腦中的思路會變得越來越通暢,思維的復雜性也會進一步提高。
另外,為了增強課堂的吸引力,教師的問題不能只是抽象的數學符號堆砌出來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設計一些應用性的題目,與學生目前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一方面,學生更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學生在生活中本來就會有各種疑問和想法,通過這些問題,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好奇心,他們會在課上更加注意傾聽教師的講解,也會主動地進行思考和探索。教育心理學等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師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設計一些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會顯著增強,而且在知識的應用過程中會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學生更容易聯想起這些基礎知識,順利地進行知識的遷移,這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目標。
三、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加強對學生數學思維靈活性的訓練
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小學生首先要學習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比如基本的概念,什么是自然數,什么是整數,等等。另外,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運算法則。只有熟練地掌握這些基礎性的東西,進而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學生才能在學習復雜問題的時候,快速地理解并準確地找到解決辦法。
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很多題目設計都是為提升學生的思維靈活性,避免一些思維定式讓學生的思維變得僵化刻板。例如,在數學基礎運算的過程中,為了提高運算的速度,也為了提高小學生對數學文字的感知能力,湊整的訓練是經常采用的思維訓練方法。在計算時首先要盡可能地把數據湊成整十,整百,整千,然后再進行計算。不過,在運用湊整法的時候,學生也容易因為疏忽而忘記一些細節的內容,比如前面為了湊整十,加了0.2,后面卻沒有把這0.2減掉,這樣就會令最終的結果出現錯誤,所以要提醒學生避免這樣的錯誤。
實際的教學情況表明,只要教師在講解的時候提前說明,并讓學生注意這些細節,他們出現錯誤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與湊整法相對應的是拆分法,在四則運算的過程中,湊整數法和拆分法經常混合著用,通過這樣一些方法的運用,學生靈活地掌握這些原則后,思維的靈活性也會進一步提高,他們對于事物的抽象理解水平也能得到增強。這些方法的運用就是讓他們通過做一些訓練題目,熟練掌握這些方法。所以,教師要把課堂內外結合起來,更要將理論學習和實際應用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逐步培養和提高思維的抽象水平和靈活性。
四、結合一些數學探究性任務的安排,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在我國素質教育改革推進的過程中,在基礎教育階段的改革中,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小學數學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靈活性、發展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這也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能夠進一步發揮優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靈活性和創新性,讓學生能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主動尋找更多的方法和思路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經常采用一些常規的教學方法,學生被動地按照教師的步驟解決問題,常常限制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鼓勵學生一題多解,發現更多省時省力的巧妙方法解決一些常規的問題。當然,教師來要主動地給學生做創新思維創新解題的訓練展示。讓小學生通過在創新的課堂上感受到更多創新的氛圍,讓他們在基礎知識的學習方面產生更多豐富的聯想,有助于他們頭腦中知識網絡體系的成熟架構。
五、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深度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逐漸在數學的思維深度方面引導和教育學生。平時學生出現錯誤的概率較高,這都是鍛煉和提高他們思維水平的好機會,所以要讓他們及時地整理錯題,通過反思總結和歸納,讓他們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變得更加深刻。特別是對于一些基礎性的概念,學生們理解的經常是表面化的,正因為這些表面的理解或缺乏相應的生活經驗,導致他們在做題時經常出現一些常識性的錯誤。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加強思維能力的訓練,要讓他們在數學的學習中態度更加嚴謹,養成總結歸納的良好習慣,從錯誤中學習更多的經驗教訓,從而提高自己的思維深度和廣度。
總之,小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伴隨著學生思維的訓練和數學抽象思維水平的發展過程。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發揮學科教學的特長和優勢,在對學生思維能力訓練的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結合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及數學問題應用能力的訓練,讓小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水平得到同步提高。以調動學生的興趣為基礎,以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為重要目標,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讓學生更適應小學階段數學學習的要求,提高他們的內在勝任感。
參考文獻:
[1]薛洪林.小學數學教學思維發展策略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11).
[2]王友蓮.“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33).
[3]金彩丹.小學數學中數學思維的培養方案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6).
[4]付秋貴.小學數學中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探究[J].速讀(旬刊),2015(8).
[5]李素梅.小學數學教學數學思維研究[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39).
[6]楊曉敏.小學數學的數學思維構建探析[J].科普童話,20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