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芳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有了極為有效的提升和發展。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極為重要的教學科目,它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和語言能力的增強都有著極為關鍵的推動作用。漢語是我國的通用語言,它蘊含著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傳承,它承載著中華民族堅強不息、綿延堅韌的“根”“魂”。情境教學法的出現給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新的啟示。本文從情境教學法的內涵入手,對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展開了相應的分析與論述,以期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與其他教學科目相比,小學生對語文有著一種天然的親近感,語文是我們的通用語言,我們有一個天然的語言環境來促進我們語文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實踐中,小學語文教學依舊存在一定的桎梏。這是因為小學生的年紀小,他們在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的時候相對被動,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處于絕對的領導地位,課程氛圍單調、沉悶,教學效率相對不高。而情境教學法的出現,能夠營造多樣豐富、意趣盎然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一、情境教學法概述
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教學“情境”的創設,這種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圍繞教材的內容實際、立足學生的發展特點、利用圖文聲像等多種手段,營造的一種與課程教學息息相關的教學“情境”。這種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學生的專注力、興趣度等都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學生在開展學習時也會更加順利,整個教學工作會更加井然有序、效果卓越。
二、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創設多媒體情境,集中學生注意力
小學生富有活力,愛玩愛動,因此在上課時注意力較難集中。因此在開展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創設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情境,讓小學生通過圖文聲像的綜合作用,來生動、形象地理解教材內容,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例如在進行《富饒的西沙群島》《海濱小城》《美麗的小興安嶺》等寫景狀物類的文章教學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地區的景物圖片及影像資料,讓學生能夠對課文描繪的景致有一個具體形象的認識,讓學生能夠獲得身臨其境的觀景體驗,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了解,讓課堂教學變得靈動、活潑。
(二)創設多角色情境,提高學生參與度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可以依照教材內容,創設多角色的情境,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文章中的人物,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度,讓學生在角色的扮演中,逐漸了解角色的個性,感悟文章的主旨,領悟內容的深意,體驗語文的魅力。例如在進行《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一課的教學時,其中有兩個關鍵性的人物:裁縫和顧客,同時他們的個性也是截然不同的,一個慢,一個急。為了讓小學生更好地體會到故事情節中的沖突性和戲劇性,可以引導小學生分角色扮演裁縫和顧客,創設相應的多角色情境,通過語言和行為的表演,來加深小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認識,調動小學生的教學參與度。
(三)創設生活化情境,充實學生體驗感
語文是一門與生活實踐息息相關的人文學科。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對生活場景和生活事物的描述,這些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在教學時,可以通過生活化情境的創設,來充實學生的語文體驗感。例如小學語文中的《大青樹下的小學》《花的學校》《不懂就要問》等就是描寫有關學校和學校生活的文章,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將文章的內容與學校的實際展開對比聯想,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以《大青樹下的小學》為例,這是一所多民族小學,孩子們在其中快樂學習、愉快玩耍,整個學校熱鬧非凡。最重要的是學校有一棵漂亮茂盛的小青樹,它是學校的重要標志,大家在小青樹下跳舞、唱歌、做游戲,小動物們也會紛紛趕來看熱鬧。此時可以引導小學生思考,我們的學校有什么特色的標志嗎?樹木,花草,雕塑?讓小學生逐一列舉。引導小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麗,在對課文內容有深度解讀的同時,加深對本學校的了解,深化對本學校的熱愛。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也要順應時代的潮流進行提升、優化。為了更好地實現三維教學目標,給小學生提供更加健全完善的語文教學服務,就勢必要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發展。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小學生對語文課程的興趣,讓小學生對語文課程教學充滿期待和熱愛,同時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筆者相信,在未來,情境教學法一定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獲得更多的應用和推廣,進一步促進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彥霞.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剖析[J].學周刊,2020(20):125-126.
[2]金曉榮.翻轉課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現狀及優化措施探析[J].才智,2020(18):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