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鋒
摘?要:思維導圖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運用,并取得了一定進步,其中也包括初中歷史,思維導圖運用到初中歷史教學中,既是教育領域跨時代的創新,更是新時代民眾對教育教學最基本的要求。對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展開研究,從其作用和創新途徑兩個方面出發,以期促進我校初中歷史教學效果的整體提升。
關鍵詞:思維導圖;歷史教學;發散思維
初中學生課業負擔緊張,而對于中考科目分值不大的歷史學科來說,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提高效率尤為重要。而中學生學習歷史的主陣地就是課堂,如何提升歷史教學時效性,值得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總結。實踐表明采用思維導圖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圖像架構理解主干知識,并在腦海中建立起知識框架,能夠將零碎的歷史知識串聯成具有邏輯性的結構圖,讓學生以模塊的形式認識并記憶知識點,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適當使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發散思維,有利于高效快速掌握大量的知識點。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歷史教材中,教師利用思維導圖教學法可以使初中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利用色彩鮮明的圖片、別具一格的符號、生動形象的配音、有趣的圖形,將教材內容整理到框架中,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和復習歷史的興趣,還可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二)理清脈絡
初中歷史教材中,教師利用思維導圖教學法,將每一章節的重點和難點都進行填寫,將所有的內容進行系統的總結,將歷史內容系統、有條理地展現出來,加深記憶力,理清脈絡。用思維導圖促進知識的聯系,運用思維導圖最方便的地方就是能將課堂所學的知識全盤呈現,形成系統的認識,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知識間的聯系。
(三)有利于教師調整教學策略
新課改對我國初中歷史課程教學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時,以此為基本條件不斷實現自身教學策略的調整。以往教師難以把握學生對歷史的認知程度,以致無法準確把脈學生的學科問題,但是具有外顯性的思維導圖的應用讓該難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因為它能使學生的認知和學生問題外顯,從而幫助教師調整教學策略。
(四)有助于教師形成自身的教學風格
思維導圖教學就是一種教學技巧,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教師形成自身的教學風格。思維導圖改變了以往灌輸式的教學風格,而是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之上,并且隨著思維導圖教學的深入,教師將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梳理成一個又一個有趣的圖形,既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也能夠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
二、運用思維導圖引領初中歷史教學的實踐
(一)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優化教學設計
根據兵團教育信息網提供的star3.0備課授課平臺來看,思維導圖課堂設計備課提供一個可以遵循的支架結構。教師依據內容、學生的認知發展和學習特點及相關的客觀環境條件,運用教與學的原理,在提供精選的優質歷史學習資源基礎上,設計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發揮思維導圖在教學設計中的優化功能,主要體現以九年級上冊第15課《探尋新航路》為例,先建構本課的整體脈絡,再聚焦本目的內容,即《探尋新航路》,講述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原因)、經過、意義(影響),將這三部分作為思維導圖的主分支,再逐一分解,提取關鍵詞,細化分支,使得本目內容由整體到細節,層次分明。
(二)教師運用思維導圖解決重難點問題
沒有問題意識的課堂是毫無意義與價值的,每一-堂歷史課,都需要有幾個精心設計的歷史問題,并且是幾乎真實的歷史問題。教師要明確一節歷史課的靈魂,并圍繞著課魂設計出有價值的重難點問題,并引導學生積極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例如在講述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時,引導學生分別從背景、時間、目的、口號、領導者、內容、結果、性質、評價等方面學習洋務運動。
(三)教師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堂總結
課堂小結是將零碎的知識點串成鏈條的過程,想要打造一條精美 的鏈子,需要教師掌握課堂總結的技巧,從而使整堂課耐人尋味。思維導圖是很好的總結知識的圖像工具,以一幅思維導圖結尾有利于加深學生的整體印象。此外,歷史課堂教學不能只注重讓學生記住一些歷史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四)教師運用思維導圖評價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時,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這節課的成功與不足醒目地呈現出來,可以從教學語言的運用、學生的參與程度、歷史問題的解決、教學環節的進展、板書的設計、學生的獲得感、課堂氣氛的活躍度等維度來評價本節課的教學效果,這有利于改進課堂教學。經過實踐,證實了思維導圖運用于歷史與社會課堂的正確性、科學性和有效性。
三、思維導圖指引下的課堂教學實踐的成效
(一)就學生維度而言
首先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高效記憶,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思考和記憶。其次思維導圖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最后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對歷史思維的有效養成。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需要對教材已有的知識進行組織和管理,梳理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并能由此聯想到其他相關知識,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這一思維過程就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二)就教師維度而言
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是對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考驗,有利于教師不斷學習,改進教學方式。教師與學生是相互影響的過程,在思維導圖教學模式下,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提高有利于增強教師教學的動力,有助于增加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三)就課堂維度而言
運用思維導圖,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主性逐漸增強,師生、生生交流溝通更多,師生、生生關系更加平等和睦。
總之,在歷史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把握整體知識框架,并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主動、活潑地學習。同時,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工具,有助于我們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思維模式,提高老師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教學工具。
參考文獻:
[1][英]托尼·博贊.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張丁昆,徐克茹,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杜芳.劉汝耽中學歷史教學設計與案例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