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木五各
摘 ?要:數學是高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在高考中占據的分數比例較大。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探究正確的解題思路,并且注重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幫助學生提升解題的準確性與解題效率。由于高中數學知識比較復雜,并且會涉及到很多的知識點,這使得解題思路與解題能力培養顯得更為重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就培養學生解題思路及解題能力的措施進行探究,希望對廣大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數學;解題思路;解題能力;訓練
引言:相較于小學與初中的數學知識,高中數學無論是在復雜程度上,還是在難度上都有所提升。要想提升數學教學效果,教師應將教學的重點從理論知識講解轉移到解題思路與解題能力培養上,不斷強化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實現高中數學教學的高效化。
一、高中數學教學存在的不足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會應用到很多數學題目。通過數學題目的講解,可以更好地展示各知識點,并且幫助學生掌握各個知識點的應用措施。因此很多教師都會結合題目開展教學,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是獨自講解,學生的參與感不強,學習比較被動。同時所涉及到的數學知識比較復雜抽象,不易理解,會印象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師的解題教學完成后,通常都會為學生布置大量的練習,讓學生通過解題訓練來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應用。這種解題訓練方式十分枯燥,并且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情緒,數學知識學習的難度也會被無限放大,甚至會導致很多學生會放棄對數學知識的學習。
二、提升高中數學解題思路及解題能力訓練的措施
(一)注重激發學生的解題興趣
對于高中的數學題目而言,普遍缺乏趣味性,基本都是屬于數字化與公式化的題目,注重對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的訓練。高中數學題目的這些特點,會使學生缺乏解題興趣。尤其對于數學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在面對數學題目時往往會在第一時間產生畏難心理,不愿意深入思考,更加談不上探究解題思路。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教師改善傳統的教學方式,努力激發學生的解題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會積極探究解題思路,并且逐漸提升自身的解題能力。這就需要教師適當減少枯燥的講解,要設計一些更具趣味性的題目,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相關問題,自主探究解題思路。例如,教師在講解“集合”方面知識的過程中,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我們的班級便可以直接用集合來表示,將我們班級定義為集合R,將班級中的男生用A來表示,男生為集合B。那么大家想一下集合R、集合A、集合B三者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呢?教師設計這樣的題目,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密切,能夠使學生對問題充滿興趣。很多學生都會積極查閱教材來尋找答案,通過學生的探究,能夠發現A、B都是R的子集。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繼續提問:“在集合R不變得情況下,我們將17歲以上的學生作為集合C,在這種情況下,集合R、集合A、集合B、集合C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呢?”這樣的問題雖然難度有所提升,但是在之前解題思路的基礎上,學生會積極討論,探究解題的思路。同樣是“集合”方面的知識,如果教師一味講解,難免帶給學生枯燥乏味之感。而通過巧妙的設計問題,可以使學生充滿興趣,積極探究解題思路,并在此過程中鍛煉自身的解題能力,同時也完成了對新知識的學習。
(二)引導學生認真審題
審題是解題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在認真審題的基礎上才能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才能確保解題的準確性。高中數學題目通常比較復雜,很多條件都會隱藏在題目之中,如果審題不仔細,則必將遺漏相關條件,導致解題思路出現偏差,最終必將會影響到解題的準確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帶領學生認真分析題干,找出題干中涉及到的各項條件,提煉出有效的數學關系,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在講解題目之前可以先讓學生審題,然后提問:“題目中都給出了那些關鍵條件?”“題目中那些數字是有用的?”“解題需要應用到那些數學公式?”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增強學生對數學關系的感知能力,使學生審題更加高效,更加全面和深入。例如,針對等腰梯形繞底邊重點所連直線旋轉180°所形成幾何體的例題教學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審題,然后引導學生分析總結題目中的有效信息,最后再通過多媒體動畫向學生進行展示。以此來鍛煉學生的審題能力。
結束語:
高中數學解題思路及解題能力的訓練,直接關乎著教學的質量和學生解題的效率與準確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解題興趣,并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穎. 重審題,抓訓練,促反思,強滲透,夯基礎——高考數學復習應抓實五大環節[J]. 數學教學通訊,2015(06):55+61.
[2]易俊帆.廖金祥,傅磊,王成焱. 高中數學教師解題的思維固化及其對策——一道教師技能大賽試題引發的思考[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