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勇玲
摘要:什么是創新?便是指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來豐富自身的創新思維,從而獲取獨特的解決方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還能使學生獲得較為廣大的發展空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需要教師積極運用已有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獲得足夠的學習時間,從而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數學意識,進而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學生只有具備了創新思維能力,才能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擁有大膽提問,敢于質疑,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過程中,需要創新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完善應試教育中的不足之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活躍數學教學課堂的氛圍,充分運用已有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小學教學教學的質量。
一、改變教學觀念,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大多數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學生的思維變成了定向思維。因此,教師需要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為學生構建出一個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積極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首先,教師需要清楚的認識到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作用,從而完善應試教育中的不足之處,打破教學的局限,學習先進的教學模式,以核心素養培養為標準,進行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根據每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實踐操作能力、創新能力等設計相關的教學內容,以劃分層次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掌握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
其次,便是根據新課改的指導,教師需要以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為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能力,將課堂歸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推動各項教學環節能夠順利的進行[1]。由于小學生年齡普遍偏小,對身邊的事物充滿著好奇。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便可以此為突破口,給學生構建富有趣味的教學情境,巧妙地融入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學習中。
二、創新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教師可以將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融入到教學中,以此來挖掘教學的重點,尋找數學教學的重要價值。
首先,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自主地分析與解決,從而增加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以及動手實踐的能力。例如:《平面圖形》這課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平面圖形的相關知識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生活中尋找關于平面圖形特征的事物,以此讓學生學會分辨常見圖片的不同之處,從而掌握更多的分辨方式。
其次,構建相關的教學情境。如《分數》這課為例,教師可以以提問的形式導入新課內容:“同學們,老師這里有十塊小蛋糕,想分給十位小學生,那么每位小學生可以得到幾塊小蛋糕呢?”然后,教師再緊接著提問:“如果只有一塊小蛋糕需要分給十位小學生,每位小學生又能得到幾塊小蛋糕呢?”通過提問情境,讓學生能夠不由自主地進入到教師所構建的情境中,并從中拓展自身的數學思維,思考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找出正確的答案;最后,教師在將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分數”的概念引入到課堂中,從而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以此來確保課堂教學能夠順利的進行。
三、培養學生的提問與質疑能力
大多數學生并不是自愿地進行學習、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點,而是被動學習,導致自身的綜合能力未能正常的發揮出來。在面對學習中的一些問題和疑問時,也不會主動地與教師進行溝通與交流,最終便影響了學習的質量。
首先,教師需要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并培養學生的提問與質疑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對自己覺得有問題的地方進行主動地提問,讓學生能夠借助自身的知識來質疑教師錯誤的地方,讓學生能夠擁有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養成正確的自主學習習慣和動手實踐的能力。質疑一直都是當前階段小學生所缺少的一種特征,大多數小學生對于教師所講解的知識都是一味的順從,就算知道是錯的,也不會主動地提出疑問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2]。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并引導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去學習數學,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數學思維。
其次,在糾錯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教師可以針對糾錯開展一次專門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正確的分辨出正確與錯誤的數學問題,從而引導學生敢于提問、敢于質疑[3]。當然,學生在提出質疑時,教師需要肯定學生敢于質疑的做法,然后再根據學生的想法分析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以《通分、約分》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卡片,上面寫出通過約分與通分后的分數答案,再讓學生從這些卡片中選出正確的,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學會學以致用,還能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
四、在作業練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作業能夠很好的向教師反映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在做作業時,需要進行思考、分析,需要充分了解數學題目的意義,從而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解答數學問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需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融合,從而達到課內外互補的目的,將作業當作是知識的反饋,而不是單單的作業練習。
五、結束語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提升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由于小學生年齡普遍偏小,自身發展不夠成熟,雖然對身邊的事物會產生較強的好奇心,但缺乏一定的學習目的,在學習過程中習慣性依賴于教師的指導。當前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是教學的重點,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發揮出自身的指引作用,在課堂上為學生留出足夠的自學時間,并再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活躍教學氛圍,創新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范兆意.基于新課改的小學數學課堂創新能力培養策略[J].中華少年,2019(17):159-159.
[2]牟德鑫.小學數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策略探析[J].課堂內外:教師版(初等教育),2019(3):83-83.
[3]李鏡濤.簡論核心素養觀下學生數學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9(01):69-70.